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华夏基金 “十五年十五城”ETF高峰论坛活动在京举办。天相投顾研究中心负责人贾志出席会议并发表“指数基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主题演讲。他表示,从我过去接触基金和研究基金发现,被动指数基金有很多好处:一是被动它的风格特别清晰,沪深300指数,上证50,主题类,行业类的基金,它的指数编制还有它的分钟之差都告诉我们这支资金不会有风格漂移的;二、它的持有成本非常合理,从管理费的角度来看我,有一个隐性成本就是我们基金的交易成本,把基金财产投资到股票上,而主动管理的基金换手率有部分产品还是让我们很惊讶,每次换手都会损失我们的基金产品,在高速上比赛同时到达终点两辆车谁的车最省油这个很关键。指数基金的调仓成本非常低,这是一个优势。
他还表示,现在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任何一个持有人,任何一个家庭在去做自己的家庭理财时候,一个单资产品是满足不了我们的理财需求的,比如我们的教育储蓄,养老规划,我们的旅游储备,所有这些都没有办法通过一支产品来满足,我们需要有资产配置这样的观念,通过多类的不同产品,通过它们互相的搭配和互补,包括一些对冲的内容,可以形成相对稳健的组合收益,这个组合的底层资产建议大家要把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尽可能控制好,不是建议大家以后要放弃主动型基金。沪深300指数,上证50这样的宽基,白酒,医药,还有Smart Beta这样一些另类的指数,都是我们做资产配置非常好的工具。
发言实录如下:
贾志:刚才华夏庞总非常专业对ETF的投资和策略给我们做了全面的介绍,我现在上来我没有带PPT,我想比较轻松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从业以来对基金和指数基金的接触过程,我们一会还会会华夏基金比较优秀的三个基金经理做面对面的访谈,他们日常工作当中一些比较轻松的内容,在座各位在这些轻松内容之下,用最舒服的坐姿跟我们互动。
我过去的经历比较简单,大概13年时间在券商这个平台上,最近6年做公募和私募基金研究,2000年就接触基金了,那个时候做是封闭型基金产品,当时我和我服务的客户对基金是有一些偏见的,偏见在哪里呢?一个很朴素的逻辑,我们明明自己可以买股票,为什么还要委托给基金经理,还要缴纳管理费。这是我们当时的疑惑。二是如果基金经理具有专业的价值,我们看到它定期披露,我们为什么不跟随他做投资,他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样可不可以,有这样的疑问。
我前一个十年这样的想法并不那么有效,一是如果买基金,封闭型基金单日波动比较有限,那时候投资者都喜欢买完以后第二天要么就是涨停,要么跌停,这类产品大家觉得比较爽有吸引力。2004年如果我们投资比较长的投资者会有印象,那时候五朵金花,市场形势不是特别好,跟今年的市场性比较相似,我们个人的投资者收益和基金就拉开了距离,确实人家选股还有净值都比我们高很多,就是让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反差。
转过来我们就迎来了在中国A股史上比较大级别的牛市,2006,2007年的牛市,2007年我们还是比较沾沾自喜的,虽然我们也经历了五三连适当去调仓,我和我的团队和客户收获还是非常满意的,至少都是翻了2-3倍的收益,我们楼下交行一个网点他们的负责人跟我们交流时候说了他们客户一个案例,一位70多岁老先生什么时候买入的不知道了,他初始投资资金只有7万人民币,2007年年底他连本带利拿走了24万,我们觉得自己也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心血,还不如人家委托给这个基金来去做的收益,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难道是买了华夏大盘吗,这么棒。
