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消息,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与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东北亚:深化改革、合作共赢”,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随臣发表演讲。
刘随臣表示,东北地区自然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突破,在全国工作大局中体现新担当。
此外,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影响。研究东北地区的土地问题,要把它融入到东北地区发展的大环境下去观察,放在全面振兴的历史作用中去研究。
以下为发言全文: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一定要致力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致力于稳定和保持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要求,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东北地区自然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突破,在全国工作大局中体现新担当。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东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8.36%,但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0.60%,基本农田占全国的19.14%,建设用地面积占全国的11.03%,林地面积占全国的14.36%。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影响。研究东北地区的土地问题,要把它融入到东北地区发展的大环境下去观察,放在全面振兴的历史作用中去研究。近年来,国家在土地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要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广泛借鉴,大胆探索,进一步加大土地制度创新与供给。
东北振兴的关键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围绕制造业改造升级和粮食生产下力气。土地制度创新要围绕这两大主题来做文章。
一是做好工业用地充分保障。发挥好企业用地(工业用地)抵押、担保、融资、合作入股等职能,降低技术改造升级的成本,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同时就东北地区工业用地转化为棚户区改造住宅用地、工业旅游及教学科研用地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还要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尤其是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和冰雪旅游的发展。
二是允许东北地区新增耕地指标,增加挂钩结余指标异地流转。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而我国新基础设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新增建设用地,且实施区土地资源紧张。建议通过科学论证,允许东北地区新增耕地指标、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纳入全国范畴,在全国范围内流转,发挥好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功能与优势。
三是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提高耕地保护能力建设。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大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借鉴其他地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基金、教育基金和保障房建设基金等措施,发展相关领域建设的经验,在土地出让金总量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耕地保护,提高广大农村集体和农民保护耕地的主动性,还可提高耕地等别及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打牢东北大粮仓的基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四是探索东北地区生态空间异地补偿。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通过有计划的生态建设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用新增生态空间抵消其他区域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空间的损坏。建设新增生态空间用来异地补偿,要采用有偿使用方式,做到建设保护者收益、破坏占用者补偿、享用获益者付费的市场要求。
五是赋予东北地区更大的土地管理权限。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法律规定范围内可以授权的审批权全部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在京、津、沪、苏、浙、徽、粤和渝等八个省市开展试点。落实了中央“放、管、服”的要求,既坚持了依法办事,保持法律法规的稳定,又坚持了问题导向,有力的推进了土地制度的创新。鉴于东北振兴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至整个东北地区,更好的提高土地审批和利用效率,用土地制度的创新更好的保障和促进东北振兴。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