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的下一个二十年,将围绕着养老、科创、智能投资等展开,对此,“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4月23日启幕,多位行业大咖齐聚共议未来,思辨如何更好的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夯实资产管理、支持科技创新!【详情】
来源:券商中国
引用来自行业人士的话说,3月金融数据“全面的好”——总量好,结构也好;表内好,表外也好;企业好,居民也好;中长期好,短期也好,居民短期还创了纪录……市场与业界对3月金融数据关注空前。
宽信用政策效果持续显现。3月新增信贷、广义货币(M2)增速、社融增量等关键数据再超预期,金融向实体“输血”力度进一步增强。
4月12日,央行发布了3月金融信贷数据。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8600亿元,预期18500亿元,前值7030亿元。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预期1.25万亿元,前值8858亿元。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8.9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末高2.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9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宏观策略团队发布了相关解读。
中金固收陈健恒:早放贷早收益驱动贷款超预期,警惕前高后低和结构分化
1)贷款超预期仍体现了冲贷款的迹象,并非真实融资需求大幅改善
3月份贷款比预期高不少,比去年同期高出5700亿。不过同比明显高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表内票据、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出1000亿,2300亿和2300亿。
今年一季度贷款中,票据和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是整体贷款增长的主要贡献。票据主要是受套利驱动,企业短期贷款是受银行投放流动性贷款增加来冲规模驱动。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并无显著增加。居民短期在2月份明显萎缩的情况下,3月份有较快的恢复,但整体一季度来看,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
在我们一季度中下旬路演过程中,与银行的沟通来看,总体贷款需求比较疲弱,贷款的超预期可能是银行在最后一旬加快了贷款投放。尤其是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投放可能是主要超预期的部分,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可能并无明显的超预期。
总体来看,3月份和一季度贷款虽然高于预期,但仍体现了早放贷早收益和人为冲贷款的痕迹,并非反映融资需求明显恢复。事实上,今年融资需求偏弱,而金融监管放松推动贷款和非标供给修复,使得广义流动性改善,贷款和非标等广谱利率开始从高位回落,压低风险溢价。
2)贷款的省际区域分化加剧,流动性更多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流动性风险上升
从分省的贷款和社融数据来看,去年以来流动性在省际层面出现了剧烈分化,年初以来分化更加明显。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居民贷款,现在都加速流向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和东部沿海省市。反观经济落后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无论是贷款、社融还是卖地层面,流动性都显著恶化。
因此,年初以来也观测到了经济数据的省际分化和房地产在一二线城市回暖但三四五线加速下滑的分化。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二线城市而言,在流动性充裕的驱动下,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经济落后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导致风险在经济落后地区有所上升。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是当前的经济格局,但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
3)M2回升源于贷款多增,此外财政投放发力以及证券保证金快速增长也是主要推动力
在贷款同比明显多增的情况下,M2也因此回升。但存款同比只多增了2100亿,并没有贷款多出来的幅度那么明显。从M2的构成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是证券保证金规模同比大幅上升推动了M2上涨。证券保证金的90%统计到M2当中,由于3月份股市火爆,股票开户数量猛增,从同比上来看,证券保证金会形成较为明显的同比拉动。
从存款本身来看,除了贷款多增所派生的存款以外,财政支出力度加快导致财政存款下滑量接近7000亿,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4800亿,也是企业存款恢复的主要因素。去年企业流动性压力较大,今年企业通过裁员降薪减少了对居民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使得居民存款增长变慢,而企业存款增长改善,加上贷款投放加快和4月份开始减增值税,企业的流动性会有一定改善,因此也体现为M1增速的改善。
我们认为M1增速的改善比M2和社融的改善更为稳固一些,源于企业和居民流动性的反向变化。
4)社融因为贷款和非标改善以及地方债发行前置而同比明显上升
3月份新口径社融达到2.86万亿,也创历史同期新高。改善和超预期来自4个方面:(1)贷款规模同比多增;(2)表内外票据规模再度上升;(3)非标增量同比改善;(4)地方债前置发行。
贷款目前有人为冲贷款痕迹,前面投放较快意味后续可能放缓,而表内外票据同比多增是一季度贷款和社融同比上升的主要因素,后续取决于监管和套利空间,预计总体会逐步回落。非标今年监管有所放松,但其他融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非标的融资需求被贷款和发债分流,银行资管反映今年非标增长乏力,全年来看非标难以转正,只是萎缩程度会低于2018年。地方债的前置发行确实会在上半年支撑社融和财政支出,但进入下半年,地方债发行开始减少,同比开始明显少增,会重新拖累社融增长。
中信建投宏观黄文涛:信用周期边际企稳,二季度看股下半年看债
1)居民部门贷款当月表现较好,或与房地产销售短期回暖有关。3月汽车零售同比负增长,但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回升,预计带动3月全国房地产销售累计增速回升1.2%,推测居民新增贷款回升或与房地产销售短期好转有关。
2)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仍是主要增长点,新增中长期贷款边际修复。从季度维度上看,一季度新增企业贷款同比多增13900亿,但中长期贷款仅同比多增1200,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仍是主要增长点。
3)社融增速回升,助力经济短期企稳。3月社会融资规模28600亿,同比回升12752亿。新口径下社融增速10.7%,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在居民、企业、非银贷款变动的共同作用下,社融口径贷款19590亿,同比多增8166亿,是导致当月社融高于预期的最主要驱动分项。
