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REITs行业研究
出品/联商网&搜铺网
撰文/王雪
毫无争议,北京SKP再次蝉联中国“店王”。
据《北京日报》报道,2020年,北京SKP的销售额创下177亿元的新高,首次超越英国哈罗德百货,相继超过东京新宿伊势丹,问鼎全球“店王”。
01
实现15%的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SKP共迎来1500万人次客流,销售额177亿元,实现15%的增长,单店销售额、每平方米销售产出均为全球第一。另悉,西安SKP当年度的增幅同比高达36%。
此前,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丹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透露,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中国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保持,为所有的中国企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京SKP在2020年全年依旧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北京SKP单店销售实现152亿元,每平方米销售产出单店排名全球第一,单店销售产出全球第二。
谢丹表示,北京SKP能够保持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北京SKP吸引了海外消费回流,另一方面也与北京SKP不断调整创新,加强时尚消费体验分不开。
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19年,SKP全年引进40家首店,即便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这个数字仍然达到了14家。
其中,法国轻奢珠宝DJULA中国首店、JardindHiver宝诗龙全球首店、英国当代时尚品牌self-portrait中国首家精品店、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奢华香氛品牌KILIAN和Editions de Parfums Frederic Malle北京首店等均在去年下半年进驻北京SKP。
同时,据谢丹介绍,近两年北京SKP国际品牌首发率占中国市场的38%左右。例如,Hello Kitty与Clesign联名款瑜伽垫在10月于北京SKP进行全球首发;self-portrait在北京SKP进行全球同步首发2020早秋新品系列。
02
挖掘背后的原因
网上流传一句话: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钱的时候,建议你去北京SKP逛逛。这虽然有一定的调侃意味。但是,北京SKP用大约八年时间一跃成为行业内的“明星”,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店王”,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联商特约专栏作者正心给出了他的四点看法:
· 自强
北京SKP决策团队在新光三越打下的营商环境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独立运营以来,团队在经营理念、战略策划以及店铺运营各方面全力以赴,专业智慧加机制活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国际化经营战略眼光已经得到实践验证。
在产品的策划和谋略上,邀请日本一线百货商业设计团队,认真引入日本伊势丹百货的经营思想和观念,以国际化供给眼光结合北京市的高端市场需求,打造出独特的高雅情调。
在产品的创新和组合上,继承了前期打下的品牌合作模式,在品牌升级,更新改造方面持续不断地更新产品组合,放权一线,形成了北京独有、甚至全国独有的个性化、差异化优势,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店铺的运营和维护上,当下走进北京SKP店铺,现场的要素组合和氛围感受,已经跳出北京通常实体商场的通俗印象,与其它当年伴生的实体百货店比较,形成了突出的场景差异。
· 失衡
北京实体商业市场已经形成东方和西方显著的失衡、倾斜局面,偏东部更显得时尚、高端、经典。
这种失衡的状态是从十年前开始出现的,大约在2010年的时候,北京实体商业市场给人的印象是南北、东西相对平衡格局,大概有四五家中高端商场各有特色,在所属商圈展现风采。
随后几年,这种格局快速演变,从热力图看,东方局部地域越来越亮,其它区域似乎在逐渐下沉,原有的一些亮点不再闪亮,每天销售额常常在100万元上下徘徊,下沉到与普通社区商场为伍的格局。此消彼长的供给失衡,把中高端市场拱手相让给领跑者。
究其原因,推测有三方面:
一是管理机制变动和团队经营战略的落差,包括智慧、经验、专业能力,有市场分析人士说这是关键。
二是产品组合的落伍,固守传统经验格局、固守习惯渠道链条、固守团队话语角色,店铺展现的产品组合逐渐地脱离消费需求。
三是在软硬件方面没有及时追加投入,进行升级维护,积劳成疾,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商业体相比,似乎也体现不出优势。
· 潜流
一是没有办法经常外出跨境消费,又有非常强大的大宗或者奢侈品消费能力者,只有在国内寻找消费机会,尤其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下;一部分人消费信息无法公开化,包括北京周边的各种消费,有没有公务性消费,不敢妄语。相信大家都明白,京畿区域这种消费潜流的能量是巨大的。而北京SKP独家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场景。
二是眼下大量的商业实体向购物中心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争夺客流,焦点集中在低端的价格、普通日用快消品、智能化支付等显现触点,甚至与在线低价化政策展开同质化竞争。
因此,高级需求潜流在没有办法得到自由释放的情况下,自然转变消费方式、转变消费渠道,可谓爆发性消费自有爆发性理由,而其背后的动力结构应该是收入或者分配体系,在收入或分配体系没有根本调整,甚至一些重要因素在强化的背景下,对于追求高端的奢侈品、自证社会身份消费群体来讲,会持续寻求消费心理的补偿,因此,局部大型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空间想象力是非常大的。
· 分化
从消费趋势上看,消费渠道的分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线消费,跨境消费,跨渠道消费甚至跨行业消费,这样的场景已经纷纷出现,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产品的价值、品牌的含金量、性价比相对偏低。
此外,北京实体商业市场的风格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经营团队的理念和品牌烙印正在逐步清晰化,在北京新的城市战略格局下,未来五年,新的高端精品百货店、新的区域商业综合体、新的社区商业服务体会加快品牌化,彰显独特的品牌风格。
随着2019年年底,SKP南馆开业,南北呼应,京畿辐射区的高端消费进一步向他们聚拢。
03
高端消费依旧会持续升高
联商网顾问厉玲指出,“2021年,M型消费将更加典型。M型消费的两端,奢侈品消费和中低端消费继续拉高,中产消费继续下降。去年百货店奢侈品店消费迅速升高,国际疫情影响下,境外游受限,消费回流,富人们不再投资,而是把钱放到了银行里,选择落袋为安。这批人的消费几乎没有影响。国际旅游被限制后,这批消费在2021年依旧会留在国内,而且会继续升高。”这给了北京SKP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对高端商场而言,疫情黑天鹅有一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
受全球疫情影响,海外市场奢侈品销售在2020年出现严重下滑,中国成为唯一正增长国家,由此印证了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加上国际间的出行限制,出境消费开始回流国内。
去年,天猫奢品与国际咨询公司贝恩联合发表的报告指出,中国境内奢侈品市场从2020年4月开始回暖,2020年有望实现48%的增长,达到近346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同时,在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下,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几乎翻一番,中国有望在2025年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最大份额。
我们看到,在过去一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逆势增长,全国各地的奢侈品专柜排队现象呈现常态化,进一步提振了包括北京SKP、德基广场、上海恒隆、广州太古汇、深圳万象城、杭州大厦等高档商场在内的业绩。
上海恒隆广场过去一年销售额增加了60%,商场租金收入较2019年提升34%,总租金收入达20.32亿元。另据太古地产公布的业绩数据,截至去年9月底的第三季度广州太古汇表现最为坚挺,零售销售额大涨27.3%,是中国华南地区表现最好的商场。而汇集众多奢侈品牌的深圳万象城2020年12月底的周年庆业绩突破5.8亿,152家店铺创造历史新高。
可以预计,在未来的2-3年内,中国消费者会进一步拉动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对于这些高端商场的运营者来说,如何抓住这波机会?
【法律声明】本文所载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不代表REITs行业研究立场,REITs行业研究亦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ITs行业研究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而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