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募资90%投研发不担心盈利 关注科创板

复宏汉霖:募资90%投研发不担心盈利 关注科创板
2019年09月30日 17:5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9月30日消息,9月25日,复宏汉霖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49.60港元,初始市值267亿港元。其中,复宏汉霖拟动用本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90%用于投入研发,10%用于其他。

  那么为何选择赴港上市而非科创板上市?复宏汉霖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解释,在科创板政策出来之前,他们已经在准备香港上市了。他表示,会持续关注科创板,如果所有股东都赞成,他们愿意积极考虑。

  对于公司目前尚未盈利,刘世高解释,“因为我要持续投入未来新产品的研发,我要去竞争,现在市场机会非常多。未来我们持续创造更多的现金流投资,可能短期内不会赚很多钱,但是我的估值会不断增加。因为未来新产品会出来,这是我们的战略

  对实现盈利不担心 持续关注科创板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订的IPO新规生效,香港正式接纳在收益、市值等方面较为弱势的新经济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

  成立于2010年的复宏汉霖,也是一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新规之下,9月25日,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49.60港元,初始市值267亿港元。

  “任何企业同样肯定要为未来投入。”陈启宇谈及复宏汉霖多年未盈利的考虑,近十年前,公司往创新方向走,虽然彼时大家还在做仿制药,但他们深信医药行业由创新驱,“全球市场一万多亿美元的市场,60%多是创新药,这个就是价值。”

  他认为,创新药需要时间,特别是复宏汉霖做生物类似药的时候,法规还不明确,需要进行技术创新、路线创新、法规建立等等,这个过程需要7、8年甚至更长。

  陈启宇对于复宏汉霖实现盈利并不担心,“药品行业尤其是创新药行业,比互联网行业好在什么地方?互联网行业大量投入但没有专利,没有知识产权。很多企业花完五十亿、一百亿还不赚钱,但是这个在生物医药行业不会发生。”

  其次,他认为,同一个赛道上,互联网只有一两家公司最终能活下来,但是同一个赛道上生物医药公司可以活很多家。

  当被问及盈利预期时,陈启宇回答道,“现在一个产品已经上市销售,未来还有三个产品在短期内上市,两个已经进入到新药上市申请阶段,都是短期内能够上市的。”在他看来,这几个产品最大的成本投入阶段已经过去了,剩下的成本主要在于市场营销。

  刘世高称,未来他们要持续投入未来新产品的研发,持续创造更多的现金流投资,可能短期内不会赚很多钱,但是估值会不断增加,“药品公司和IT公司一样,并没有马上赚钱,而是看你做得怎么样。慢慢形成变现,很多大公司都不是一开始就盈利的。”

  募集资金90%投入研发 成立至今已投入25亿元

  不会为了追求盈利而减少研发投入的复宏汉霖,拟动用本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90%用于投入研发,10%用于其他。

  根据招股书,其中约12.385亿港元(或所得款项净额的40.0%)将用于拨付持续进行的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监管备案及注册;约4.645亿港元(或所得款项净额的15.0%)将用于拨付持续进行的候选生物类似药(包括HLX12、HLX11 及HLX14)的临床试验、监管备案及注册;约10.837亿港元(或所得款项净额的35.0%)将用于拨付持续进行的生物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监管备案及注册以及开发免疫肿瘤联合疗法。

  据陈启宇透露,复宏汉霖从成立之初至今,研发投入总计约25亿元。复星在投入的时候,启动资金2000多万美元,后又分别追投3000万美金、5000万美金,再加上银行贷款等,将近20亿元人民币。

  “技术壁垒非常高,资金壁垒非常高。”刘世高介绍,“做生物药开发,一个药品需要3-5亿元人民币,整个临床试验将近5亿。建厂,没有10亿资金没有办法做这个事情。”

  据刘世高介绍,第一个进入某细分生物医药市场的公司,可能份额会到50%,第二个进入该市场的公司,好的情况下,可能做到20~30%份额,不好的话也许是10~20%份额,至于第四、第五名的话,市场份额可能个位数。因此,他们需要持续投入未来新产品的研发去竞争。

  3款生物类似药即将上市

  复宏汉霖首款产品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HLX01)作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生物类似药已经上市销售,并陆续加入各地医保。陈启宇表示,除此之外,HLX02(赫赛汀生物类似药)、HLX03(修美乐生物类似药)、HLX04(安维汀生物类似药)这三种单抗生物类似药也将在短期内即将上市。

  “原研在中国今年能做到70亿人民币,我们上市以后一段时间才会有其他的竞争对手能进来,而且后面的竞争对手不多。“刘世高这样说道。

  复宏汉霖首席财务官张子栋透露,去年HLX01的原研药规模大概在25-30亿元之间,HLX02的原研药去年30-40亿元。他认为,今年这几个品种在中国市场非常有希望达到50亿元、100亿元的规模,至于HLX02,他预测很快会在明年达到百亿级别。

  值得注意的是,刘世高表示,今年6月份复宏汉霖在欧盟申报了HLX02的新药上市申请,可能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本土研发生产欧盟上市的生物类似药。他认为,国际市场是一片蓝海,中国市场自身量大,加之国际市场,将给成本方面带来优势。

  据刘世高透露,他们研发的战略,从个数来讲,创新药目前20个左右,生物类似药10个左右,但是从未来临床费用来讲,有可能是对半开或者四六开。“因为Biosimilar(生物类似药)做一个成一个,但创新药在一期或者二期可能会失败,进入三期的不会那么多,只有一部分。”

  至于研发的治疗领域,陈启宇告诉新浪财经,他们会将癌症放在第一位。另外会重点投入一些新技术和目前无法治愈的领域。“除了单抗,我们投了CAR-T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这些新技术在小分子治疗上。小分子药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存在很多小分子药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有些遗传性疾病。”

  从全球来看,病种越分越细,“一个癌种可以出现很多种癌,可以出现很多市值几十亿、上百亿的公司。” 陈启宇认为,有价值的药品都是面向小众的疾病,同时罕见病领域里竞争对手进来的可能性是相对低的。“因为你在这个药上成功了,赚钱了,后面的人再去为这几千个病人考虑的话,它的投入就打水漂了。”他这样解释道。

  带量采购五年内不太可能涉及生物药

  “4+7”试点药品全国扩围采购。陈启宇表示,带量采购是国家政策,他们肯定要参与。“‘4+7’带量采购”实施以后,市场会分成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中采购,量大价低;第二种是开发和专业推广创新药;第三种是由消费者自主选择。

  陈启宇称,从2007年到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期,每年有超过20%增速,一下子让医药行业的产业规模达到了万亿级,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从结构来看,中国医药市场质量不高,国家支付的医保经费占一半。

  据他粗略计算,2013年全中国人均药品消费大约130美金,去掉美国全球平均110美金不到。“这样一个存量,如果国家医保政策调整好的话,我们用药结构可以省很多。”他认为,国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后,类似于定价较高的仿制药、原研专利过期的药,价格就降下来了。

  “现在中国很多老的药在医保体系占了很大一块。整个‘4+7’更重要的战略目的是所谓的腾笼换鸟,把不好的鸟赶出去,把空间腾出来换一个好鸟进来,比如生物药、创新药。”刘世高表示,不过,带量采购五年内不太可能涉及到生物药和创新药。(新浪财经 许旻 邹沅铮)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10 米奥兰特 300795 --
  • 10-09 八方股份 603489 --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13.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