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的“黄马甲”之困
孙兴杰
马克龙妥协了,法国政府基本已经确定将燃油税从2019财年中挪出去了,至于说怎么调整预算,那是政府的事情了。但这样的妥协来得太晚了,也太小了,黄马甲运动已经成了气候,周末还是要上街,而且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比如提高最低工资、对跨国公司进行征税。另外,黄马甲运动要选出领导人,当然是通过网络进行选举,从对抗性的运动变成了有诉求、有组织的运动,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已经汇入了欧洲民粹主义运动的大潮之中。立志要改革法国的马克龙总统已经被套上了黄马甲,要消弭这场运动带来的影响,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柴油税要在2019年1月1日上涨约合人民币5毛钱,法国人穿上黄马甲走上了街头抗议,三周之后,马克龙政府妥协退让了,内阁总理菲利普宣布燃油税冻结六个月,但是这种政治操作显然难以取信于民,冻结六个月,然后呢?还是要加税啊。马克龙再退一步,从财政预算中拿去这块收入,基本算是搁置燃油税。
马克龙上台之后,例行改革,包括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也是遇到了大规模的罢工,但是并没有演变为街头抗议,甚至是骚乱。他对富人进行减税,主要是要吸引富人投资法国,从而带来经济学上所说的涓滴效应,大河有水小河满,富人有钱了, 穷人也能沾光。不能说这个思路是错的,美国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他不应该给穷人加税,尤其是燃油中的柴油。
为了减少碳排放,增加燃油税,同时呢,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符合一般经济调控的做法,但是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拿穷人的钱补贴富人。一是,中下层民众普遍是柴油车的消费者,对柴油征税当然就是对穷人征税了,另外,穷人买价格比较高的新能源汽车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通过征税和补贴其实就完成了财富的重新分配;二是,燃油这种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并不大,不能因为加了税就不开车出门了,同样的税在穷人和富人身上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税负的痛感是有差别的,穷人对加税当然是敏感的了。
马克龙因为减少“社会团结税”,也就是给富人减税,已经戴上了“富人总统”的帽子。这次加燃油税之所以引起剧烈的反弹,根本原因其实是马克龙踩到社会的敏感神经。在经济增长比较低迷的时候,人们更看重财富的分配,税收无疑是调整财富的最基本手段。马克龙为富人减税,为穷人加税的做法,让他的改革失去了民众的信任,甚至是合法性。《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凯蒂就认为,马克龙的改革理念已经过时了。
改革,不仅依靠理念,更需要政治智慧。任何改革都是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需要拿捏改革的进程,在保持政治经济局面大体稳定的前提之下推进改革。马克龙无疑有些着急了,他想成为戴高乐一样的强势领导人,只不过,马克龙并没有戴高乐那样的政治经历,也没有那样的政治威望,但是他却面临着类似于1968年的社会政治运动。马克龙的改革并不接地气,法国有88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当这些贫困的民众为了自己的生计奔波的时候,他们并不关心巴黎气候协定,也不会关心碳排放。马克龙关心的问题跟普通民众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让民众接受燃油税,无异于路易十六的皇后安托瓦内特对穷人说,为什么不吃蛋糕呢?跟“何不食肉糜”也是如出一辙啊。
马克龙被视为或者被认为是欧洲反民粹主义的代表,他击败了极右翼的国民阵线领导人成为法国总统。他胜选,意味着法国没有民粹主义领导人上台,而他上台也打破了原先政党政治的结构,他组建的“前进党”是伴随着竞选过程而壮大的,也是受到了马克龙当选而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所以说,马克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反建制色彩,而黄马甲运动则是升级版的政治运动。
短短三个星期,黄马甲运动从反对燃油税开始,已经具有了更广泛的议题,核心就是穷人的权利和利益。从自发的上街抗议活动,直至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通过在网上遴选领导者,黄马甲运动也有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在未来,黄马甲运动有可能会朝着意大利的“五星运动”的方向发展。没有集中或者明确的政治目标,但是却可以动员极大的力量,最终能够登堂入室,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黄马甲运动和德国的选择党的崛起一样,证明法国和德国也不可能从政治经济周期中免俗。2008年金融危机沿着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的轨道演变。即便如默克尔这样的磨盘政治家也面临着崩盘的风险。马克龙的地位还没有默克尔那么稳固,但是现在他已经成为民粹主义欧洲海洋中的一座孤岛。
经济危机是市场出清的机会,过多的干预可能会缓和危机,但是只是延迟了危机的成本。十年轮回,现在来看,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法国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公平分配的问题,加上移民问题,同处于大都市的空间中,但是却分裂为不同的世界,当不同的世界被强行叠合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冲突。黄马甲运动就是不同世界折叠后的撕扯和对抗,而这件马甲无疑已经套在了马克龙的身上。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