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抢基”入市疯狂 需警惕机构“抱团瓦解”风险

散户“抢基”入市疯狂 需警惕机构“抱团瓦解”风险
2021年01月29日 00:01 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散户“抢基”入市疯狂 警惕机构“抱团瓦解”风险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年开年后爆款基金捷报频传,单日千亿资金抢购的现象越来越多,居民资金加速流入股市,甚至出现基金“饭圈化”现象。业界提醒,需警惕“抱团瓦解”导致的泡沫破裂风险,并呼吁防止机构持股过度集中。

  新年伊始爆款基金不断

  2021年以来爆款基金不断,1月11日当天就有五只“日光基”出现,单日首募规模超过1400亿元。1月18日,募集规模上限为150亿元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首募规模超2300亿元,刷新公募基金首募纪录。基金这一话题也频繁登上热搜榜,不少基金经理“火出了圈”,从“千亿规模”变成“千亿顶流”。

  基金的良好表现,让“炒股不如买基”的观念深入人心。去年,全市场可统计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超过40%,其中收益率翻番的基金超过100只。

  基金赚得盆满钵满得益于近年流行的“抱团取暖”模式。手握巨量资金的基金抱团进入以白酒、酱油为代表的大消费和以光伏、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部分股票涨幅超过200%,而未被基金“相中”的股票则有被抛售的风险。

  瑞银中国策略主管刘鸣镝介绍:“从2020年半年度基金的数据反馈看,内地公募基金持仓50%以上的有92只个股,仓位往龙头股聚集的现象相当明显。以前我们会挑成长性好的中票,但现在龙头股成长的可持续性更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指出,基金通过抱团拉高重仓股,让基金净值表现优异,需要不断有新增资金来推动。2020年有3万亿元的基金募集规模,显然满足这个条件。于是,出现了股价上涨与基金募集资金之间的正向循环。

  “机构抱团”现松动迹象

  近日,2020年以来机构资金集中持有少数个股的“抱团”出现松动迹象。1月14日五粮液比亚迪东方财富中国平安宁德时代等个股净流出均超过10亿元。15日中国中车、东方财富净流出额也超过或接近10亿元。

  近期出现的抱团松动迹象,与公募基金等机构调整持仓结构密切相关。上海尊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仇彦英表示,传统上新年伊始是机构调仓换股的活跃期。前期受到资金抱团带动,部分个股股价持续走高,继续持有的获利空间已较为有限,新增买入则面临较大回调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部分机构选择抛售抱团股。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也发布报告指出,抱团虽未完结,但投资者需提前考虑配置切换。热门行业的高估值容易受到资金面、事件和宏观条件等影响,增配这些行业的性价比正在降低。

  业界人士认为,机构持股过于集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A股估值体系的扭曲,也隐藏着较大的交易性风险。抱团现象中折射出资产管理机构持股集中度相关规定存在不合理因素,应从规则源头上防范抱团行为。由于本轮机构抱团持续时间更长、抱团股估值更高,一旦抱团松动甚至瓦解,泡沫破裂对市场形成的冲击也可能更大。

  基金仓位“南移”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1年以来,沪深港通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普遍超过100亿港元,其中多日超过200亿港元。鉴于A股核心资产在机构抱团效应下估值高企,业界预计未来基金仓位或出现“南移”。

  有机构甚至喊出“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口号。近期发行的偏股型基金几乎都将港股资产列为主要投资对象,且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投资比例上限均达股票资产的50%,可见一斑。目前,各界开始关注港股面临的风险,南向资金流入放缓、外资砸盘和流动性紧缩等都可能是触发因素。

  嘉盛集团分析认为,尽管当前内地公募基金增配港股、南向资金一时占据上风,但毕竟港股大股票的定价权转移还需要很长时间,外资的动向需要密切留意。后市的风险包括估值抬升后引发的中外资金博弈,以及疫情反复等,这些因素反映在资金流向上就使得美元走势成为关键的跷跷板,一旦美元意外转强,新兴市场资金难免外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1 德必集团 300947 51.47
  • 01-29 四方光电 688665 29.53
  • 01-29 创识科技 300941 21.31
  • 01-29 纵横股份 688070 23.16
  • 01-29 易瑞生物 300942 5.3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摇一摇中大奖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