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之后产品出现故障无处投诉?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但投诉无门?黑猫投诉平台24小时为您守候,消费无忧尽在黑猫!【点击投诉】
五常大米滞销迷局
一些当地粮农的稻花香米至今没有卖出,二十斤中只有一斤真米,调和米泛滥成主因
张剑
[五常本地粮农给1℃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多年种植实践来看,每大亩(当地民间计量单位)的最高产量在1300斤左右,每斤售价按2.7元计算,毛收入为3500元左右,刨去各种开销成本以及承包费,最终每大亩获利仅有六七百元。而2018年米业公司开出的收购价低,有的甚至只有每斤2.1元,获利甚微。因此,他们不愿意卖掉2018年的收成。]
临近2018年年底,黑龙江省五常市志广乡靠山屯村村民邵明家中仍堆积着百余袋当年10月收割的稻谷。这些稻谷在经历脱壳、打磨后,将变为著名的五常稻花香大米。由于这几十吨稻谷尚未卖出,邵明对此感到忧虑和不解,“往年很好卖,2018年却一直没人收,种稻子的钱很多是贷款,还贷都成了问题”。
五常市优质的“五常大米”早已家喻户晓,特别是近两年知名度最高的五常稻花香米,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但2018年,往年并不愁卖的稻花香米却在当地出现了滞销,一些粮农的稻花香米至今还没有卖出去。
吊诡的是,在当地粮农出货难的同时,市场对“五常大米”的需求却十分旺盛。据估算,市面上打着“五常大米”名号销售的大米规模可能达1000万吨,而五常市每年大米产量只有5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保守测算的话,市面上每20斤“五常大米”中可能只有1斤真正出自五常。
五常市政府已经持续推出保护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品牌及规范整顿市场的各项举措,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的复杂局面暂时难以解决。
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市场上已经出现“调和米”,即掺假的五常大米,影响了米业公司对本地稻米的收购量。2018年的气候异常,导致稻米质量下降,也成为滞销原因之一。
滞销与惜售
邵明的遭遇并不是个案。第一财经1℃记者在五常市水稻主产区的民意、志广、龙凤山等乡镇采访发现,各村均有一些种粮户至今也没有把收割下来的稻谷卖出去。主要原因是当地粮农在销售渠道上没有话语权,而作为主要渠道的米业公司则突然降下了收购量和收购价格。
1℃记者近日在五常市稻花香主产区采访发现,尽管当地大米产业已经发展多年,但粮农所种植稻谷的销售渠道只有本地米业公司和一些种植合作社。其中,水稻种植合作社分布最广,目前,五常市的水稻种植合作社数量超过千家,遍布全市各个乡镇,所采用的销售方式是直接从粮农手中收购,再加工、包装后销售到外地。但绝大多数合作社的规模均不大,很多甚至是几户粮农自发成立,经营方式松散,仅为开拓自己销售渠道而成立,销售量完全无法与同样遍布全市的300多家米业公司相提并论。因此,米业公司一向是当地稻米销售的最主要渠道,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在上述乡镇的农户反馈的情况里,他们均表示往年并不愁卖,基本上在每年10月收割完毕后,就被本地的米业公司收购走,价格在每斤2.7元左右,但2018年突然出现了滞销。米业公司给粮农的主要理由包括:水分偏大、用量下降、出米率过低等等。
五常市志广乡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刚告诉1℃记者,稻花香这个品种有其特殊生长问题,例如出米率不高、易倒伏等等。2018年雨水偏多,增高了倒伏率,导致稻米的水分偏高,整体质量不高,影响了销售。
的确,五常稻对积温、水质、土壤等因素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都会造成稻米口感的差异性,最终形成价格差异。
另一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生则告诉1℃记者,根据他调研掌握的情况,虽然当地粮农在种植方面确实都经验丰富,但还是有一些新的种植问题让他们一时难以解决,例如一些土地的肥力已经在下降,自然影响稻米的质量。
面对2018年突然出现的市场变化,也有一些五常当地粮农表现出惜售情绪。
