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告一:全球和中国生猪供需情况介绍

系列报告一:全球和中国生猪供需情况介绍
2021年01月05日 14:1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原标题:【生猪期货】系列报告一:全球和中国生猪供需情况介绍

  来源: 长江金融部落

  核心观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猪肉国际贸易量偏低,中国的供应缺口无法依靠进口填补,只能依靠国内产能恢复才能实现供需平衡。国内猪肉价格受国际猪肉价格影响不大,在分析中国猪肉价格时应主要关注国内供需情况。

  ○规模化养殖场占比提高是大势所趋,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加速推动了规模化进程。同时,非洲猪瘟疫情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幅度,也加大了地区间生猪价差。

  ○国内生猪产能正在恢复,预计2020年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能够恢复至常年水平,生猪出栏量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恢复至常年水平。在生猪产能恢复至常年水平以前,猪肉价格仍会偏高。

  一  全球猪肉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

  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为1.21亿吨,消费量为1.12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和2020年因中国生猪产能去化严重,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占比有所减少,三年平均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41%和45%。除中国以外,欧盟、美国、墨西哥、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猪肉生产量占比较高,欧盟、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西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猪肉消费量量占比较高。

  表1:全球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千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长江期货

  全球猪肉贸易量并不大,近三年平均进口量853万吨,占全球近三年平均消费量的8.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近三年平均进口量为258.6万吨,占全球进口总量的30.3%;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地区,近三年平均出口量343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6.7%。

  表2:全球猪肉进出口量(千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长江期货

  二    中国猪肉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2015年以来我国猪肉生产可以分成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到2014年,国内猪肉生产和消费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4年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5893万吨和5865万吨,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第二个阶段是从2014年至今,我国猪肉生产和消费量逐年减少,其中2014年到2018年减少原因主要是猪肉消费基本饱和,部分猪肉消费转向其他类蛋白消费;2019以来消费量的减少主要因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生猪产业造成严重打击。

  图1:2005年以来中国猪肉消费和供应量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长江期货

  国内生猪消费以自给供应为主,2018年以前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比例不足3%。2019年以来受到国内生猪供应缺口影响,中国猪肉进口量明显增加,2019年全年进口245万吨,占到消费量5%左右,美国农业部预计2020年中国的进口量还将增长。2020年1月和2月受到中国国内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以进口国际医用防疫物资为主,猪肉进口量难以统计,3月以后国内疫情形势明显好转而国内猪肉价格仍然较高,国内的猪肉进口量连续传出历史高值,4月份的进口量接近40万吨。中国进口猪肉主要的来源国包括西班牙、德国、美国、丹麦和荷兰等。

  中国有少量的猪肉出口,主要流向是周边地区和国家,主要包括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新加坡和菲律宾等。2020年国内猪肉价格仍然偏高,年出口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预计继续减少。

  图2:中国猪肉进口量                                                图3:中国猪肉进口主要来源国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长江期货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长江期货

  图4:中国猪肉出口量                                                 图5:中国猪肉出口主要流向国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长江期货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长江期货 

  三、国内生猪市场变化情况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加快,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是从2007 年开始,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市场自我淘汰等因素影响下,散养户数量不断下降, 2018 年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总出栏量占比从 2007 年的 26.1%提高至 61.0%。全国年出栏 1 万头以上的养猪场合计出栏量由 2007年 2096 万头增加至 2018 年约 13876 万头,十一年间增长近 7 倍。此外, 2018 年全国大型规模养殖集团合计年出栏量超 7000 万头。2007-2018 年,十一年间散养户大量退出,但生猪出栏量降了 22.78%,上规模养殖场增幅相对明显,平均增幅为 17.50%。其中年出栏 500-9999 头的养殖场占比提升最快,2018 年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重在 41.00%,较 2007 年提升 18.70%;年出栏 10000 头以上的增速也相对较快, 2018 年占比较 2007 年上升16.30%。

  图6:2007年以来中国规模化猪场占比

  数据来源:wind,长江期货

  表3:2019年9月以来大型生猪养殖项目统计(截止6月5日)

  数据来源:天下粮仓

  当前我国猪肉消费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冷鲜肉消费未来可增长空间大。国内冷鲜肉所占比例仅占到猪肉消费量的20%左右,对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90%,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同时由于冷鲜肉“安全系数高”“营养价值高””感官舒适高“的三高的优点让其在肉制品市场逐渐较大的市场。冷鲜猪肉品牌双汇、雨润、金锣冷鲜肉品牌纷纷抢占中高端猪肉市场。2016~2018年双汇冷鲜肉增幅更为明显,有的城市增幅超过150%。

  图7:中国猪肉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尚普咨询,长江期货

  四、疫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在养殖业中,生猪疫病较多发,并且传染性较强,一般一头猪生病以后若不及时的处理,会很快的影响到其他的猪。养殖场中经常出现的生猪疫病有流行性感冒、猪肺炎、伤寒、猪链球菌病等,生猪的疫病在一年内容易多发,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也不能很有效的预防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的做出处理。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高度传染型疾病。与传统病毒性疫病相比,非洲猪瘟有致死率高高、抵抗力强、无疫苗和持续时间长等四个特点,自1921年首次在非洲大陆发现,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截止2019年底,全球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目前仅有13个国家已经根除。从国际经验来看,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及时通报疫情、限制感染区和风险区生猪移动、分地域进行控制根除、扑杀感染区内所有生猪并焚化、对交通工具和建筑物品进行消毒、猪场改造、广泛宣传提高养殖从业人员认识以及加强监控和检测等。

