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精彩文章精选:
首席专访|高瑞东:四季度经济将重回复苏轨道,看消费基建出口有何表现>>
首席专访|高瑞东: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仍维持高位,PPI同比在9%以上
首席专访|高瑞东:建议大家通过长期持有基金来分享资本市场的成长
2021年已过去四分之三,券商研究所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如何?各行业团队在其相应的领域有何表现?有哪些代表作值得投资者们关注?四季度来临,在近期A股震荡调整背景下,市场下一步会怎么走?对投资者们有何投资建议?2022年又将有何期许?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新浪财经特推出《首席研说》专栏采访,面向各行业研究领域的首席分析师们,在总结本年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能给投资者们分享后市观点。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高瑞东接受新浪财经专访,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情况以及对市场的看法。
一、研究方向
1、请先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您团队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哪些优势?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我们是宏观研究一站式服务商,为投资决策提供高水准的研究服务;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我们是宏观研究的尖兵,对内服务于提升总体福利,对外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大国博弈。
我们的风格是,敢于不同,敢于亮剑。资本市场是在交易预期,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是基于预期,如果能提出不同于一致预期的观点,必然能为投资和调控带来先机。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打磨自身的研究框架,通过对数据和政策,抽丝剥茧,深刻解析,提出前瞻性观点,这不仅服务于投资决策,也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大国博弈。
2、请介绍下您/您团队的成员组成、分工、每个人的研究特色,以及团队的研究方法。
我们立志在世界的舞台上,打造全球最好的宏观团队。在扎实而且与时俱进的研究框架下,我们不断地跟踪、深耕和反思,全天候24小时365天跟踪国际国内数据和政策,不断地完善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理解的顶层思路,博闻广记,厚积薄发,团队里每一位成员,最终都能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和大拿。
道阻且长,但是我们的团队,是一支特别能够拼搏的队伍,团队里卧虎藏龙,各个是全能型选手,兼备数学功底和金融思维,宏观预测模型和人口模型一手调校,中美关税调整和美国选情博弈如数家珍。刘文豪是货币政策研究专家,逻辑推理尤其缜密,利率和流动性方向精准把握;刘星辰是财政和价格专家,对于庞大的数据分析一丝不苟,价格形势了如指掌;陈嘉荔是海外经济研究专家,分析体系完备独特,经济走势与资产配置完美联动;杨康是中观研究专家,作为CPA一把全过的专业性选手,立足中观,掌握经济脉动。
3、近期您/团队提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请具体阐述一下。
9月3日,我们预判美债收益率逻辑已经发生变化,预计随着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再次提上议程,叠加美联储Taper节奏加快,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延续上行趋势,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压力。9月23日,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表示,白宫和国会就支出法案的框架计划达成一致。9月24日14点,十年美债收益率升至1.43%,10月8日美债收益率已经攀升至1.61%。美债收益率看似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于美国未来经济增速的预期,会极大程度影响人民币资产的定价。
4、请总结下您/团队从去年底到现在的研究成果,并评价一年的表现。
可能有人会讲,宏观是白噪声,择时不易。但是,我们不断通过不懈的努力,把握宏观节奏,使其可预测,可回溯。今年以来,我们的成绩还不错。
第一,我们第一时间,较为精准地,把握了年初以来美国财政刺激政策的三次反转,成功预判了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的节奏,以及对国内经济和股债汇市场的外溢影响。
第二,我们从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学习报告《不疾不徐、轻踩油门、乘势而上》开始,率先提出“货币转松”的观点预判。自此之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行34bp,创业板指最高上行400点。
第三,从我们在4月14日《气候先行,关税殿后,中美经贸缓和路线图》报告中,提出“政冷经热”中美格局后,中美政治博弈常态化,中美经贸5月27日开启高级别对话,9月初中美元首通话,10月4日美方公布549项关税排除清单并对公众征求意见,不断验证我们的观点。
我提到的这几次重大观点判断,其实都是市场分歧比较大的时候。观点的提出,本身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是,敢于亮剑,敢于不同,这也是宏观分析师的价值所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切基于数据和逻辑判断,全面彻底地推理,就是我们敢于做出预判的最大底气。
二、市场方向
1、请您展望四季度以及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季度,疫情、汛情、限产限电的多重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7至8月,在疫情和汛情双重冲击下,经济恢复势头放缓,生产、投资、消费数据等均不及预期。9月份,虽然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和专项债发行加快,基建增速和消费增速有望回升,但工业生产也受到了部分地区限产限电的冲击。
向前看,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随着国内逐步接近群体免疫状态,经济将重回复苏轨道。第一,消费维持温和复苏态势。今年四季度,我国将逐步接近群体免疫状态,居民出行半径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维持温和复苏态势。第二,基建投资将持续发力。随着专项债进入放量发行期,“十四五”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基建发力有望持续到明年一季度。第三,制造业投资增速温和上行。中游设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业链条,将拉动制造业投资中枢温和上行。第四,房地产投资进入慢速回落区间。“房住不炒”大纲领下,商品房销售增速继续回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下行,地产投资将进入慢速回落的区间。但由于地产投资由大量复工构成,因此地产投资有较强韧性,不会失速下滑。第五,出口进入波动下行区间,一方面欧美财政刺激对于居民消费支撑有所减弱,但另一方面,欧美供应链也将受到疫情反复的冲击,供需缺口持续存在,预计出口将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
2、近期,浙江多地遭遇限电困境,对经济影响几何?对9月经济数据是否会有不利影响?
