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观察丨ESG信息披露将倒逼企业高质量发展
绿思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陈姝含
随着可持续发展议题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披露逐渐增多。
近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发布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以下简称《ESG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文件,对原《ESG指引》作出修订,这是自2012年出台《ESG指引》以来的第三次修订。标志着港交所ESG披露又一次升级。
在内地,虽然责任投资和ESG信息披露还未成熟,但企业社会责任和投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极大重视。ESG体系构建对企业有何重要性?当前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港交所ESG信息披露升级
港交所此次发布有关检讨《ESG指引》咨询文件,该文件对在港上市企业发布ESG报告执行情况进行检讨,就董事会ESG管治、ESG汇报原则和范围提出强制性披露建议。“标志着香港企业ESG信息披露进入3.0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债券研究室副主任孙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商道纵横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沛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咨询文件对港交所的《ESG指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修改建议:加设强制披露要求,新增有关气候变化的层面及修订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提升社会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责任,修订社会关键绩效指标,鼓励独立验证。
据郭沛源介绍,此次港交所《ESG指引》修订有五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披露升级趋势不改。这次修订毫无疑问是从整体上升级了对上市公司的ESG披露要求,特别是整个《ESG指引》从原来的不遵守就解释提升到部分指标强制披露,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朗了。预计港交所对H股的行动会产生涟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A股的ESG信披政策。
二是董事会宜尽早介入。强制披露的内容主要是董事会对ESG的看法及管理,这表明了港交所希望董事会重视ESG的立场。上市公司董事会应该尽早重视ESG,并建立相应的治理架构。于上市公司而言,ESG已经不是可有可无了。
三是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港交所这个咨询文件多次引述“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FCD)”工作小组的政策建议,并明确了范畴一和范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应该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视,特别是金融类的上市公司也应该重视应对变化,熟悉TCFD的政策建议。
四是量化管理不可避免。咨询文件提出了多处修订和量化披露有关,即具体到具体数字,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能源耗用数据、工伤死亡数据。此外,ESG报告发布时间被压缩,上市公司要同步制作财报和ESG报告,这意味着上市公司要建立更高效的ESG信息管理体系,量化管理不可避免。
五是2021年实施可能性大。本次咨询方案5月17日发布,咨询时间到7月19日截止。参照2015年ESG报告修订的时间节点,预计今年年底,此次修订将定稿并发布。若此,新修订的《ESG指引》将会从2020年实施,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会从2021年开始按新修订的要求发布报告。如此算来,上市公司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准备。
“此次修订内容的最终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在港企业ESG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孙飞告诉记者,该《ESG指引》有利于资本市场获得更加真实、客观、有效、可比较的企业ESG信息,有利于投资机构更好地评价企业ESG行为,推动企业、投资者、监管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内地ESG将后发先至
孙飞向记者分析,从全球范围实践来看,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要求逐渐从“鼓励性披露”,向“不披露就解释”和“强制披露”递进,并且致力于建立更多的可量化指标标准。
从我国内地实践来看,一方面,当前尚未针对企业ESG信息披露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或指引文件,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报告及其他一些规章制度中,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以及生态环境部等都对企业ESG信息披露有一定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近年来,监管部门推进企业ESG披露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内地出台具体指引的时间尚不知晓,但一定比港交所后发先至。”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指引一定标准更明确,且带有罚则,这对企业的制约能力更强。
提高企业意识是关键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况正在不断改善,但由于监管框架尚未建立等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孙飞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披露数量偏少。由于目前多数披露要求均不是强制性的,大量企业并未披露ESG相关信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开展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2016年有725家上市公司有E、S、G三项信息的披露,仅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3.9%。二是信息披露质量不高。上市公司已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等公开报告多以描述性披露为主,偏重于宣传各自业绩和环保、社会责任成绩,对一些负面指标鲜少涉及。且不同企业披露数据差别较大,不具备可比性。三是企业ESG意识较差。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为该事项与己无关,把进行ESG披露当作一种成本和负担,执行披露要求时敷衍了事。
此外,孙飞表示我国投资者ESG投资意识也还需进一步提高,仍有大量投资者尚未充分意识到ESG信息整合在投资决策中的价值。
“在国际ESG信息披露制度已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我国亟须完善现有ESG信息披露框架。”孙飞建议:一是借鉴已有成熟经验,尽快分阶段构建我国内地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框架。一方面,结合国际主流披露标准和发展趋势,尽快出台ESG信息披露指引,指导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以更好地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ESG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上市公司对ESG内涵及价值、风险等关注较少,披露要求对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建议ESG信息披露政策制定应注意循序渐进,可采用由“不遵守就解释”的半强制性披露向强制性披露逐渐过渡的方式,并设置一定的过渡期,给予企业完善ESG信息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根据我国国情,科学界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和指标。在制定信息披露框架时,一方面,要反映中国特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特殊的发展阶段和国情,不能一味照搬和模仿国外经验,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规则和标准。另一方面,要总结已有企业ESG披露的特点和经验,特别关注企业自主披露中容易被隐藏的关键信息。