前述五常本地粮农给1℃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多年种植实践来看,每大亩(注:东北地区将1000平方米称为大亩,并习惯以此作为土地计量单位)的最高产量在1300斤左右,每斤售价按2.7元计算,毛收入为3500元左右。刨去种子、化肥、育苗、脱粒、人工等开销,每大亩最终能获利1800多元。但如果是承包地,还要刨除每大亩1200元左右的承包费,最终每大亩获利仅有六七百元。而2018年米业公司开出的收购价低,有的甚至只有每斤2.1元,按这个价格算下来,每亩获利甚微,加上2018年减产,可能都要赔钱了。因此,他们不愿意卖掉2018年的收成。
黄生说,近两年,传统的种植方式所出产的稻米价格实际并不高。已经有一些合作社在引导农户种植有机稻花香等更高端的品种,这些品种制成成品米,在市场上已经卖出每斤数十元的价格。
“调和米”与20倍假冒货
对于米业公司给出的理由,当地农户普遍认可特殊气候造成稻米水分过多、出米率偏低等客观因素,但认为所谓“用量下降”的说法缺乏说服力,实际上其背后也真是大有玄机。
当地粮农告诉1℃记者,米业公司从外地购进其他稻米,掺进五常稻花香中进行销售,且使用量越来越大,也导致了对本地正宗稻花香的收购量下降,所以粮农的正宗稻花香出现滞销。这种掺杂的产品被业内称为“调和米”,在五常当地并不是秘密。
1℃记者从当地一些米业公司知情人士处获悉,米业公司并非一开始就愿意掺假,但随着近几年稻花香米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场的需求量旺盛,因此“迫于无奈”收购外地水稻掺进本地稻花香中,按稻花香米进行销售,“客户的问题会提得很细,比如七成真三成假、真假各一半,比例不同,价格也不同”。
一些当地业内人士辩称,“调和米”是五常大米市场定位变化的产物,是消费层次变化的一种体现,因为纯正的稻花香米种植、收购和加工成本都很高,最终的市场售价也必然高,一般消费者可能消费不起。“调和米”如果按照五常稻花香米销售出去,外地的消费者也很难分辨出真假,价格却肯定低于纯正的稻花香。所以,“调和米”就应运而生了。
“正宗、不掺假的五常稻花香米,价格一定高”,林刚告诉1℃记者,正宗稻花香的收购价在每斤2.5元左右,再算上加工、包装和销售成本,最低的出货价也在每斤6元左右。在市场上卖到每斤10元乃至更高,也是常见现象。在他看来,当地的300多家大小米业公司,经营时间最少也有十余年,其实为五常大米整体知名度的提升做了很大贡献。米业公司掌握销售渠道,但其经营的毕竟是商品,粮食行业本身的利润不高及当地稻米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靠扩大销量来创造更多效益,但肯定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客观而言,当地对于五常稻花香及五常大米的质量一直有严格管理和要求,不是正宗的稻花香,不得使用“五常稻花香”或“五常大米”等显著字样,而使用“珍品米”、“东北大米”等字样,但因为产地是五常,外地消费者也会认为是地道的五常大米,这也成为当地米业公司热衷于推广“调和米”的主要动力。
1℃记者注意到,2018年12月5日以后,五常市政府持续发布公告以及开展专项行动,整顿、规范当地米业市场,所采取的行动中包含了严厉打击使用域外水稻冒充五常大米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了防止企业在五常大米中掺杂普通大米欺骗消费者,五常市投入100多万元从德国购买了最先进的光谱检测设备,如果五常的稻花香大米混杂了其他地区的大米,这台设备通过光谱很容易就能监测出来。当地政府还明确,一旦发现企业掺混造假,就一次性踢出整个溯源平台,不再允许生产五常大米。
不过,通过五常市政府所公布的信息来看,作为当地最重要稻米收购渠道的诸多米业公司,确实存在收购外地水稻冒充五常大米的情况。
不仅五常当地的米商自己热衷于销售“调和米”,五常大米也在原产地之外被广泛假冒。
前述业内人士介绍,经过他们的调研走访,还有一些“五常大米”在原产地之外的销售地被掺假,比如从五常买真货,但在销售地进行二次包装,掺成假五常大米。这种情况的打击治理难度很大。
市场上目前究竟有多少打着五常稻花香或五常大米旗号的大米在销售,尚无准确统计数字。在五常,粮农们说得较多的数字为1000万吨。而五常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水田面积175万亩,按每亩水田600斤的平均产量,可产稻谷100多万吨,再按照平均出米率50%计算,可产大米50万吨。也就是说,大体估算市面上每20斤“五常大米”可能只有1斤是真正原产于五常的。
