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
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资本市场风高浪急,机构投资者面临考验。而高腾国际权益首席投资官李宇经受住了急风骤雨般的市场考验,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李宇有多年在美国机构的投资经历,曾任职著名的SAC、高盛及千禧年,有丰富的管理对冲基金的经验,也有出色的业绩记录。2015年,因为看好国内的投资机会,李宇回国创业。2017年,高瓴与腾讯联合成立高腾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李宇出任高腾国际权益首席投资官,并继续管理创业初期发起成立的基金。
在海外多年的李宇,一直在投资中国股票,但投资方法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有一些差异,A股只能单向做多,只有上涨才能赚钱,而他则主要运用多空策略,辅以择时交易和波动率操作,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有可能赚钱。在21年的投资生涯中,他的年度胜率和长期表现十分出色,2008年的大熊市、2018年的大调整、2021年春节以后的市场变化,他都成功驾驭。
日前,李宇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他很率真,也十分谦逊,不贪恋和沉醉过往表现,对于名声颇为“佛系”,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希望投资者客观看待他。他表示,投资是一场修行,必须极为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是非常罕见而又十分重要的品质。因为市场是最唯物主义的,对于任何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给予迅速而又严厉的惩罚。
投资要尊重常识和理性
证券时报记者:你管理的权益策略获得了优良的投资业绩,请讲讲你的投资框架和体系。
李宇:我的投资风格可以简单总结为三句话:以宏观为导向,以价值为基础,以交易为辅助。以宏观为导向,就是以大的宏观环境、政策背景为导向,某类资产宏观特别不利时我不会考虑投资,比如前几年政策提出房住不炒,强调三条红线,加上房地产市场本身有一些泡沫,过去几年我基本不碰银行地产股;再比如,在全球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我基本不买保险股,因为保险公司是长期负债,一些5%利率时代定下来的负债,要在2%利率时进行资产配置,会让保险公司非常被动,日本欧洲都是如此。
不过,从去年开始,宏观环境开始出现变化:一是全球通胀环境在急剧变化,二是中国房地产政策开始调整,又可以考虑金融地产类的股票了。反过来,对于宏观上比较有利的资产,我一直都会考虑,比如在中国这样即将深度老龄化的社会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永远都有机会,只要中国老龄化趋势未变,这就是永恒的题材,当然不是说马上要买,但这是永远值得考虑的一个大的宏观方向。
证券时报记者:以价值为基础会不会比较复杂?
李宇:以价值为基础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但需要尊重常识和理性,不追高、不抱团。因为市场总是容易走极端,好的时候过度乐观,比如2021年初科网股明显有很大泡沫,只要有点理性和常识,就不会去碰哪些估值很高的亏损股,还有2015年二季度,市场很疯狂、投资者无理由冲进A股市场,很多公司估值贵得离谱,这种时候应该考虑离场,至少不碰泡沫太大的股票。市场悲观时也会走到极致,比如2022年三季度的港股,股票估值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便宜过,很多公司PE低到三倍甚至两倍、PB低到0.1- 0.2倍,有些公司还有很高的分红,这种价值不需要很复杂的模型来计算。当然,这种极端的情况很少,但总会出现。不是要买到最低点,但是在价值很明显的时候,你敢不敢持股?还是很恐慌地去减仓?以价值为基础是一个标尺,从而避开颠覆性的错误,不会在2015年的最高点去买一大堆很贵的股票 ,也不会在去年三季度把香港股票全部砍仓。做到这一点,如果再配上较好的选时,长期业绩就有望较大幅度超越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请讲讲以交易为辅助。
李宇:我会通过交易和量化模型增加阿尔法,希望每年通过交易贡献2-5个百分点的正收益,虽然不多,但长期复利比较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易,能增加持股信心,特别是市场不太好的时期,股价一年到头都在低位震荡,时间长了对持股心态会有影响。如果能够通过交易赚几个点,别人亏10%的时候,你只亏5%,别人亏5%时,你已经打平了,你的心里就会比较笃定,在市场低位震荡时敢于拿住仓位。短期拿得住,不被市场波动打乱节奏,才给予你更多长期持有的信心。
A股市场
总有爆发的一天
证券时报记者:从国外对冲基金到高腾,你的投资有什么进化?
