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信贷风控警钟:山西娄烦一农民“被贷款”成为“百万负翁”,还上了“黑名单”
新华社1月4日消息,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农民李建东,计划在县城给儿子李成买一套楼房,自家经济能力不允许全款购房,考虑分期按揭。
在办理房贷业务时,突然发现儿子李成已进入银行系统的黑名单,征信有问题,查询发现儿子名下有155万元的贷款债务。
更让李成郁闷的是,由于长期逾期,这笔自己从未见过的贷款,已经产生了77万元利息,而且还在累积。
这笔蹊跷的贷款到底怎么来的?“百万负翁”李成该如何脱身?事件暴露出哪些监管漏洞?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李成(左)在娄烦县马家庄信用社向工作人员反映自己“被贷款”的情况。 受访者供图
农民变身“百万负翁”
李成得知“被贷款”后一头雾水,顺着征信报告里的信息,急忙到县信用社查询。
打印交易流水《客户明细账》发现,2012年9月28日李成名下突然多了两笔钱,分别是现金存入34.5万元、贷款开户发放78万元,同一天又分别以贷款柜台还款、借贷转账的交易方式被取走。账单显示,交易机构均为“娄烦马家庄信用社”,其中第一笔交易的操作员是“123580”,后三笔均是“123574”。
“贷了一百多万元也不知让谁花了,债却悄悄地挂在我名下,一旦吃官司我就成‘老赖’了”。信用社工作人员告知李成,由于长期逾期,目前仅利息就已产生77万元,而且利息还在累积。
破绽百出的信贷材料顺利过审
李成查阅了自己的信贷档案,里面夹杂着很多虚假材料。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办了贷款手续,并顺利通过了审核,最终成功获取贷款。
信贷档案中一些关键材料上的签字,并非李成本人亲笔手迹;像模像样地捏造了贷款用途,第一笔贷款用于购买跑运输的卡车,第二笔贷款用于承包20亩土地,计划培植树苗;共有5个人为自己担保贷款,其中2人仅知是谁但并无深交,另3人素昧平生,纯粹不认识;在一份《村民身份证明》材料中,李成本是静游镇下龙泉村人,却由娄烦镇娄家庄村村委会加盖公章并出具了证明材料。
苦思冥想中,李成回忆起早些年通过另一位村民认识了一位信用社信贷员,这位信贷员曾向他借用身份证,说办个新卡方便走账。碍于情面,身份证被信贷员借用了一次。
“就是用了一个你的名字,如果还贷款,卖房卖地也是我负责还。”在一段录音对话中,这位信贷员爽快地承认是自己冒名贷了款,并说类似情况前几年很普遍,随便找个农民的身份信息,内部人秘密操作一下,就能贷款。
录音中,这名信贷员教给李成如何应对催款,“假如信用社催贷的人找你,你就反问他,这个钱是不是我贷的?上面有我的签字吗?有贷款场景的照相吗?要声明没有取过钱,也没去信用社办过手续。”这位信贷员企图用先声夺人的话术,让自己单位负责催贷还款的同事无法完成催收,妄想赖掉这笔贷款。
李成当然不愿意这么干,“上了黑名单,买房、买农用三轮车都受到影响,压了这么多债,我要崩溃了!”李成多次前往信用社反映此事,但始终没有人管。名字能否从黑名单上销掉呢?这是“百万负翁”李成眼下迫切关心的事。
敲响涉农信贷风控警钟
事件曝光后,娄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贷款资料、信贷档案、资金走向、相关人员任职履职等情况展开调查,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县信用社自查,李成账户上第一笔34.5万元贷款已于2012年9月28日还清;当日,李成账户进入第二笔贷款78万元,同日78万元被全部转走,追踪交易记录发现,这笔钱在当天就被再次转账或提现,目前仅结余898.21元。
此次事件涉及马家庄信用社5名工作人员,其中审批人原主任王旭生、调查岗原信贷员李燕军2人因其它违法犯罪行为已分别于2020年12月16日、2020年5月22日被单位开除,调查岗信贷员贺晋峰、审查岗柜员段金梅、审批委员信贷员高补怀3人是在岗员工,此3人已于2020年12月27日被停职。
关于78万元贷款因还款逾期产生的77万元利息、征信黑名单上的名字能否销掉、类似情况还有多少、涉农信贷的风控漏洞将怎样堵住等相关情况,当地信用社没有回应。
娄烦县静游镇人民政府对报道中相关农民“是不是脱贫户”的情况进行了核实,贷款人李成今年35周岁,是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村民,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其父亲李建东58周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已脱贫,父子二人在太原市小店区打工。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耿晔强认为,农民“被贷款”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信贷防控机制不够严密,有内控漏洞,不仅给农民带来很大麻烦,也给当地金融生态造成危害。对案件查处不能久拖不决,要及时消除当地农民群众心中的疑团,还当地农村信用社良好社会形象和声誉。
娄烦县主要领导人表示,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如调查发现涉及违法、渎职问题,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戴菁菁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