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倡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迈向碳中和经济与自然受益型经济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倡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迈向碳中和经济与自然受益型经济
2024年06月12日 17:21 市场资讯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专题:2024阿拉善SEE气候周

  2024年6月6日-9日,以“全民参与·创新驱动·绿色未来”为主题的阿拉善SEE气候周(下称气候周)在京举办,旨在通过全民参与、多元创新的形式,号召更多力量关注气候问题、促进更多气候行动的实践,向世界讲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推动多方交流与合作。6日召开的开幕上,来自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等各界嘉宾,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跨界合作与创新,携手向气候友好的未来迈进。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倡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博士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朱春全博士指出:“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实现碳中和与自然受益转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行列,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代表世界经济论坛参加阿拉善SEE气候周的活动,也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二十周年,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迈向碳中和经济与自然受益型经济”。前面两位专家讲到中国的化石能源、可更新能源的潜力和受约束的条件,以及如何综合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我们是叫气候周,但也有邀请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等等方面的专家,其实现实是万物相联的。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经济社会也是整个地球自然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要采取综合的应对措施。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对全球面临的短期、近期和长期的风险做了一些分析,刚才提到的气候变化的极端天气和污染列在前十大风险,十年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前四项都是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直接相关,就是极端天气、系统性生物崩溃、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是全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

  大家对碳中和也不陌生,主要是指从市场到公司和个人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实现综合归零,就是总体排放和吸收是综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也是大家很熟悉的,都在积极努力,今天开幕的气候周也是希望能够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参与,实现控温上升2度,力争实现1.5度。

  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也是在国际社会履约和对全世界的庄重承诺。

  碳中和的收益是方方面面的,我们有一种直接的、现实的感受,主要就是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大家知道十几年前雾霾非常严重,实现减碳和碳中和,需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可持续能源等等。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提供这样的一些商业机会,培育了很多新型的业态。电动汽车、光伏、太阳能,这些也成了特别严峻的地缘政治、国际贸易打压的情况下能够突围的,继续稳定中国和世界经济非常重要的机遇。过去我们都认为这是一种挑战和压力,但回过头来讲,这些年的努力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多的先机和机会,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到了前面。

  什么是自然受益?自然受益是一种重视人和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未来的革新,其实就是一种根本理念上的改变。人和地球上所有的其它生命应该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事实证明是走上了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把人和经济、社会回归大自然,在所有的行业中实现自然受益转型,这就是自然受益这样一种新的理念。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目标非常全面系统,第十五个目标是要求金融机构和企业监测、评估和披露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2030年前,要把负面的影响降低50%。中国也在行动,今年年初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这是中国政府在落实昆蒙框架的切实行动,同时也会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制定法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希望形成具有约束力的目标,过去公约属于资源型但有一定约束力,没有特别强的法律约束力,2020年在蒙特利尔第十五次发展大会上,参会的各方包括阿拉善SEE也有组织很大的代表团,大家都希望能够出台法律法规、政策和政府指令,要求金融机构和企业采取切实行动。这是非常重大的进展,也是中国作为主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非常大的成就。

  自然受益不仅是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自然和生态系统,同时也可以创造很多的商机,让人类更好地享受大自然,过上更加高质量的人和自然和谐的生活,受益也是多种方面的。

  企业如何向碳中和转型?这里需要一些关键行业的贡献,特别是要关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这些重要的行业就是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食品。所有的行业中,减碳的潜力都是非常巨大的,但实体行业,农业和农食系统减碳的难度是最大的。从现在到几十年以后,下降的速度是最小的。最底层就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系统,保护陆地、海洋等等,更加增加自然固碳能力,最终才能实现碳中和。

  如何实现企业自然受益转型?世界经济论坛过去几年也有开展一些研究,全球关注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系统,基础建设和建成环境系统,能源和采矿系统三大经济社会系统,实现15个自然受益的转型,全球到2030年可以创造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带来4万亿个工作岗位,中国能够创造2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机会,8800万个就业岗位。要是保护自然,实现自然受益转型,能够带来很多商机,创造很好的就业机会。

  碳中和转型行动框架有这样几个方面:作为企业需要实现自我减排,也要看全价值链上下游,如何通过供应链减排,提供的产品能够影响其他用户减排,超出业务范围以外去做更多的贡献,这些就是企业的行动框架。

  自然受益需要评估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也要做出承诺,实现15个转型,同时也要向公众、向社会、向投资者进行披露。

  碳中和与自然受益转型的驱动力是什么?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等等一系列政策,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出台了1++N政策,国家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可能也会陆续出台1+N生物多样性的政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也是需要各个企业落实和实施,但全球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在ESG报告中加入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内容,国际上也已经制定气候变化和财务披露的标准,现在正在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标准,这些标准将来也有一定的约束力。

  我们面临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传花授粉的昆虫减少等等生物和生态系统直接损失或者是自然灾害带来的自然资源损耗,同时也会面临很多转型的风险,主要受到市场信誉、声誉和技术变革的风险,包括生态系统崩溃、系统累积性、聚集性的风险。如何把这些风险转化为机遇?无论是碳中和还是自然受益,都会创造很多新的商机,希望在座的企业家抓住这样的机会。

  保护自然、实现自然受益的转型对应对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自然的贡献是不可能实现碳中和的。基于自然贡献,全球会占到30%左右。图中就是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其实是可以增加碳铺垫的。非常感谢阿拉善SEE去年和德国支持特别政策研究,就是对系统性土地利用,基于自然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如何在当地、区域和全球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权衡,最后能够实现能源、粮食、水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安全,这些也希望能够继续进行探讨。

  蒙牛2018年开始就在发展报告中对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数据进行披露,2024年5月也就是最近几天也在世界地球日当天发布首个自然相关信息披露,据我们的了解,这是中国首个企业做出的报告和披露。

  蚂蚁森林是和主要的技术相关影响6亿多的用户行为改变,拿出真金白银植树,到目前为止实际栽树4万余棵,利用自身产品影响用户或者上下游非常好的例子。

  腾讯也在自己的游戏中做了很多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概念。

  吉利汽车也在国家级绿色工厂、包括贵阳基地对自然资本和自然受益转型开展研究。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实现碳中和与自然受益转型方面做出非常有益的探索,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这一行列,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遏制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