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原标题:山西焦煤:奔跑在能源革命大路上 来源:中国煤炭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焦煤集团为新中国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工业“食粮”。如今,该集团又聚焦创新驱动、改革转型,奔跑在能源革命的大路上。
从新中国刚成立时几座满目疮痍的小煤窑,发展成拥有25家子分公司(3家A股上市公司)、96座煤矿、规划煤炭生产能力1.836亿吨/年、资产3384亿元的全国最大的焦煤生产加工企业,山西焦煤集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山西焦煤集团成立后的18年间,他们累计生产原煤14.58亿吨、上缴税费1533.59亿元,居山西省属企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该集团生产原煤7829.58万吨,同比增长4.54%;实现营业收入1392.3亿元、利润47.3亿元。
规模扩张,效益大提升
新中国成立前,日军占据了西山、霍西等煤田,采取“以肉弹换煤炭”“以人换煤”等方式掠夺煤炭资源,矿工备受摧残。1949年春,西北煤矿第一厂(白家庄矿)、西北煤矿第三厂(富家滩矿)等煤矿被接管。1956年,西山矿务局、汾西矿务局成立。
“那会儿是人工挖煤、大锹攉煤,出煤送料全靠牛拉肩扛。”与新中国同龄的白家庄矿采煤工史秀良介绍,大伙儿都崇尚英雄主义,“多出煤、出好煤,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被职工挂在嘴边,连续2个月加班加点都毫无怨言。
党和国家重视煤矿建设,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西山视察,对矿工的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评价。职工也备受鼓舞,加快了机械化、现代化建设速度。
1956年6月6日,白家庄矿二号井试用首套进口采煤机。1956年12月,西山矿务局杜儿坪矿60万吨改扩建工程竣工。1958年3月3日,西山矿务局原煤日产量首次突破万吨。1981年,西山矿务局原煤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2004年,汾西矿业和霍州煤电原煤年产量均突破1000万吨,西山煤电原煤年产量突破3000万吨。
20世纪90年代末,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低迷。针对煤矿“弱、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煤炭集团。2001年10月16日,山西焦煤集团由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组建而成,集群优势凸显。
2010年,山西焦煤集团全年生产原煤1.0029亿吨,实现销售收入1018亿元,成为山西省首个产量过亿吨的煤炭集团。
2016年10月30日,开采80余年的白家庄矿关闭,转型建造地质公园,部分职工转岗到西山煤电斜沟矿。在斜沟矿,他们乘坐越野车入井,轻点按钮就能采出地下的煤炭。
山西焦煤集团不仅注重企业规模扩张,还注重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塑建。他们实施精煤战略,建成选煤厂28座,合计入洗能力1.18亿吨/年。
破碎机启动、采煤机启动……随着指令下达,山西焦煤集团正利煤业14—1106综采自动化工作面采煤机自动割煤,支架自动跟机,整个作业程序有条不紊。据操作人员介绍,现在割1刀煤比原来节约一半时间,只有特殊情况才需人员干预,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354万元。
坚守底线,夯实安全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对能源的需求很大,但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条件很差。
“那会儿顶板用原木和木板支撑,没有超前治瓦斯、防水灾的理念,经常出事故,一同出来的老乡有的伤,有的亡,有的索性跑回去了。”忆及当年,1957年就在西山矿务局下井的88岁老矿工徐占祥神情黯然。
随着新中国一天天强盛,煤矿安全越来越被重视。1961年,西山矿务局、汾西矿务局先后成立安全监察局。
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逐步形成;采煤机、装煤机、皮带输送机、综采设备、智能装备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
山西焦煤集团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理念,明确了安全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以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山西焦煤集团每一届领导班子一上任,就一座矿接着一座矿摸底调研,制定措施,保障安全。
他们加快推进“四化”建设,推进矿井“一优三减”,打造装备优、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标杆矿井。目前,山西焦煤集团的8个智能化工作面正在加紧建设,26座矿井建成“一井一面”。
在瓦斯治理方面,山西焦煤集团负责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稀缺资源安全开发与利用”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井下恶劣的环境,揪着矿工亲人的心。矿工妻子党素珍在井口送茶补衣嘱安全,一干就是5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如今,女工家属安全协管服务站等群众性安全宣传组织遍布矿区。
改革创新,为发展添动能
山西焦煤集团应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兴。
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山西焦煤集团勇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主动承接国家和山西省安排的深化改革示范任务。