我觉得在那个特殊阶段,它跟市场特征相匹配,收入远远超过普通投资者,这样让我们对基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买了基金以后,包括定投也做了尝试,最近六年用专业从业方式去评价这些基金,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过去2018年是我们公募基金20年的纪念日,偏股的开放基金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6.5%,是很不错的数据,我们有一些比较好的基金年化会超过20%,我们知道巴非特的年化只有20%,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坚持20年可以获得这个收益,非常遗憾包括我们自己的调研还有渠道的反馈,大部分基金持有人并没有达到这个年化收益,现在在反思的时候也会去讲它买的时点不对,种种原因,我觉得只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对这个基金的理解也是从无到有,不断进化的转变,最开始2007年这样的事情大家慢慢意识到买股不如买基金,对基金的态度朴素的想法就是专家理财,我们愿意去付出合理的管理费,把我们的资金委托给专家进行投资,获取我们更好更稳健的收益。
现在我们就是数据全市场加起来有1800位基金经理,产品达到了6000支,行业越来越混乱和迷茫,这个选择过程当中大家有一些散乱,结果经常不达预期。今年中期我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刚才庞总也在讲普通股民能不能战胜沪深300指数,有数据已经显示了,我也做了一个统计,偏股型的股票基金经理能不能跑赢沪深300指数,数据也是挺让人尴尬,截止到今年中报只有43%的产品能跑赢沪深300指数,我们整个专业人士专业团队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效果。
公募作为相对收益,我们如果在这个过程里去选择了那些43%,选择了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对普通的投资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1800多个基金经理他们从业年限,专业背景,风格特征,涉及因素比较复杂,我到现在为止用了这些年的积累,包括我对基金经理的尽调和面访,大概有50位基金经理在我心目当中可以放心把钱长期委托给他,很多基金经理自己也在进步的过程当中,他的产品有很大波动。
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弥补或者去升级呢?我慢慢接触到了指数基金,一开始我也是比较抵触,我觉得指数基金给我们的印象是被动投资,我最觉得做一个投资或者研究的人,或者一个用心去投资的人,被动还是有一点点消极,总觉得我们应该更主动一些把握我们的机会,找更好的产品,被动怎么来做呢?
于是我就观察了这些年,被动好处也是很多的。一是被动它的风格特别清晰,沪深300指数,上证50,主题类,行业类的基金,它的指数编制还有它的分钟之差都告诉我们这支基金不会有风格漂移的,我们最怕是混合型基金,尤其是灵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尤其是他权益仓位可以0-95%,每个季度都是千变万化,我们跟踪它的投资时候就很困惑,指数基金风格比较清晰。另外,它的持有成本非常合理,从管理费的角度来看我们都耳熟能详了,有一个隐性成本就是我们基金的交易成本,把基金资产投资到股票上,主动管理的基金换手率有部分产品还是让我们很惊讶,每次换手都会损失我们的基金产品,在高速上比赛同时到达终点两辆车谁的车最省油这个很关键,指数基金的调仓成本非常低,这是一个优势。
我们创新性产品叫Smart Beta,用创新的思路去编制新的指数,我们传统的指数编制也有自己的一些弊端,我们行业不断升级补这样一些短板,这样的产品大家也有选择的必要,当我们把这些优点和缺点都看清楚之后,我的现在到了一个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任何一个持有人,任何一个家庭在去做自己的家庭理财时候,一个单资产品是满足不了我们的理财需求的,比如我们的教育储蓄,养老规划,我们的旅游储备,所有这些都没有办法通过一支产品来满足,我们需要有资产配置这样的观念,通过多类的不同产品,通过它们互相的搭配和互补,包括一些对冲的内容,可以形成相对稳健的组合收益,这个组合的底层资产建议大家要把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尽可能控制好,不是建议大家以后要放弃主动型基金,但是你要想一想为什么要给它付出更多的成本,要找真正能够证明给我们市场看它具有超额能力才可以去投资它,否则的话沪深300指数,上证50这样的宽基,白酒,医药,还有Smart Beta这样一些另类的指数,都是我们做资产配置非常好的工具,这些类型我觉得投资者平时在接触应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大家在思考的时候可能有自己的积累。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