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逆势退出中国牧场
阿茹汗
牧场经营是一门好生意吗?在10月13日闭幕的第十一届中国奶业大会上参会企业在稳固上游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伊利还表示未来5年将持续投入300亿元,扶持上游奶业发展。
今年国内乳业龙头企业的上游布局颇有话题热度,从蒙牛连续出手收购到辉山乳业被两家潜在买家看上,国内企业对于上游牧场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0月5日,在中国经营牧场多年的新西兰公司恒天然则选择出售其中国的所有自有牧场,出售总价5.55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25亿元。
事实上,目前在中国市场直接以自有资金投资建设牧场且自主经营牧场的外资企业并不多,恒天然是其中代表。恒天然在中国市场放弃牧场经营业务也具备信号意义。乳业专家宋亮向本报记者表示,外资企业原本将中国看作是,除其本土市场以外的原奶供应基地。然而国内奶源市场的特性改变了外资企业的看法,企业优势无法得以体现。在产业链上游的经营策略上,外资与内资路径选择出现分化。
为何舍弃?
根据恒天然方面的介绍,此次出售的牧场为位于山西和河北玉田的两处牧场群以及其在汉沽的牧场,目前接盘方为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三元。恒天然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筹划出售事宜,下一步该交易还需要获得中国相关部门的反垄断许可和其它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在本财年内完成。
恒天然出售牧场的动向之所以被看作具有行业代表性,原因在于恒天然公司自身就是以奶源供应为主营业务的全球性公司。它由一万多个奶农家庭组成,是新西兰最大的乳业公司,今年8月荷兰合作银行公布的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恒天然排名全球第六位。
恒天然的中国牧场业务始于2007年,经过13年的经营,目前在中国市场恒天然拥有存栏3万多头泌乳牛,每年生产超过3.3亿升牛奶。
本就是自身擅长的业务,且在中国市场经营十余年,为何最终要放弃?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Hurrell说:“我们并不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中国从零开始建立牧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团队成功地把我们的牧场发展成为高效的示范牧场,为本地消费市场提供了高品质的新鲜牛奶。”他进一步补充,出售中国自有牧场将帮助恒天然更加优先考虑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
宋亮解释到,在恒天然开始建牧场的十多年前,中国的生乳价格非常具有吸引力,比新西兰本土市场还要便宜,在很多外资企业眼中,中国的生乳具备供应全球的条件。然而这之后的十几年内,国内生乳价格出现大起大落,由于成本原因,目前生乳收购价格高于新西兰等市场。2015年左右更是由于下游乳企大量使用价格更低的进口原料奶而不断冲击国内上游养殖企业,造成多家国内养殖企业陷入亏损。
在国内养殖业的风浪中恒天然一直坚挺,但是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恒天然的牧场业务一直没怎么挣钱。对此,恒天然方面解释中国牧场业务在FY20财年的原奶销量同比提升8%,同时总利润同比增长14%,但是它并未透露具体的数额。
什么才是重点?
从恒天然的全盘业务考虑,比牧场更具空间的业务已经出现。“中国仍然是恒天然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销往大中华区。出售自有牧场业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发展我们在大中华区的餐饮服务业务、中国战略客户服务、消费品牌及原料业务。”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Hurrell解释。
从MilesHurrell提到的四个业务板块看,原料业务是其最传统和主要业务之一,也就是向国内乳制品企业供应进口原料;消费品牌所指的是恒天然自有品牌商品,该业务进入中国市场六年,目前已涵盖常温奶、鲜奶、佐餐乳品、成人奶粉等几大品类的近50个产品组合;餐饮服务业务是指向餐饮行业的下游企业提供原料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8日恒天然发布2020财年业绩报告时还着重谈到了中国战略客户部。该公司提到,恒天然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餐饮连锁品牌的核心乳制品供应商。比如,在马苏里拉芝士、干酪以及常温牛奶中,持续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恒天然方面向本报记者解释,目前中国战略客户部归类于餐饮服务业务,在中国市场短短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举例来说,许多新茶饮品牌中的奶油等原料都由恒天然提供,下游餐饮企业发展越快,该业务的成长速度就越快,这也是恒天然近年来的重点。
在宋亮看来,餐饮服务也是目前恒天然区别于国内其它乳制品企业的长处,由于国内乳制品企业目前更多的集中于下游消费品市场,行业已经完全市场化、竞争激烈,对于B端业务的服务上,仍有欠缺,而这恰恰也是恒天然所擅长的领域。这也是恒天然在中国市场差异化竞争的路径。
不同选择
为了体现差异化,恒天然放弃了中国牧场业务,但国内乳企却在纷纷加大上游布局。此次接盘恒天然牧场的便是优然牧业和三元。此外,9月底有消息传出越秀集团和新希望在竞购辉山乳业,分析认为他们所看中的是辉山乳业经营多年的牧场和养殖资产。此外,伊利、蒙牛于今年在上游资产的收购上都有所动作。
国内企业的热情来自于何处?10月13日闭幕的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印发了《中国奶业20强企业“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到了未来国内奶业20强企业要提升奶业综合生产能力、乳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奶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等。此外,计划还提到规模养殖比重超过90%、力争国产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等目标。其中,关于奶源自给率70%以上的目标还被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中提及。
除了政策的鼓励外,企业的热情也源于下游市场的驱动。宋亮提出一个观点,企业上游的布局意味着低温奶的口子会越开越大。所谓低温奶是对杀菌温度更低的牛奶的称呼,此类液奶产品由于保质期更短而对奶源半径的要求更高。近些年,代表更加新鲜的低温奶受到市场追捧,下游需求传导上游,在一轮新的市场红利来临之前,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走马圈地。提前抢占奶源也意味着在未来更具市场话语权。
责任编辑:邵宇翔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