  表4:非洲猪瘟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的对比

  数据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长江期货

  2018年8月2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我国辽宁省沈阳市发生国内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随后各地先后发生疫情。截止2020年5月31日,疫情已发生22个月,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统计,2018年8-12月发生99起,2019年发生63起,2020年1-5月发生16期,全国31个省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共178起。其中最大的存栏7.3万头(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最小的1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合计死亡约1.5万头,扑杀约138万头。

  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发现以来,生猪养殖行业发生了系列深刻变化。主要变化包括:(1)产能恢复仍有缺口,供需平衡仍不稳定。据农业农村部5月预测,2020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可恢复至2017年底水平。现阶段存栏量约为3380万头,是2017年底水平的77%,较常年水平还差近1000万头。(2)生猪跨区域流通受限,地区间价差明显扩大。非洲猪瘟发生以前地区间差价基本就是生猪产区运往销区的运费差价,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发生以后,生猪跨县、跨市、跨省运输均收到一定限制,生猪调入省份与生猪调出省份之间的价差明显扩大。2019年二季度以来,地区间生猪调运政策有所调整,限制要求有所放松,地区间价差开始缩小,但目前区域间价差仍较非瘟发生以前要大。(3)推动国内规模化养殖进程加速。疫情防控要求有所升级,行业门槛得到抬升,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企业扩张产能。叠加环保限制因素,行业门槛大幅提高,国内规模化养殖进程加速。(4)南猪北养的趋势暂缓,生猪跨省长途运输受阻,当前背景下生猪产区都集中在北方实际困难较大,且各地生猪价差较大,在高盈利和政策复养的双重作用下,各省份都有恢复生猪产能的计划和落实动作。

  图7: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长江期货

  2019年下半年以来,各养殖主体的防疫能力普遍有所提高,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得到一定控制,同时在高养殖利润和强政策激励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生猪产能开始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恢复是未来生猪出栏恢复的先行指标,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表明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去年10月以来环比持续增长,从能繁母猪到外三元出栏最快要10个月左右,因此我国出栏生猪量预计到2020年8月以后可以见到明显的恢复。不过需关注三元留种比例较高的问题, 三元留种占比增加,PSY 大幅下滑且母猪淘汰量偏高,生猪产能恢复进程需等待市场验证。

  五、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2013年《禽畜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标志着禽畜养殖业开启了环保周期。从政策上可以看出,2016年始我国进入环保禁养的高峰期,力度空前。从各省份的拆迁力度与进度来看,南方水网地区力度明显大于北方。

  2016年4月出台的《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在综合考虑环保、区域等因素下,农业部制定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将全国生猪生产分为重点发展区、限制发展区、潜力发展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此布局被养殖业戏称为“南猪北上”,位于中国北部的内蒙古与东北三省及云贵等地被划为潜力增长区,被确定为未来中国猪肉供应增长的主要区域。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主产地,是饲料原料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养殖气候和环境。同时,东北地区环保压力相对较小,养殖户补栏速度较快。云南、新疆、山西、河南等作为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发展区,生猪出栏增长领跑全国。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多部委通知要求破除环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定。2019年8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或压减生猪产能的情况,一并排查。生态环境部还将有关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超划禁养区的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范畴,并适时开展专项行动。

  六、总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和消费量均占全球近一半。国内猪肉自给率超96%,2019-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有较大缺口,国内猪肉进口量高于常年,进口量占比预计增加到全年消费量的10%左右,不过整体看国外猪肉价格对国内的影响有限。近年国内生猪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规模化养殖场占比增加,因环保政策限制以及经经济效益不佳,中小养殖户竞争优势不明显,500头以下猪场占全部猪场数比例逐年减少,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占比明显提高,2019年万头猪场约占到30%左右。同时,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对养殖场生猪防治能力和资金运转的要求提高,行业门槛明显抬升,养殖场规模化进程加快。

  环保方面,2014年以来环保政策执行以来清退了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养殖主体,南方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明显高于北方,“南猪北养”态势明显。但环保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制定标准较为严格,误伤了一部分养殖主体,2019年以来多部委数次联合发文要求破除环保政策的不合理规定,鼓励恢复进行生猪复养。疫病方面,疫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供应端,常见疾病包括猪瘟、猪口蹄疾、猪流感和猪痢疾等。非洲猪瘟于2018年8月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对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猪产能因此遭遇严重去化、价格波动区间明显放大、加速行业规模化养殖进程、地区间价差明显扩大以及 “南猪北养”趋势暂缓。 

  风险提示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卖出或买入期货、期权合约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报告内容的局限性,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员工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思远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华骐环保 300929 --
  • 01-07 神通科技 605228 --
  • 01-07 合兴股份 605005 --
  • 01-06 之江生物 688317 43.22
  • 01-05 天能股份 688819 41.7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