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的下一个二十年,将围绕着养老、科创、智能投资等展开,对此,“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4月23日启幕,多位行业大咖齐聚共议未来,思辨如何更好的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夯实资产管理、支持科技创新!【详情】
千亿市值白马格力:谁的“混改标杆”期许?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赛男 上海报道
经历过2006年和2015年两波大牛市,很难预料,格力电器(000651.SZ)会在当此时节开始冲高到历史最高价。
对于许多A股投资人,3000多亿市值后面,格力电器是白马股中,仅次于贵州茅台(600519.SH)的符号存在。
在宣布控制权转让后的一周,股价直线上涨至最高价58.39元。
一周之内,10多份券商研报如雨后春笋般浮现,格力电器的目标价甚至被看高到68.7元。
国资、外部投资者还是董明珠?
围绕受让方的猜想层出不穷。但不论是花落谁家,都离不开“混改”这一关键词。
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还是金融机构,都对于“混改”这个词情有独钟。这些也是对于把格力电器打造成“混改”样板,最受益的群体。
至今,这场仍笼罩在迷雾中的控制权转让,已经在A股市场掀起汹涌的资本角逐。
假想主角连番“换人”
阿里巴巴、京东是最早被猜测的对象。
4月1日,格力电器公告格力集团将公开拍卖所持格力电器股份,当天,就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将入局成为战略投资者,但阿里巴巴在第一时间澄清:“消息不实。”京东方面同样表示否认。
格力电器复牌之后,潜在的接盘方再次出现,这次是富士康。
据媒体报道,一名珠海国资人士透露,近来富士康在珠海进行了大规模投资,而且富士康和格力电器的掌舵人都有进军半导体决心。
对于入主格力电器的消息,富士康方面表态倒是有些模棱两可,表示不予置评,态度是不否认、不理会。
传言为什么会产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预期。
“三者与格力实际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上下游关系。”10日,一位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阿里和京东与格力是渠道方面的关联,可以帮助打通线上渠道,富士康是产业链上的关联。逻辑上,都说得通。”
真正表达明确入主意向的是一家名为厚朴投资的基金。
4月10日,有报道称,中国厚朴投资公司有意联合澳门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参与格力的国资股权受让。厚朴投资或已和珠海市国资委达成初步意向,因而才有此前的格力停牌公告。
之后,有厚朴投资人士向媒体表示:“格力电器是一家好企业,我们是有兴趣的。”
厚朴投资成立于2007年,其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投资者全部为世界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高盛、新加坡淡马锡投资等,管理资产超过25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家低调的PE机构参投了包括小米、蘑菇街、商汤科技、马蜂窝、蔚来汽车等诸多明星项目,还曾入股蒙牛大赚3.7亿港元。
实际上,这些接盘方都可视为外部投资者,是市场的猜想之一。
作为格力电器的掌舵人,董明珠也是接盘方的热门人选。唯一的担心是,超400亿的盘子,谁会有能力啃下。
分析人士认为,董明珠或将联合经销商一起拿下格力电器控股权。“像格力这么好的标的是不缺钱,以董明珠的号召力以及格力未来的发展潜力,外部拿资金不难。”11日,一位家电行业观察家表示,“也许会有一级或者一级半的基金公司做杠杆。”
有没有可能是上述两方的结合?
11日,一位北京的国资专家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外部资本投入,董明珠占有一定比例,这样董的身份既是股东,又是职业经理人。同时解决资金和控制权的问题。”
除上述猜想之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接盘方或是比珠海国资委更大级别的国资。
不过,目前来看,这种猜想基本被排除。
一位国资专家向记者分析:“这种变更本质上属于国资划转,没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如果再找一位新国资进来,对公司治理结构没有根本改善。”
混改标杆
上述围绕接盘方的种种猜想,为格力混改大幕的拉开做了最好的预热。
在近期出现的9份券商研报中,“国企改革”是关键词,共同预期在于“公司的治理架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要理解这种根本性变化,需要直面格力的痛点。
此前,由于受到所有权性质和控股结构原因,格力电器一直没有开展常态化的管理层持股或股权激励,董事长、总裁董明珠仅持股0.74%,董事、执行总裁黄辉持股约为0.12%,其余管理层持股均不超过0.1%。
2016年,格力拟推出员工持股计划配套收购银隆汽车,但最后因股东大会否决而搁浅。
反观其余白色家电巨头,在这两方面已经走在前头。美的推出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股票激励计划,海尔在实施了4期股权激励,后又转为员工持股计划。
在这样的境遇下,对董明珠而言,虽然叱咤商场,但并不掌握公司实质的控股权、话语权和决策权,在关键时刻难免被动。
“若本次转让成功,预计公司管理层常态激励以及和股东权利绑定或将可期,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效率有望获得提升。”中信证券研报认为。
不过,一位曾与珠海国资委有过接触的分析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董明珠比较强势,此次转让或是从制衡个人治理的方面去考虑的,混改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可能是硬币的另一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集团虽然将对外转让15%股份,出让控制权,但仍保留3.22%股份,这将使格力集团仍保留董事会席位的提名资格,留有影响力。
“国企不控股,这是本次转让的核心。”前述北京国资专家强调。他认为,这是该方案最大的亮点,“有可能在同行业国资中形成引领作用。”
“从微观上说,国资对公司的话语权好像是降低了,但宏观上说,更加市场化,有更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做大格力,对国家是个好事。”
除了大比例出让股份,本次转让还以市场化定价处置国有资产,这也是被市场认为有标杆意义的动作之一。
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之下,珠海国资委走出这一步并不容易。出让旗下最核心资产的控制权,极易招致非议及留下后患。不过,从近期市场反应看,还是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二级市场的资本觊觎
大白马股叠加混改预期,使得格力电器成为二级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标的。
4月9日、10日,格力电器两连涨,收盘价达到历史最高位57.12元。9日开盘便被封死涨停板,封板资金70亿元;10日全天更是创下182亿元的天量成交额。
值此之际,一众券商纷纷看高格力股价。
华泰给出最高63.25元的目标价;中金则上调至68.7元。与格力最高价相比,不过是再来两个涨停的事。
不过,之后的走势并未如前述投资者所料。11日,格力电器画风突变,旋即成为市场杀跌对象;12日,跌势未止,股价回落至54.55元。
“很正常,我并不认为行情到头了。”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这票是国企改革大蓝筹,倒是可以关注低吸机会,博弈之后反包行情。”
这种预期并非毫无根据,北向资金的走向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4月10日龙虎榜显示,机构、深股通席位频繁现身,深股通净买入格力电器1.1亿元。
“外资和机构加速抢筹,深股通有点意思,港资竟然仍在加仓,主力护盘意识强,很可能还要涨。”10日晚,一位深圳的投资者曾对记者说道。
实际上,今年以来,格力电器一直是北向资金青睐的对象,增持量已超过1000万股。
近期,北向资金已不再大范围买入龙头股,但格力电器仍是标的之一。截至4月10日,26只品牌龙头个股中,4月以来北向资金净增持的仅有11只,占比42.31%,格力电器是其中一个,增持数量超过500万股。
不过,两日的下跌仍然显示出市场的分歧。
“现在处于一个变革期,看它怎么变了,说不好是什么结果。”11日,一位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说道。
分歧并不可怕,看多者大有人在,信仰来自哪里?
“格力电器存在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某私募人士表示,“公司的混改可能还会有惊喜。”
责任编辑:常福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