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纯爱"口碑票房双扑街 廉颇老矣还是过于自信?

"冯氏纯爱"口碑票房双扑街 廉颇老矣还是过于自信?
2020年01月07日 04:39 第一财经

  廉颇老矣还是过于自信? “冯氏纯爱”口碑票房双扑街

  陈汉辞

  [ 截至1月6日19时,上映18天的《只有芸知道》票房仅1.56亿元,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约为1.59亿元。 ]

  恬静秀丽的新西兰小镇克莱德,安顿着隋东风和罗芸一生最重要的15年。他们在那里相遇相识,相恋相爱,开着小餐馆,养一条狗,岁月静好。婚后罗芸怀孕未保住孩子,之后患病去世,留下孤零零的隋东风,完成了亡妻遗愿。

  相较于讲述小人物冷暖的冯氏幽默,纯爱标签的《只有芸知道》剧情波澜不惊,将“一生只爱一人”的平淡深情,讲述得委婉动人,以至于“假”成为该片最大的诟病之处——一部分观众更愿意相信“相忘于江湖”的爱情;但喜欢影片的人,又认为它讲述的是高度理想化、去社会化的纯爱。

  两极分化的评价使得《只有芸知道》成为冯小刚评分与票房较低的一部电影,豆瓣6.5分,刚刚及格;而过亿票房,着实有些扑街。

  这两组数字,放在一些新锐导演屡创过亿、过十亿票房的佳绩中,显得有些英雄老矣,其中的滋味是一种哀叹,也是一种感怀。

  纯爱电影的市场有多大

  有人说,冯小刚这次是输给了岁月。

  的确,62岁的冯小刚,将四十载年华献给了造梦的电影。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冯小刚开启了中国贺岁片大幕,此后的20年间,他拍摄了11部贺岁影片,从一个美工师、编剧成长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并稳守“内地贺岁片第一导演”宝座。尽管从2007年开始,他试图通过《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芳华》等影片寻求自我表达的机会,但观众认可的冯小刚式风格还是黑色幽默。

  这是成功导演的舒适圈,从《芳华》开始,花甲之年的冯小刚想用“慢电影”撑起更大的野心。论喜剧,他有《甲方乙方》《天下无贼》;论战争片,他有《集结号》;论灾难片,他有《唐山大地震》;若论爱情片,他还没有拍过纯爱故事。所以,根据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只有芸知道》打动了冯小刚,他相信,这个完美的爱情也会打动观众。

  “不可否认,冯小刚是有才华的导演,《只有芸知道》中有纯爱,有风景如画的新西兰,有中产阶层、文青们喜爱的狗狗、极光以及音乐,但故事有些偏离爱情电影的核心,毕竟战胜困难与压力,爱情才显得美丽与珍贵,而女主人公隐藏的病情使得这部影片显得拧巴了。”作为冯小刚的粉丝,编剧眭建并不避讳这部电影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冯式爱情,观众会接受吗?

  纵观经典爱情片,不管是《卡萨布兰卡》《情书》《蓝色生死恋》,还是《廊桥遗梦》《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故事多是老套的:有反抗父权、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也有在家庭责任与追求情爱间踌躇不定的,但这些电影火爆背后都有核心点,即与当时的价值观有较大冲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普遍而言,讲述纯爱的电影都会面临争议。

  《廊桥遗梦》对爱情的克制背后,是正在兴起的新保守主义价值观,而《庐山恋》之所以是经典,重要的一点是八十年代保守的社会憧憬美好爱情。不过,40年后,理性逻辑充斥在爱情与婚姻中,纯爱多被贴上多巴胺般的存在,在现实生活的打压中,它开始变得琢磨不定。

  故事拧巴的《只有芸知道》票房很难出圈,未能完成冯小刚的野心也是注定的。

  追求艺术还是跟随票房

  不只是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都有艺术野心。2009年,喜剧和惊悚悬疑混搭的《三枪拍案惊奇》成为张艺谋口碑最差的电影;次年,他回到他的舒适圈,拍摄了《山楂树之恋》,也是一段至死不渝的纯爱故事,影片后半部分返璞归真,导演放弃了一贯坚持的美学,形式更为内敛。

  戏剧性的是,商业大片《长城》票房、口碑皆败北,又将张艺谋拉回“电影人”状态。曾经拍摄过《霸王别姬》的陈凯歌则在巅峰时刻后,鲜有佳作诞生,直到2017年的《妖猫传》刷了一波存在感。

  用电影圈的说法,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总是离艺术大师差那么几口气。

  “我们通常理解,真正的艺术大师都是重视终极关怀的,反映心灵是电影艺术家应该追求的方向,能拍出内心深处的东西,影响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一个导演真正值得骄傲的所在。”眭建认为,按照这样一个界定,詹姆斯·卡梅隆与黑泽明都算是艺术大师,前者是商业大片的推动者,后者代表着亚洲电影被西方主流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黑泽明的电影大多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剖析原因,并且融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得恢宏磅礴的画面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徐克等都曾表示受黑泽明影响。

  但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三位导演作品,更多是商业片与文艺片间的转换或者融合,从而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风向标人物。其中,张艺谋与陈凯歌文艺片获奖起家,冯小刚在市场化的探索中获得成功,在中国电影投资最高峰时,三人都被列入最具商业价值的导演。

  毋庸置疑,三位导演的商业大片对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意义是巨大的,但在艺术追求上,孤独而无奈的三位导演没有执着去追求。

  好在,年岁相仿的三人,商业价值在缩减,但他们依旧深爱着电影,而历经十多年发展,观众更渴望真正的好电影,艺术追求和票房兼得的时代,或许能够成就他们的野心。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4 玉禾田 300815 --
  • 01-13 洁特生物 688026 --
  • 01-08 优刻得 688158 33.23
  • 01-07 威胜信息 688100 13.78
  • 01-07 特宝生物 688278 8.2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