4)货币增速回升,或与融资扩张有关。3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17200亿,同比多增2100亿。M2增速超预期回升的主要因素或在融资端。
5)总体上,信用周期边际企稳,未来方向有待观察。社融增速回升通过拉动实体经济需求,有望导致二季度实际GDP增速的短暂企稳。不过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基数抬高或不利于30大中城市对全国房地产销售的持续拉动,汽车零售负增长显示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仍相对乏力。棚改规模绝对量减少拉低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增速,制造业投资仍受制于PPI通缩、产能利用率回落和行业分化。因此未来经济和信用能否持续好于预期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周期的方向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6)二季度继续看好股市和可转债、可交债。债市短期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但调整就是配置机会,下半年及中期看债券长牛慢牛。
光大宏观:结构影响节奏
1)一季度信贷投放节奏仍快。3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69万亿,远超预期。信贷结构方面,企业部门仍是主力,居民部门较2月反弹,短期化现象明显。从趋势看,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温和企稳,票据和短贷增长较快,或表明银行虽信贷冲量但对实体仍存谨慎。非标社融止跌反弹,专项债加快,企业债净融资向好(城投是主力),3月新增社融存量同比反弹至10.7%。
2)货币政策难言转向,但未来货币宽松与信贷投放的节奏可能有变化。4月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大额MLF将到期,叠加缴税大月,市场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金融数据超预期或降低4月降准的必要性,而改为成本略高、期限略短操作的可能性加大。鉴于信用大幅反弹主要源于票据和短贷的显著增长,不排除相关措施可能边际收紧,信用投放节奏可能会出现调整。
中信证券宏观:金融数据全面改善,有助于经济“前低后高”
1)信贷总量及结构均好于预期,资金观测角度预示经济全年“前低后高”。伴随大中城市楼市政策的相对放松,以及股市成交量的持续景气,居民贷款短期增速有望持续。而企业部门层面,PMI的环比改善还将继续,而伴随资金供给和中小企业需求的双升,企业部门贷款同比还将继续保持较好增长,而实体经济也将如我们预料“前低后高”。
2)社融企稳继续确认,非标改善及贷款占比为结构亮点。社融增速低点已过,后续受益于地方专项债的持续发行、非标融资的逐步回暖、以及人民币贷款在结构改善下的稳健增速,预计社融增速的运行中枢将稳定在10.5%以上的水平。
3)M1与M2均显著回升,且剪刀差继续缩窄。伴随企业流动性的修复及企业预期的改善,预计M1与M2的剪刀差还将进一步缩小,在二季度M1增速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4)银行间流动性宽松,资金利率倒挂短期呈常态。随着央行近期减少货币净投放的数量,长期的倒挂将不可持续。整体来看,货币市场资金面的相对宽松将继续有助于实体经济的信用修复。
5)预计货币政策短期将维持合理稳定,二季度流动性仍有缺口,或采取降准或MLF/TMLF置换的方式填补。整体来看,6月MLF到期压力较大,仍然保留判断6月降准的可能性,但在合理稳定的基调下,亦不排除央行通过MLF或TMLF等工具进行流动性补充。融资结构的持续改善将是贯穿今年的主要旋律,而伴随结构改善,信用的疏通渠道也将继续恢复,帮助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国君宏观花长春团队:心已动,量在飞,无需再降息
在前期政策催化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预期改善,并进一步的引导了企业和个体行为,最终社融创天量,且结构优化。
1)3月和一季度信贷数据大超预期,带动社融总量超市场预期,增速跳升,指向融资需求不弱,宽信用效果快于预期。
2)信贷不仅总量改善,结构也优化。分期限看,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同比增量创新高,分部门看居民和企业贷款同比增量均创新高,指向居民和企业预期已发生了改变,长期投资意愿增强。
3)信贷的改善与相关调查数据一致,央行调查数据显示1季度贷款需求指数跳升,BCI指数显示企业融资环境快速好转,对企业和居民投资意愿的好转进行佐证。
4)贸易方面,出口增速跳升因18-19年春节错位带来的低基数,更值得关注的是进口增速的下降。
5)进口增速下降有两个原因:第一,与中美之间部分关税落地有关,18年年底以来,无论是对美出口还从美国进口都和整体贸易特征偏离,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下滑。第二,与进口商品价格波动有关。分贸易类型看,一季度与18年四季度比,大宗商品进口增速下滑较为显著,是进口增速下滑的主要拖累,而分数量和价格看,价格增速的放缓(原油)是主导因素。
总体看,经济企稳、宽信用效果快于预期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19年央行不需再降息,对降准的判断由3-4次下调为1-2次,看好权益、房地产、大宗这些风险资产。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非大水漫灌,而是宽信用政策见效
1)3月PMI、金融、CPI、PPI、进出口等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反弹,验证了我们2019年宏观展望“经济年中触底,市场否极泰来”的基本判断,预计短期经济继续向好。
2)3月社融、信贷数据大超市场预期,引发市场极大争议,有观点认为是大水漫灌,我们认为是宽信用政策见效的结果,而3月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整体紧平衡。自1月降准以后,央行货币政策放松节奏减弱,2-3月在不降准的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回笼资金-6815亿元,2月基础货币投放同比增速降至2016年5月以来历史低点-4.62%。并且,央行否定“4月降准”的消息,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基调转稳。
3)从经济增长看,主动去库存渐入尾声,转入被动去库存的周期复苏早期,经济从下滑走向触底。2019年地产补库存、制造业产能新周期、基建政策发力,短期固定资产投资较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受到约束。
4)从通胀看,猪周期叠加非洲瘟疫推动CPI回升,油价上涨,虽然货币政策不会因为结构性的物价波动进行货币紧缩,但持续高涨的物价会对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形成制约。
5)未来货币政策的重心是宽货币到宽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未来降准更多是置换MLF,稳定银行负债、降低成本。更多地采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恢复市场信心。
6)2018年底,在市场最为悲观的时刻,我们发出了对中长期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坚定乐观的声音: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2019年中经济二次探底,现在A股很多都很便宜。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