三是提升企业ESG披露意识。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应该加强上市公司能力建设,宣传ESG理念和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提升企业ESG信息披露意愿和积极性,让上市公司真正关注ESG的发展机会或者潜在风险,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
四是完善ESG信息披露的配套机制。一方面,在构建信息披露规则和指引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及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与披露规则相互促进。另一方面,鼓励投资者开发更多ESG标准化产品,从投资端倒逼企业践行ESG理念。
“ESG信息披露,于金融市场而言,能带来更稳定的回报率;于企业而言,能促进高质量发展。”施懿宸向记者表示,ESG信息披露将倒逼企业进行高质量发展,优胜劣汰,这是合理的资源配置过程。
毕马威朱文伟: ESG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陈姝含
“港交所ESG指引的修订进一步深化了上市公司对ESG管理的要求,逐步实现了由‘汇报’向‘管理’的转变。”近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发布了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以下简称《ESG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文件。
港交所ESG指引趋向“管理”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商业报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朱文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目标,有助于投资者的责任投资决策(同行业数据可比性增强,可及时与公司财务数据整合分析,可获取公司更重要的相关信息);同时,坚定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将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上升至公司战略及落实到管理流程中的投入信心;并且与国际标准(例如GRI标准以及TCFD披露框架)接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效率。
朱文伟表示,《ESG指引》落地后将对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作出很大贡献。在意识层面,H股上市公司将更加重视ESG管理,尤其是将受到公司董事会及高管层面的重视。此外,还带动A股市场进一步严格对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要求,以及A股上市公司对CSR/ESG的重视程度。
在操作层面,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多公司可能会通过为完成强制披露项而提升相关管理的路径(例如量化环境议题目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以及对供应链的环境风险管理等),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有助于长期价值创造。
ESG体系须整合到公司业务中
“构建ESG管理体系,对于有效管理ESG议题意义重大。”朱文伟认为,ESG的有效管理将为企业带来诸多益处。毕马威中国2018年9月联合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特许秘书公会对212名香港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遵循香港ESG报告指引)的最高管理层(C-Suite)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对于有效的ESG管理给公司带来的益处,52%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提高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52%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浪费和成本,4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强化风险管理和监控长期风险。
朱文伟认为,ESG报告应该仅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的一环,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及未来发展方向。企业除了编制ESG报告,需要建立完善的ESG体系,将ESG整合到业务中,形成“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目标和报告”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创建有目标的文化,令员工感受到强烈的目标感,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实现公司使命,并将对客户和当地社区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ESG指引的一致性有助于减少公司成本
可以看到,香港与内地ESG体系具有一定的差别。据朱文伟介绍,内地自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自愿披露建议,到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等相关强制披露指引开始,至2017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进一步细化环境信息的强制披露要求以及精准扶贫管理的披露建议,内地ESG体系与国际ESG标准原则上趋同,内地ESG监管要求更着重于对ESG议题管理的政策性描述,量化绩效指标披露要求较少,未对ESG治理架构以及重要性评估作出要求,未要求上市公司关注供应商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等。
香港联合交易所从2012年发布ESG报告指引作为自愿性遵守建议以来,至2015年将部分披露建议上升至“不遵守就解释”等级,到2019年5月份发布《ESG指引》修订建议的咨询文件,持续严格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要求。咨询文件从上市公司董事会参与ESG监管、对ESG风险管理,量化目标以及对量化绩效指标披露要求等方面,引导上市公司构建ESG管理体系,而不再停留在报告层面。
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朱文伟指出,中国企业历经十几年的报告经验沉淀,信息披露质量尚可,合规性强。国内A+H股公司率先按照港交所的《ESG指引》要求披露信息,经过3年强制披露报告的经验积累,大部分公司已初步建立了信息收集及汇总流程,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但与国际同业相比,报告在重要性以及中肯性方面还有待提升。重要性方面指与公司运营相关重要的ESG议题未在报告中详尽披露而赘述非重要性议题;中肯性方面指未披露公司有待改善提升的ESG管理方面,包括违规情况以及改善行动等,未能展现管理层致力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沪深交易所意在收集优秀披露标准案例,吸收好的经验,为正式发布ESG信息披露指引文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据悉,沪深交易所预计2019年内能正式颁布指引文件。
毕马威连续两年审阅在港上市企业发布的ESG报告质量,并提出主要发现及见解。针对上市公司2017年度报告,毕马威发现ESG的风险及相关性未被广泛讨论;ESG治理及董事会参与信息甚少;聚焦要事能力仍存在改善空间(43%的发行人没有表明已评估和识别重要的ESG议题);针对绩效需确保更为平衡的观点和更高透明度。此外,报告中披露的定量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以及对指标的诠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内地上市企业披露的报告中。
参考香港上市公司报告经验,对于解决内地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的问题,朱文伟建议:引入更加细化的《ESG指引》,为公司提供更加清楚的披露要求;提供行业补充指引,提升汇报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可比性;加强公司能力建设,确保自上而下进行充分的ESG培训和赋能;制定ESG战略及行动方案,以展示公司致力实现的目标;设置适当的ESG治理架构以帮助董事会监督ESG相关事项;参考市场及业界优秀实践,进行重要性评估;实施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识别需要关注的议题并纳入公司决策过程;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报告实施独立鉴证,以提升报告公信力。
我国已初步建立ESG信息披露体系,在ESG进一步提升方面,朱文伟建议,首先要考虑信息披露指引之间标准的一致性,减少上市公司准备不同监管机构报告的成本;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对上市公司ESG管理要求,包括加强ESG管治、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等;最后要加强上市公司的ESG能力建设,包括培训和提供报告工具等,给予其有效支持。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马原
责任编辑:常福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