李宇:做投资最好的一点是永远不会乏味,因为永远要面对新东西,永远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过去做对冲基金,为降低组合的波动性,对净头寸有严格的要求,这一定也会降低长期回报。加入高腾后,我更追求长期的绝对回报,为长期较高的收益可以适度容忍短期的波动性。如果把人生看得足够长,中间的某些波动,其实并不能激起浪花。时间越长,不断打磨,投资的感觉也变得越来越舒服,越能保持平静的内心。
因为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盈利取决于名义GDP,而名义GDP取决于通胀+真实的GDP,GDP可能会降,但通胀永远会有的,而且长期通胀非常明显,所以股市长期向上的确定性是较大的。如果一直保持很低的净头寸,长期会失去权益资产上涨的大趋势。另外,过去十几年,中国很多行业和公司的估值在不断压缩,比如工行、腾讯的估值较2007年已经压缩了90%,工行过去是3倍PB,现在只有0.3倍PB。这意味着,长期来看,未来市场总会有爆发的一天,上证指数不会永远在3000点。过去十几年A股指数永远是区间波动的看法在未来大概率会被证伪。这种长期偏多的思路,让我对做空很谨慎,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多头可以亏钱,但做空要尽量不亏钱、少亏钱,我做空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多,特别是在空头市场中,如果能够通过做空减少损失,市场跌到低点时才敢满仓去抄底。
证券时报记者:在港股你如何选公司,如何规避价值陷阱?
李宇:目前时点,我更偏好价值型股票,但是会与成长结合起来看,而不仅仅是PE/PB,看价值也要考虑整个行业的方向、公司的管理层质量等。另外我最关注的是现金流,最好是有好的现金流或现金流正在改善的公司。不少A股和港股公司看着很便宜,但是现金流永远是负的,这种公司爆雷的可能会比较大,我会尽量避免。
投资高手共同特点:
冷静+勤奋+诚实
证券时报记者:有前辈曾说,股市专找投资者的弱点,你只要有弱点,就一定会被市场找到,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李宇:人性的弱点是投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做投资和交易一时成功的人很多,一直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股票作手回忆录》里的利弗莫尔是绝对的天才,但他的结局却是破产后自杀,可见做交易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一般人一生可能也体验不了几次大起大落,做投资可以在一年以内就体验很多次这么强烈的感受,所以,做投资是对一个人特别好的考验。
很多做交易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对自我的定位会发生很大的落差,很多牛人都有输得很惨的经历,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人性的弱点会暴露无遗,心态上要时不时面对这样的波动,非常不容易。大起的时候,虚荣和骄傲都出来了,大落的时候就要考验你是否有韧劲,能否扛得住压力。要想清楚自己靠什么赚钱,这样你赚的钱才不会归零。
证券时报记者:你自己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
李宇:我总体上还算比较顺,但中间也有一些起伏和煎熬。2007年,牛市末期,我开始做空,当时压力特别大,可能别人一下子赚30%,我还亏10%。我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市场就是不断打你耳光,看对没用,因为你扛不住短期的亏损。当时特别难受,明明看对了还是短期需要止损。
做交易心态是最重要的,要修炼到没有情绪,而不是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有平常心,真正看淡利益得失,而不是说要控制住自己。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调整心态?
