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外机构人民币债券交易策略突变: 从交易获利转向持有到期
全球经济衰退压力加大,海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交易策略悄然转变。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净买入1108亿元人民币债券,较8月环比大增59%。与此对应,当月海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交易量为5281亿元,较8月环比下降15%。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海外机构改变此前的交易获利策略,转向持有为主。
“这主要是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一位海外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西方国家负利率债券规模激增、美债收益率走低的情况下,海外机构转而长期持有收益率相对较高且同属投资级别的人民币债券。
9月美联储降息,使中美利差(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维持在较高水准,加之9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触及年内低点7.1863后,一度大幅反弹约1200个基点,打消了海外机构对汇率持续贬值的担忧,并嗅到长期持有人民币债券的新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部分海外机构正计划将人民币资产从新兴市场资产类别剥离,作为单独资产类别进行配置,由此提升人民币债券配置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QFII/RQFII额度取消,以及人民币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的加仓效应持续发酵,海外机构大幅加仓人民币债券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上述资管机构亚太地区首席代表透露,甚至部分机构在考虑用人民币债券替代大部分欧洲、日本负利率债券,确保自身固定投资组合得到正回报。
汇率反弹打消海外机构顾虑
“9月海外机构净买入人民币债券高达1108亿元,出乎我们的预期。”一位国内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坦言,原先他们以为9月初人民币汇率走低,海外机构或暂缓人民币债券配置步伐。
但9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反弹,海外机构加仓人民币债券热情再度被点燃。
数据显示,9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债券买入额高达3194亿元,卖出量仅2087亿元左右。
“这背后,是9月份美联储降息带来了‘神助攻’。”一位券商债券策略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市场意识到美联储正开启新的降息周期,众多国际型投资机构开始押注美元指数下跌,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的担忧缓和不少。加之中国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降息,使中美利差保持在160个基点的较高水准,也吸引他们加仓人民币债券博取无风险利差收益。
一位近期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扣除人民币汇率对冲操作成本(约占30-40个中美利差基点)后,他们质押10年期美债进行融资,再转而买入10年期人民币国债所得到的实际无风险利差收益达到约120个基点。若他们采取3倍资金杠杆进行上述利差交易操作,就能获得年化360个基点的无风险利差收益。
“多数投资机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将在7.05-7.2之间双向波动,无需过度担忧人民币汇率下跌。”上述海外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境外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债券交易活跃度相当高,约占当月海外机构人民币债券成交量的48%,其次是海外央行与海外资管产品,占比分别为19%与17%。
由于海外商业银行对人民币债券交易市场比较熟悉,因此他们会拿出部分人民币债券头寸进行交易获利;而海外央行与资管产品则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更倾向采取长期持有到期策略。
在上述海外对冲基金经理认为,目前一个明显趋势是,随着全球经济衰退压力加大,越来越多海外资管机构更倾向长期持有到期策略。
据中债登、上清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外资持有的中国债券总量达21168.27亿元,较8月环比上涨4.37%,其中9月人民币国债净增持额达886.03亿元。
人民币债券列为单独资产类别
9月海外机构加仓人民币债券再度突破千亿大关,另一重要原因是海外资管机构开始将人民币债券作为单独资产类别进行长期配置。
“过去两年以来,人民币资产在新兴市场资产里可谓独树一帜,不但资金流入量远超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资产,而且相比海外资本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进进出出,人民币资产基本延续净流入的状况。”上述资管机构亚太地区首席代表透露,他所在机构近期决定将人民币资产从新兴市场资产类别剥离,作为单独资产类别进行配置,这意味着对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额度将大幅提升。
以往人民币债券被纳入新兴市场投资组合里,其持仓上限只达到基金总资产的3%,如今通过将人民币资产“单列”,持仓比重或调高至10%左右。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首席经济学家伦斯基(John Lonski)发布报告指出,一旦美国经济衰退来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可能回落至0.5%-1%,甚至可能创下历史新低。
“我们内部测算过,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0.5%-1%,只有将同期人民币国债持仓量翻倍,才能维持当前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回报率。”上述资管机构亚太地区首席代表指出。
责任编辑:郭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