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压降结构性存款 更需斩断资金空转源头
对不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来说,最近1个多月颇为煎熬,他们之前积累的浮盈不但大幅缩水,有些甚至还出现了账面浮亏。这些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多投向债市,而过去1个多月,恰恰是债券到期收益率上升(价格下行)的阶段。
放在以往,这些客户还可以把资金从银行理财产品转移至结构性存款,因为对结构性存款来说,银行理财是坐在跷跷板那头的人,银行理财亏损意味着结构性存款的吸引力会进一步上升。不过,这种跷跷板效应短期内恐怕不会再发生了,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多家股份行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了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在今年年底前,逐步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
监管此举事出有因,在当前宽信用政策背景下,资金利率下行,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的上升会增加银行负债端成本,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在银行体系内部空转的风险。
从2018年开始,由于影子银行被迫收缩,加上资管新规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结构性存款就成了银行揽存的重要工具,其规模迅速从2017年初的不足6万亿元猛增至去年4月末的11万亿元。2019年10月18日,监管新规落地,结构性存款从11万亿元回落到10万亿元左右,但今年又重新大幅增长,到4月末又攀升至12万亿元的高位,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结构性存款的增长主要源于套利机会的出现。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央行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不少地方还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贴息补助,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大幅降低,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或满足监管要求,对存款的需求却居高不下,导致结构性存款的利率并没有跟随市场利率下行,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大量资金通过结构性存款在银行体系内空转套利,而没有真正流入到实体经济,这让央行宽信用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结构性存款的高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实体经济,社会融资成本也就难以真正下降。此外,资金空转还会推升资产价格,推高金融系统风险。对于这些问题,监管层其实也早有预判,比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如今,监管靴子落地,结构性存款的风险将趋于收敛,这为利率重新回归下行通道排除了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监管层的行政命令,固然可以直接快速地达到目标,但资金空转的根源——即银行愿意支付的负债端利率(比如存款利率)和市场贷款利率之间仍存在较大利差,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倒挂仍然存在。
因此,要真正消除套利空间,就需要进一步理顺资金价格体系,让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真正联通。同时,为缓解中小银行背负的存款压力,应当提高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的发行成功率,确保其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减少恶性竞争。当然,对中小银行来说,也应当脚踏实地做好本土化、精品化运营,一味求快求大并不可取。
责任编辑:杨亚龙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