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积极信号明显增强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易永英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新年伊始,财政政策从加力减负、增加支出、扩大发债等多方面开始释放明显的积极信号。
实际上从2008年起到2019年,我国已连续1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每年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2019年加力提效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而加力提效将主要是减税降费和基建共举。
首先,加大减税降费力度。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推出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这是2019年减税降费的“先手棋”。此外,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相关部门在抓紧研究开展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和社保费费率的研究工作。下一步政策重点或将体现在加快推进增值税三档变两档的调整、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降低企业非税负担、降低社保费费率等方面。
此外,在今年年初各省区市召开的两会上,“减税降费”成为北京、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多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一些省区市主动调降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比如山东主动下调至5%,为20年来最低;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增幅明显加大,比如河南省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同比分别增长17.9%和70.7%。目前已公布1月份财政数据的山西、福建等省均呈现出财政支出大幅增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的特点。
其次,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居民和企业的支出倾向可能下降,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还需要加大基建投资。基建投资稳增长见效快、时滞短,可以快速拉升需求。据记者了解,刚过完春节,广东、河南等多地政府就抓紧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和建设工作。
今年首次于1月份发行新增地方债。已发行的地方债规模达到4179.66亿元。密集发行的地方债成为补充基建投资资金缺口的重要来源。多地地方政府要求在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抓紧开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综合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二字,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定义,减税降负与扩大基建投资已成为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主攻方向。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