1℃记者随机打开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输入“五常稻花香”等关键字,搜索到的卖家数量过百,均宣称为正宗五常稻花香米,其中不乏价格折合每斤3元左右的卖家。
林刚告诉1℃记者,近期五常稻花香米滞销的消息为外界获悉后,他每天都能接到老客户打来的电话,询问会不会掺假。
原产地保护任重道远
“真正的稻花香,价格一定高,低价买不到真稻花香。”林刚向1℃记者反复强调。以他的合作社为例,从粮农手中收稻谷的价格在2.6元,经过脱粒、打磨等加工环节,再加上真空处理、分装、物流等这一系列成本算下来,成品五常大米的出货价就已经达到每斤7.5元,下游经销商的出货价均超过了每斤10元。
正宗五常稻花香的价格高,有其必然之处。主要原因是原产区面积有限、产量规模不高、品种生长条件要求较高。之所以市场假冒产品泛滥,正是由于五常大米本身的优质与稀缺性。
五常当地粮农告诉1℃记者,五常可以种植出产的水稻品种很多,包括长粒香、938、龙稻系列、龙阳系列等等。但至少已有10年左右时间,大部分粮农基本都选择了种植五优稻4号(即稻花香2号的正式名称)。因为这一品种所产出的成米质量最高,成为了五常大米的代表性产品,也就是目前公众熟知的稻花香大米。1℃记者在五常市多个农资经销点采访看到,目前稻花香2号的种子达到了每斤5元左右。
前述五常当地粮农还告诉1℃记者,即使同在五常,使用同样的稻种,种植出的稻米质量也存在着明显不同。比如灌溉稻花香最优质的水源是地表水,民意、志广、龙凤山等乡镇有河流流经,粮农种植使用的正是地表水,种植出的稻米质量就高于使用地下水种植的沙河子等乡镇。
从2003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把五常大米确立为原产地保护产品,明确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叫五常大米。五常市政府在201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2016年12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五常大米品牌价值639.55亿元,位列地标产品全国第五、大米类全国第一。
近年来,五常市政府持续推出保护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品牌的各项举措。如专门成立网络打假部门,开展五常大米“清网”专项行动;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通过“三确一检一码”产品溯源服务体系,使五常大米真正实现了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全程保质、保真、可溯源。
2018年12月5日后,五常市政府公布的规范五常大米市场的举措则包括严厉打击使用域外水稻冒充五常大米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未经五常大米商标授权许可的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冒用“五常大米”或者“五常”鹰标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生产加工企业、经销企业使用精品包装,灌装普通五常大米,冒充精品五常大米的欺诈行为;打击生产加工企业授权经销商异地分装,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未经五常大米商标授权许可、未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产品宣传中使用五常大米商标、“五常”鹰标、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或相近、相似文字和图形,进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域外企业为增加店铺的交易量,非法使用“五常”、“五常大米”等宣传用语,销售假冒五常大米的违法违规行为等等。
但当地业内人士的看法是,从现实效果来看,整顿和打击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而目前的市场已经极度混乱,要真正做到使“五常大米”这一原产地保护产品正本清源,五常当地政府和企业需要做的事无疑任重而道远。
(文中邵明、林刚、黄生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