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三大死亡方式 碰到这类私募得谨慎了

私募三大死亡方式 碰到这类私募得谨慎了
2019年03月12日 20:52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好买臻财VIP

  好买说

  2004年2月20日,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视为国内较早的阳光私募产品,以投资顾问的形式开启了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模式。2014年1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启私募基金备案制度,赋予了私募合法身份,同时私募作为管理人可以独立自主发行产品。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9年1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5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52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2.74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43万人。如此的发展迅速得益于私募资质比较容易获取,同时因为门槛很高,监管默认私募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到2019年1月底已清盘的产品达到38110只,私募遭遇清盘主要有基金经理看淡后市、存续期满、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净值下滑触及清盘线、业绩表现不佳等诸多原因。剔除那些属于存续期满、到期清盘的正常产品,我们对于那些非正常“死亡”的私募产品做了如下几种分类。

  “死亡”原因之一:公司管理混乱

  在以“人”合而非“资”合的私募界,合伙与散伙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创势翔投资曾蝉联两届私募冠军,一时间风头正旺,然而其因为内讧而引起的纷争却在当时成为了业内谈资。

  比如昔日的合作伙伴成为了今日的仇家,甚至不惜对簿公堂。从时间上来看,黄平、张铲棣、章亚东、罗兴文四人合作仅8个月的时间变闹出了交易堵单、产品清盘等一系列危机,这背后正是公司内部股东内讧矛盾所致。涉事双方当众自爆家丑,指责对方做“老鼠仓”,争斗的结果就是深圳创势翔旗下产品清仓,股东分道扬镳,黄平继续经营广州创势翔。祸不单行,15年踩雷欣泰电气,随后创势翔又因为操纵市场,证监会对其开出超过6000万元的巨额罚单,随着一桩桩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创势翔及董事长黄平这位昔日冠军跌落神坛。

  民间派的私募投资手法十分生猛,操作风格比较激进,偏爱押宝式的投资,业绩波动较大,其业绩可能在公司发展初期排名较前,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张,团队人员扩充后,不具备公司治理能力,管理混乱,市场适应能力较差,这样往往后期存活率不高。

  创势翔的分家与其不恰当的分散股权有关,引入民间高手,若非对方在日后合作中始终能够取长补短,能一起携手相伴持续经营下去是比较难的。像银帆投资的王涛在夺取私募冠军之后的第二年,江湖传言王涛因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离开银帆,像他这种在度过短暂的蜜月期后,选择与老东家和平分手的也不在少数。

  另外因为阳光私募的设立成本很低,很多私募做不下去之后,掌门人往往会选择将其关门大吉,再披个马甲重新注册一家新的私募公司从头再来。2010年世通资产的常士杉夺得了当年的私募基金业绩桂冠,但在规模极速扩张之后,因为管理混乱,公司内讧股东争斗不止,随后两年业绩一路下滑,多只产品因大幅亏损而被迫清盘,常士杉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随后在2014年又以康庄资产的董事长重新活跃起来。

  和这些民间派的私募机构相比,公募派的私募机构成活率相对较高,因为公募投研出身的基金经理受过专业化、系统的训练,会把成熟的公募公司的管理和投资模式应用到私募公司的管理当中,这样的人往往适应能力较强,但也不排除一些公转私不成功案例,好买基金曾调研过多家公转私的私募机构,尽职调查中发现很多私募创始人之前在公募出来之后短暂的成立了小私募,后因为管理不当而选择结束运作,不过也有的在修正之后,重新成立一家新的私募再次起步,在吸取之前教训之后,加强公司管理方面,目前来看运作尚且不错。

  “死亡”原因之二:建仓节点不佳

  回溯十多年前的2007年,彼时A股迎来大牛市,上证指数最高达到6124点,第一波公奔私基金经理满腔热情,不过却因为牛市急转而下,在资本市场大起大落之中,不少明星基金经理遭遇重挫,隆圣投资的王贵文不幸成为了第一个清盘的公转私基金经理。

  彼时,王贵文曾是嘉实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离开嘉实之后志气满满,然而生不逢时,产品刚一成立便遭遇熊市,截至2011年底旗下四只产品净值均不超过0.75元,因为业绩不佳,而选择主动清盘,随后王贵文也告别舞台,销声匿迹。

  2014年市场迎来一波大的行情,公奔私也迎来又一次高潮,而在15年上半年又轰轰烈烈上演了一轮大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3000点左右暴涨到5178点,私募基金备案数出现暴涨的情形,但是好景不长,15年6月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股市,戛然而止坠入冰窟,多数高点成立的私募基金因为建仓时点不佳,在没有积累足够安全垫的情况下,回撤不当造成多数基金触及清盘线被迫止损,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在2015年清盘的私募基金创私募历史最高达到10045只。随后救市行动开启,但2016年初又从普遍预期的“春季行情”,成了数次千股跌停,关灯吃面的凄惨。在15年尚且苟延残喘的多数基金,在2016年又始料未及的遭遇重挫,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16年清盘的私募基金成为了历史上第二高的年份,达到8037只。因为建仓时点的不佳,很多当初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的明星基金经理们最终只能以惨淡的清盘收场。

  “死亡”原因之三:内幕交易

  私募圈内幕交易影响最大的莫属于徐翔的泽熙资产了,2015年11月1日徐翔在杭州跨海大桥归案,2017年1月23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罚没款合计超过200亿元。自2015年11月1日之后,泽熙公司的银行账户被冻结,导致公司无法正式经营,旗下员工大多在沉寂一段时日之后,相继出来活动。江湖传言很多新成立的私募管理人员顶着徐翔旧部的名号进行对外宣传,大鳄虽倒,但余温犹存。内幕交易倒下的私募公司在圈内也不算少数,紫石投资的张超就在17年8月被一审判决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合计罚没5878万元。其实张超所涉及的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一事,肇始于2010年,案发于2012年,案发后的四年里,张超去向成谜。张超与杨丙卿互相推荐股票的时间,正好是张超管理私募产品发行的时候。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张超,因为旗下产品业绩优秀而成为私募界的一匹黑马,广受关注。(以上信息源于媒体公开报道)

  “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编造虚假信息”这些词就像是黑洞一样,吸引着人性中的阴暗面,同时也会影响市场的秩序,阻碍交易的公平性。证监会一直以来都对这些违法的行为进行重拳出击和重点稽查,2019年1月18日,证监会公布了2018年行政处罚案例汇编,其中涉及内幕交易类的案件处罚有83起、涉及信息披露违规的有87起、涉及市场操纵的有28起、涉及短线交易的有11起、超比例持股未披露的有15起、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有12起、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有3起、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有24起,以及私募机构违规经营的有3起。据统计,证监会2017年全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共207件,实施处罚的内幕交易类案件有70起,而2018年就升至行政处罚决定共275起,其中83起内幕交易被曝光并处罚,可见监管层对于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委员监会,时间:2019年1月18日)

  在监管层的大力支持之下,阳光私募行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在私募机构大量涌现的背后,冷酷的行业洗牌已然拉开序幕。私募江湖剩者为王,在起起伏伏的市场环境下,最终在市场生存下来的机构无疑是幸运儿。优秀的选股型选手更注重的是长期收益,擅长的是长跑,而优秀的交易型选手在短跑中更有优势。如何在变化莫测的A股市场获取长期持续的高收益,是每个公司如今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常福强

死亡方式 私募 张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8 亚世光电 002952 --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4 震安科技 300767 19.19
  • 03-13 新诺威 300765 24.47
  • 03-13 青农商行 002958 3.9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