李宇:最重要的是客观,如实看待自己的成绩,不停反思和检讨自己的投资。很多的投资业绩是靠运气,靠大势,一定要认清这一点,绝不能稍微有些成绩,就觉得自己的投资能力很强。
如果对于自己的每一点情绪的起伏都能清楚地觉察到,就很难有心态的剧烈波动。在高兴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高兴;愤怒的时候清楚知道自己愤怒;难过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难过。这对保持内心的平和有很大的帮助。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想透了,把投资路上的起起落落当成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把投资当成一种修行,心态会好很多。
如果只盯着眼前的结果,很难不被情绪左右。为什么我们会有情绪特别高昂或特别低落的时候?因为没有认清现实,没有认清自己,看清楚事实,了解了自己,情绪上就不大会大起大落。
证券时报记者: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李宇:我认识一些投资高手,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特别冷静理智,不会对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第二,都特别努力,基本上所有业余时间都是扑在投资上;第三,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非常诚实,尤其是能够对自己诚实,不会自己欺骗自己,这一点可能也是最难的。所以做到对自己绝对的诚实,如实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非常罕见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品质。因为市场是最唯物主义的,对于任何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给予迅速而又严厉的惩罚。
既要全力以赴去做,又要看淡。这听起来有点矛盾,实际上也不矛盾,不要把重点放在钱上,而是放在做正确的事情上,心态就会不一样。
证券时报记者: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巴菲特90%的财富是60岁以后赚的,你是否希望未来获得更大成功?
李宇:听你这样一说,我就更有信心了,我离60岁还早呢。对于未来,我肯定有想法,但暂时还不想说,说出来也不太好,心理学认为,不要说出自己心里的规划,如果说出来,心理上会觉得已经做了,可能实际行动就会差一些。
2023年对市场和经济
都比较乐观
证券时报记者:展望2023年,你怎么看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向?
李宇: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今年中国会全力抓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有一个很微小的案例:我在上海的住处附近,过去三年没有租出去的商铺,现在开始出租、忙装修了,为什么?疫情明确放开后,确定性增加,大家就敢去投资了,经济必然起来。压抑了几年的消费需求,会比大家预期更强劲,这两年老百姓的银行存款同比增长了很多,仍然有一定的消费实力,相信国内的复苏力度也会较强,2023年我对市场和经济都比较乐观。
证券时报记者:港股市场2022年相当低迷,有大批公司估值非常低,是否很有投资价值?
李宇:过去一两年来,港股是全面的熊市,基本上所有的股票都在大跌,意味着一旦上涨就是全面的牛市,未来一段时间做多港股的机会更好一些。
2022年9月、10月份港股下跌的惨烈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10月份港股最低点的PB比金融危机最低点还要低40%,意味着很多人的仓位都清得差不多了,想抛的人都抛了。这个时候持有多头仓位会比较难受,但也是好事,2008年暴跌后投美股是很舒服的事情,太便宜了,而且预期打到了最低,该抛的都抛了,后面就是涨了。
有一个论调,认为港股流动性太差,不适合投资,但它的流动性再差,也比印度、越南市场要好。2021年初时,大家都说要南下争夺港股定价权,过了一年多,就从极度的乐观变成极度的悲观 ,觉得港股永远不适合投资了,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极度悲观。每当市场情绪走到极端,往往就意味着机会来了。在大家都贪婪的时候高点卖股票,在大家都恐惧的时候低点买股票 ,事后看很容易,但在事中要做到很难,只有真正把价值作为投资的核心理念,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才有可能摆脱大众思维的影响,投资者才不会在最低点拼命抛股票,在最高点拼命买股票,只要大的方向把握好,长期就能跑赢市场。
不过,美股在2023年会是一个比较不确定的因素。
证券时报记者:你对美股比较谨慎?
李宇:因为这次通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大家想得更长,一是从2014年开始,全球资本开支都非常低,导致产能较低,而印度、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崛起,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的需求更高,商品的价格不仅下不来,还有可能继续上涨,还有去全球化、ESG都会增加通胀,通胀黏性有可能比大家预期更强。因此,美国高利率持续的时间可能比大家预期要更长,相对较紧的货币政策,对美股的压力会比较大,这是港股相对比较大的外部风险。最担心的是美国出现衰退,通胀还是下不来,对美联储和美股都是更大的压力。
另外,从全球来看,2008年以来成长股的涨幅远超价值股,这次暴跌之后,下一轮再起来,大概率是价值股会占优势。从历史上看,在利率上涨的环境下,价值股表现会更好一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