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 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未改 进博会将巩固贸易关系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导读
“对全球经济形势不宜过度悲观。从全球看,即使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均回落至IMF预测的3.7%,也仍高于过去5年3.5%的年均增速,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轨道。”
备受关注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5日开幕。
进博会规格可谓“顶配”: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博览会上致辞,十多个国家元首确认出席,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并吸引了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中的200余家企业参展。
进博会将承载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理念,通过主动加大进口贸易,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在国际贸易摩擦成为全球经济增速阻力,并引发货币、资本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这一举措值得期待。
同时,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也在衔枚疾进。持股比例的拓宽、机构设立的松绑、业务范围的扩大等,在促使存量外资金融机构加大投资,进一步嵌入中国经济肌体的同时,也在吸引增量金融机构入华。
如何看待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国际宏观经济局势?包括进博会在内的一系列平衡国际贸易的举措,将如何影响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角色?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几何,影响多大?
就全球宏观经济、国际贸易、金融业对外开放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专访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力图呈现这位国有大行掌舵人的所思所想。中国银行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同时也是首届进博会“唯一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多元化出口市场,同时应更注重进口,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和结构优化。”陈四清表示,进博会将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形象,使各国都可以分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巩固贸易伙伴合作关系。
陈四清指出,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促进外贸平衡发展,积极扩大进口,市场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关税方面,我国近年来大幅降低了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今年四次自主降税之后,我国的关税总水平将由上年的9.8%降至7.5%。”
陈四清认为,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落实情况较快,“整体来看,外资银行目前仅在信用卡业务和衍生品交易业务上还需要向监管机构进行业务审批,在其他主要业务上已实现了放开或部分放开”,并预计外资银行在华布局将进一步扩大。
对全球经济不宜过度悲观
《21世纪》:今年以来全球贸易争端加剧,其中尤以中美贸易摩擦备受关注,IMF近期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从3.9%下调至3.7%,你对此如何看?
陈四清: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由去年的欧美同步复苏转向复苏分化。三季度以来这一态势更加明显。美国保持了较高增速,而欧洲、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则受到影响。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继续加息、缩表,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走强,叠加一些非经济因素,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给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基于上述因素考虑,包括IMF在内的部分国际组织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不过对全球经济形势不宜过度悲观。从全球看,即使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均回落至IMF预测的3.7%,也仍高于过去5年3.5%的年均增速,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轨道。从主要经济体看,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减税政策提振预期,今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长折年率达到4.2%,创三年以来新高;欧元区经济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改革取得成效,就业回升带动消费复苏;日本经济摆脱衰退,在国内需求增长助推下重拾涨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共同为全球经济增长起到压舱石作用。全球经济保持周期性复苏的态势没有改变。
我国外贸“朋友圈”会扩大
《21世纪》:在当前复杂的贸易环境下,中国推进了一系列加大开放的举措,包括超高规格举办首届进博会,你认为这一努力对改善当前贸易局面有多大效用?
陈四清: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贸易是全面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多年,我们对外贸易中着重开拓了发达国家市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多元化出口市场,同时应更注重进口,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和结构优化。尤其是在当前的对外贸易环境下,超高规格举办进口博览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口博览会将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形象,使各国都可以分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巩固贸易伙伴合作关系。
除举办进口博览会外,我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开放和进口的措施。2018年4月10日,习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我国在扩大开放方面将采取重大举措,表示我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将主动扩大进口列为扩大开放的四个重大举措之一,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了我国积极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促进外贸平衡发展,积极扩大进口,市场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关税方面,我国近年来大幅降低了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11日,我国对8000余种进口产品实现了零关税。今年以来,我国降低进口关税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今年4月、5月和9月先后印发四则公告,降低药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日用消费品和部分工业品进口关税水平。今年四次自主降税之后,我国的关税总水平将由上年的9.8%降至7.5%。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主动降低关税总水平等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表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同时将有效促进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
《21世纪》:在2018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行高层曾表示下半年中行计划为外贸企业提供不少于6500亿美元国际贸易结算服务,和1000亿美元贸易融资及保函授信支持。积极支持和引导国内企业优化国际市场格局,主动开拓东盟、中东欧、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业务。这一目标是如何与进口博览会相结合的?
