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净增100万中等收入群体 北京将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
本报记者/颜世龙/北京报道
2021年1月23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规划中表示,民生福祉将明显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随后,北京市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正在提交北京两会审议的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该草案提出,北京将创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实现净增100万中等收入群体,“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对此,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于笑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很早以前就听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一直觉得是未来的事,当“共同富裕”4个字被写入北京“十四五”规划,不仅觉得有些震惊,心里更有一种踏实和幸福感。
那么,“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一时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
“北京将从强基、扩中、提低、调节4个方面推动落实。”谈绪祥表示,“强基”就是要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居民增收的基础;“扩中”就是要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低”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调节”就是要发挥好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社会政策调节作用。
北京“十四五”规划起草组成员张强(化名)在受访时介绍,“十四五”时期,对于百姓关心的收入问题,本市划定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目标。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北京是中国最发达经济省份之一,人均GDP达2万美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7万元左右,这是北京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北京现有经济结构已经是高度的服务化和高技术化,所以北京已经属于标准的发达经济体的结构。基于这样的经济结构,使得北京在全国有条件和基础、能力率先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各区县已经在包括基础设施改善在内,形成了良好的软件和硬件基础发展条件。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谈到北京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优势时张建平说,北京第一位的优势是人才优势,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聚集了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的中高端人才,这些人才是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非常重要的引领性力量;第二是北京国际化优势,作为全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城市,设立了北京自贸试验区,北京未来在发展过程中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市场竞争,形成新的国际比较优势,潜力巨大;第三是高科技产业优势,中关村科技园区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独角兽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企业,都处于蓬勃发展轨道上。
但要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并非一路坦途。张建平认为,困难主要集中于一是广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在服务意识,特别是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塑造新型政企关系方面,北京和上海、深圳相比还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二是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方面,特别是提升区县基层干部素质方面来说也有很大空间。三是要符合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精细化的政策和管理。在这方面北京和南方比有较大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是北京‘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这对全国其他省市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但全国各省区发展差距巨大,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也不一样,不可能同步推进共同富裕,这就意味着北京要做领头羊和先锋队,探索对全国其他省市具有借鉴意义的共同富裕之路。”张建平说。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北京‘十四五’将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更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稳定发展,减负前行。”于笑博表示,作为有效支撑北京市疫情防控的大数据分析公司,虽然在疫情初期对公司业绩有所影响,但2020年全年同比2019年增长80%,而在“十四五”时期,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作为北京的一个细胞,“我们有信心和团队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北京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其中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之一便是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北京将保持就业规模基本稳定,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宏观政策预警机制。”张强披露,“十四五”时期将实现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400万人左右,新增高技能人才7.5万人;提高城市运行服务保障岗位吸引力,着力解决住宿、权益保障等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在居民收入方面,北京市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张强解释,“十四五”时期,本市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将对居民收入增长起到稳定支撑作用。
“北京将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待遇。”张强说,北京将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除了优化居民收入之外,北京市还将在教育方面、社会养老方面以及住房方面进行优化。
例如,住房方面,将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规划期内北京将新增各类居住用地5000公顷、供应各类住房100万套左右,基本实现总体供需平衡。同时,北京市坚持职住平衡导向,形成一批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多功能社区。
此外,还将大力筹集建设各类租赁型住房,提高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新增供应套数占比不低于40%,新增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等政策性租赁住房供地占比不低于供应总量的15%,鼓励存量低效商业、办公、厂房等建筑改造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或公寓。
而类似共有产权房的政策性产权房也将迎来优化供给,精准对接自住型需求,新增共有产权住房供地不低于供应总量的15%,合理控制共有产权房售价,并完善共有产权住房“分、供、管、退”机制,出台市场交易程序细则,促进共有产权住房资源在无房家庭间有序流转。
张强表示,而对于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将在“十四五”时期合理增加,在确保中小户型商品住房有效供应基础上,合理保障改善型居住需求,畅通“先租后买、先小后大、不断改善、合理升级”的住房消费循环。
责任编辑:李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