与所有煤炭企业一样,山西焦煤集团经历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企业化改制、传统煤炭工业向现代煤炭工业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发展阶段。
21世纪初,山西焦煤集团成立的同时就对营销体制机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他们确立了“六统一”销售运行管理模式,集团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凸显,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立马提升。他们接下来推行的大客户战略、“长协”模式,搭建的焦煤在线电商平台等获得了行业肯定。山西焦煤集团依托焦煤在线发布的中价·新华山西焦煤价格指数,成为焦煤市场的“晴雨表”;发起成立的中国焦煤品牌集群成为稳定焦煤价格的“压舱石”。
青山环绕,花木葱葱,塔架高耸。人们以为是景点,实则是煤矿。山西焦煤集团整合重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明珠矿因在煤炭价格断崖式下跌时不亏损而备受关注。原来,这是2012年他们从上海聘请“裁判”对公司成本进行测算,对矿、科、队、班组职责细致分解,实施契约化管理的结果。
2016年底,针对老煤企存在的体量大、冗员多、效率低、发展动力不足等顽疾,山西焦煤集团选择试点单位“一企一策”推行契约化管理,探索可复制的改革经验。2018年,山西焦煤集团契约化管理全面推开,当年盈利同比增加20.48亿元,增幅74.03%。在2019年入围世界500强的5家山西省属煤炭企业中,山西焦煤集团净利润居首位。
现在,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在山西焦煤集团已成常态。近4年来,他们累计转岗分流约9万人,实现了职工总数、在岗人数、干部职数持续下降。
“下一步我们要将‘三项制度’改革与契约化管理配套跟进,倒逼内部管理变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更加合理地充分授权放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山西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茂盛表示。
如今,山西焦煤集团正按照聚焦主业、循环发展、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的发展路径阔步前行。
7月19日,山西焦化、瑞德焦化、远中焦化签署共同承建170万吨/年焦炭产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山西焦煤集团焦化焦炭产业整合的序幕。
7月24日,由山西焦煤集团发起、6家企业共同设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山焦销售日照有限公司挂牌。该公司将建设目前全国最大的千万吨级配煤基地。
8月21日,山西首家完成专业化整合重组企业——山西焦煤民爆集团召开首次股东会议。这标志着该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步伐。
此前,山西焦煤集团还与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协议,对外合作的朋友圈日益扩大。
而今,山西焦煤集团“转”了的不只是产业,还有职工的观念。
“能挖好煤,我一样能把面磨白喽!”面对质疑,白家庄矿转岗职工梁瑞平凭着一股犟劲,带领47名转岗职工成立磨面、榨油公司,挖煤工转型面老板。
山西焦煤集团鼓励扶持职工“双创”,成立“双创”中心,孵化了百余户企业;组织职工外出创收,优厚的扶持政策,让职工观念由“要我出去”转为“我要出去”,近3年,输出4247名职工外出创收。
山西焦煤集团因煤而兴。山西矿工常以“点亮中国一半灯,烧热华北一半炕”为荣。由于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皆不可或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减优绿”发展道路,成为山西焦煤集团的不二选择。2016年至2018年,该集团关闭煤矿13座,退出产能874万吨/年,目前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0%左右。
在能源革命方面,山西焦煤集团与4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组成技术联盟,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煤与瓦斯共采、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等一批绿色开采技术领跑行业。
如今的煤炭已不是烧一烧那么简单,已变成气、电或更清洁的能源。
一条巨型管道将山外坑口电厂的热力输送到太原。这条管道所输热量可供太原市三分之一的住户采暖。这是西山煤电在1978年就开工建设的古交矿区坑口燃中煤发电项目。该项目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之一。目前,山西焦煤集团正以煤炭就地转化、清洁利用为突破口,以煤—电—材(铝)、煤—焦—化(钢)等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推动循环产业发展。目前,山西焦煤集团共有6座燃煤电厂,装机容量4670兆瓦;拥有5座焦化厂,焦炭产能1180万吨/年;60万吨/年烯烃及配套甲醇一体化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这只是山西焦煤集团能源革命的一个缩影。
按照“一主三辅”产业定位,山西焦煤集团加快了转型项目落地速度。
他们借助互联网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有在线注册车队430个、车辆2.5万辆,平台累计交易量1598.13万吨,节约运费254.3万元;建成18座瓦斯及余热电厂,装机容量239兆瓦,向市场投放新能源共享汽车700余辆;35个新兴产业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投资22.13亿元。
(原标题:山西焦煤:奔跑在能源革命大路上)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