陈四清:7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判断,提出了包括“稳外贸”在内的“六稳”工作要求。作为脱胎于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责无旁贷。正如你所说,中行管理层在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就支持“稳外贸”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进口博览会是国家积极向国际社会传递我国全面对外开放决心的重要舞台,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和贸易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银行将服务进口博览会作为我行支持“稳外贸”工作的重要抓手,举全行之力,做好综合服务支持工作。
为了服务进口博览会,我行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在境内外合计营销超过1400家客户,成功推动了众多知名企业与机构确认参加进口博览会。活动期间,我行共有36家境内机构和46家海外机构陪同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参加博览会,这些企业中不仅有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龙头企业,也有来自东盟、中东欧、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商业力量,我们为这些客户准备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我们还创新组织了有史以来最长时间、最大规模、最强效果的跨境撮合活动,这就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这些工作都将助力我国外贸国际市场格局的优化。
服务首届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并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我行将密切跟进进口博览会的各项工作成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双边贸易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外贸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我国外贸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银行业对外开放推进较快
《21世纪》:中国今年以来推进了系列加大开放的举措,也包括金融对外开放,你怎么预期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落地情况?
陈四清:今年以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表示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了未来中国金融扩大对外开放的多项举措,内容涵盖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近期,银行业开放多项举措落地:
一是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即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公司中外资单一、合计持股比例分别不超过20%、25%的限制,同时将外资入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的比例限制由49%放宽至51%,3年后不设限,这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是放宽设立机构的限制。近日银保监会代拟《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允许外资银行在华同时设立分行与子行,而根据此前的监管规定,外资银行不能同时设立子行和分行。
三是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2017年3月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发布《关于外资银行开展部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允许外资银行从事政府债券承销,并对外资银行从事财务顾问、代客境外理财、代客境外理财托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等业务,由事前审批制改为事后报告制。同时,人民币业务相关的开放举措也于近期落地,如取消外资银行申请人民币业务前需开业满1年的等待期,将外国银行分行可以吸收的中国境内公民的单笔存款门槛由100万元放松至50万元等。
四是简化审批流程,包括简化外资银行发行债务、资本补充工具的相关审批要求,简化高管资格审核要求,允许有多家分行的外国银行可由管理行授权其他分行使用其拥有的人民币业务牌照和衍生品交易牌照等。
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落实情况较快,预计外资银行在华布局将进一步扩大。2017年末,我国共有各类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达1013家,近15年来增长了近5倍;总资产达3.24万亿元,较2002年末的3000多亿人民币增长了近10倍;注册资本合计1738.4亿元,较2002年末增长了6倍多;累计实现的净利润相当于2002年的10倍。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整体稳健,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举措的陆续落地,外资银行也将积极加大布局,未来在华经营发展将会迎来更大的机遇。
《21世纪》:外资在华布局加快的同时,你认为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会有什么进展?
陈四清:近年来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银行业的海外布局。2017年四大行境外机构数量达1353家,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IIF统计,中国银行业跨境贷款规模达到了63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八,较2010年增长了5倍,同期美国、日本、欧洲银行业跨境贷款仅增长了13%、35%和5%。未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不断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首先,银行业“走出去”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机遇,中资银行业把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不断完善海外机构布局,提高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到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已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68家一级机构。未来区域布局将更加广泛、多元化。同时,银行业海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发展从加速布局全球网络的粗放式增长向优化业务经营和服务能力的精细化发展转型,综合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不断强化。
其次,非银金融机构“走出去”将有更多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健全、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非银金融机构“走出去”将不断加快。相对于银行业而言,证券、保险等非银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未来将继续发展壮大,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平常心看人民币国际化
《21世纪》:你怎么看当前贸易形势之下,人民币汇率表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陈四清: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在一季度前后形成明显分水岭。一季度小幅升值3.8%,二季度在美元走强影响下,人民币汇率转为贬值。为抑制外汇市场的顺周期行为,人民银行陆续恢复了一些宏观审慎措施,收到良好效果。9月下旬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又有所抬头。截至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二季度末贬值4.6%。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风险完全可控,外汇储备充足。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吸引外资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表明外资看好我国经济。未来随着金融市场扩大开放,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8年8月份人民币国际市场份额为2.12%,位列全球第五,较2月份上升两位,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提升。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境内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能源交易中心(INE)正式挂牌上市,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人民币的计价结算、投资交易、价值储备等功能也在稳步提升。
当然,从历史上看,一国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经历的曲折和反复要用平常心看待。人民币代表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影响力,也承载着中国力量。只要我们克服浮躁的心态,稳步前行,人民币国际化必将拥有光明的前景。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