9月以来,各地在“能耗双控”目标的约束下大幅限电限产,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实行阶段性限电,陕西、云南等地对“两高”行业推行限产措施,使得工业生产大幅回落。9月制造业企业生产PMI为49.5%,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降至临界值以下,再次创下2020年3月以来新低。限产限电下,预计对于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将带来一定拖累。
向前看,能耗双控的影响可能持续到年底。作为“双碳”工作的前奏,能耗“双控”成为倒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从部分省份的限产政策来看,针对特定领域的限产措施预计将持续到年底,四季度工业生产仍会受到较大影响。
3、近期,北交所、“专精特新”受到广泛关注,从宏观的角度看,如何理解科技创新对资本市场的含义?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虽始于技术,但成于资本。在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中,资本市场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无论从促进经济动能转换、激发经济活力的角度,还是从应对外部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所在。
2020年10月,中国证监会在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就强调,要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成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更好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因此,加快健全适应创新创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全面系统的投融资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一系列的资本市场改革举措,进一步加速了资本与科技的融合。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 “硬核科技”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企业;今年新推出的北交所,则重点助力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去年新冠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下,我国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依然出色。2020年,26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00.86亿元,同比增长59.13%;94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43.00%,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助力科技创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4、您怎么看大宗商品在四季度的走势?会受到哪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预计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PPI同比将保持在9%以上。国内方面,尽管地产、出口需求承压,但钢铁限产延续、煤炭供给约束仍在,加之能耗双控推进,导致工业品供需环境持续偏紧,带动煤炭、钢铁、建材、化工价格上涨。国际方面,近期各国加快解封步伐,极端天气限制绿色能源发力,加之冬季用能高峰到来,共同推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需求上升,而供给端又面临产能不足、库存低位、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供给弹性不足,将导致能源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
目前来看,影响大宗商品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集中于全球疫情走势、国内双控政策的实施力度、OPEC+增产路径,以及潜在的极端天气等。疫情方面,近期美国、英国疫苗接种放缓趋势明显,建立免疫屏障尚需时日;同时,口服药能否成为终结新冠疫情的利器,仍需要后续观察。国内政策方面,10月8日,国常会提出“纠正地方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若后续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不排除小幅放松双控政策的可能性。原油方面,高油价背景下,OPEC+坚持谨慎增产策略,使得石油供给弹性受限,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其增产力度。极端天气方面,今年冬季,美国气象局给定的拉尼娜预期为70%-80%,若寒冬天气出现,将进一步扰动大宗商品市场。
5、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比如说在资产配置上或者是在投资方面,您对普通投资者有什么建议吗?
建议普通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红利。首先,我国在逐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有望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参与资本市场,来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红利。其次,个人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越来越受重视。今年以来,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迎来首例司法实践,证监会会同公安机关查获多起操纵市场重大案件,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步,能够给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加公平的参与环境。第三,在“房住不炒”的总纲领下,房价难以过快上涨,居民恐慌性购房和投机性炒房的动机减弱,未来居民资产配置有望更多的倾斜于金融资产,形成长期资金,利好资本市场。第四,建议大家通过长期持有基金,来分享资本市场的成长。随着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和科技发展,未来投资个股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持有基金,一方面受益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一方面可以平滑股市的波动,享受长期的资产增值。
>>更多投研观点,点击新浪财经《首席研说》专栏采访,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常靖蕾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