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改革重塑发展路

中国一重:改革重塑发展路
2019年10月16日 00:00 腾讯自选股

原标题:中国一重:改革重塑发展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杨同玉

“困难时到什么程度?作为上市公司,再亏损就得从资本市场退市了。”中国一重工会主席、改革办主任刘长韧坦言。2016年,一重亏损额达57亿元,16户子企业12户亏损,资金链几尽断裂。这年5月,刘明忠走马上任中国一重董事长、党委书记,他带领新班子,以霹雳之势推动雷霆改革,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到2018年,营业收入137.8亿元,利润2.86亿元。“企业加速发展,实现了浴火重生!”刘长韧说。中国一重因此多次成为国资系统典型,被誉为“一重现象”。

解放思想 除弊立新

来到深陷危局的一重,刘明忠压力很大。“满脑子想的是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让一重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中国一重集团是我国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但因不适应市场经济,到2016年,已连续3年亏损,亏损额达57亿元,对外借款达136.05亿元,2017年如不能扭亏,一重股份将被迫从资本市场“退市”,一重已没有退路。

“一重地处东北,计划经济烙印深重,市场观念不强,‘等靠要’的消极保守思想严重。”刘明忠说。一番潜心调研后,一场关于“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开始了。

刘明忠带领公司领导班子分头召集管理层、劳模、营销、技术、离退休代表开座谈会,然后向职能部门、下属公司及广大职工延伸,围绕企业体制、机制、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焦点问题,进行了一场全覆盖的大讨论,查找出11个方面226个问题。

刘长韧说,通过大讨论,找到了一重的问题所在,凝聚了发展共识,汇聚了改革智慧。

不破不立,2016年下半年,刘明忠抓住主要矛盾,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从“机构人员臃肿”向“精干高效”转变、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从“大锅饭”向“差异化”转变,“变”字当先,为转型发展开路。

当有人还在观望时,刘明忠果断出招:全员竞聘!

炼钢厂改革首当其冲。2015年,炼钢厂废品率超过10%,直接损失超过8000万元。刘明忠要求4名正副厂长全部起立,重新竞聘。经过层层考核,除1人成功上岗,其他3人成为一般员工。刘明忠说:“再差的班子,换三遍也能好起来。”人们才感受到了这个和蔼小老头的霹雳作风。

炼钢厂新班子上任后,细抠加工环节,成本由每吨7200元降到5200元,一年创效6亿多元。

随后,一重人事制度改革从高级管理层开始,全部“起立”,重新“抢”座。一重股份公司副总裁实行公开竞聘,最终三位优秀人才胜出。

同时,落选也不意味失去希望。周金波过去是公司财务部部长助理,在改革中落选,他没灰心,“这样的改革,意味着机会更多了。”没过半年,他成功聘上铸锻钢事业部财务总监,之后又凭成本核算专长,成为铸铁轧辊厂厂长,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此外,一重通过内部退养、停薪留职等6条安置通道,妥善分流富余职工,并完成82户集体企业、12408名集体职工的安置工作。

通过改革,一重集团管理部门由19个调整到13个,中层干部由320人减至192人,职工由11000多人精简到8010人。刘长韧说,通过解放思想,统一了认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轻装上阵,全力转型发展了。 “集”中生智“技”高一筹

2月24日,中国一重承制的中石化茂名石化三台2270吨锻焊浆态床反应器完成现场组焊,全部吊装就位成功交付用户。这是目前现场组焊完成的世界最大锻焊加氢反应器,彰显了大国重器的实力。

近年来,中国一重加大投入,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切实为国家解决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问题,全力把企业的技术、人才等优势转化为国家的竞争力。

刘明忠说,一重要充分利用集团天津研发中心、大连工程技术公司等单位的科研实力,解决装备材料研发的深层次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好党员、劳模、青年创新工作室等基层创新力量,走好自主创新之路。现在,活跃的基层创新,是一重技术革新工作中的一大特色,“李长福核电操作规程”“刘伯鸣锻造方法”等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体现。

据刘长韧介绍,为了激发基层创新,从2017年开始,中国一重陆续推行了“一重大工匠”“首席技能大师”“百万一重杯”等激励机制。其中“百万一重杯”评选,根据创新成果,在机床旁现场发放奖金,奖金也由初始的100万元提升到今年的500万元。

一重首席技能大师刘伯鸣,在第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核心装备锻件国产化进程中,他和团队攻克多项锻造工艺难关,填补多项国内行业空白。刘伯鸣对记者说:“原来就想当个铁匠,带好徒弟,现在公司给这么好一个平台,怎能不竭尽全力?”

由此,一重的科研工作不断突破。近三年,累计完成国家重点科研任务28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先后完成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世界最大2400吨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等重大产品研制任务,在重大装备制造上,一重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全员参与创新,“集”中生智,潜心研发,让一重“技”高一筹。

“市”在必行 事在人为

到中国一重后,刘明忠发现,“这里缺市场经济的魂,缺市场经济的根。”为此,他全面推进了“225”管理体系。

“225”管理体系,既包括推行“企业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和“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也包括在各级建立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并系统推进指标、责任、跟踪、评价和考核五大体系。刘明忠表示,“225”管理体系的实质就是将市场化意识引入到企业各个环节,实现“以生产为主”向“以市场为主”转变。

为让职工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刘明忠提出实行七点半早间运营调度会制度,每天要汇报销售进度,通告质量与交货期问题,并将客户意见进行反馈,做到“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从而让全员了解市场、贴近市场。

如今,一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国际市场开发,产品出口到俄、美、德、日、印等多个国家,为中国核电“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在必行,成效显著。2016年,一重全年新增订货81.18亿元;2017年,实现营收102.95亿元;2018年,营收达139.3亿元,三年三大步。

一重人不禁感慨:“人还是这些人,机制不一样,变化竟如此大!”

一重的整个格局版图也在变化。在原有专项设备、核电装备、石化装备、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板块基础上,创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板块。到去年底,新业务板块已占营业收入的26%。一重的成绩单也不断给人以惊喜。今年1-8月,营业收入达158.6亿元,同比增幅113%;利润总额3.5亿元,同比增幅300%,将提前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重为职工实施了健康体检、提供就餐补助、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并对大学生公寓、退休人员活动室等进行修缮,并将职工收入增长写入企业发展目标,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增。

“现在大家干劲更足了。”重型装备制造厂职工孙鑫告诉记者,“过去拧一个螺丝干一天,一月才干两片机架牌坊,现在班组整合,由200人变成90多人,每月却能干到14片机架牌坊!过去每月工资三千多,现在已能挣到一万多!”

三年时间,中国一重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浴火重生。刘明忠表示,将通过高质量发展,将一重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大病初愈”,发展基础还不稳固,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一重改革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一重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左江科技 300799 21.48
  • 10-16 豪尔赛 002963 23.66
  • 10-16 海尔生物 688139 15.53
  • 10-16 祥鑫科技 002965 19.89
  • 10-16 申联生物 688098 8.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