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率划定新红线 金融机构忧其“杀伤力”

民间借贷利率划定新红线 金融机构忧其“杀伤力”
2020年08月21日 03:18 证券时报

  原标题:民间借贷利率划定新“红线” 金融机构忧其“杀伤力” 来源:证券时报

  官兵/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靴子最终落地。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以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以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LPR3.8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较过去的24%和36%大幅下降。

  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修改的背景是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受压力,融资成本高也是重要原因,设定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有现实意义。

  但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民间借贷利率规范的是民间借贷市场,但是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银行信用卡业务等在相关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地方法院主要参照适用上述法律条文,因此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的大幅下调,将对不少利率高于15.4%的非银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冲击。

  因时而动

  保护上限大幅下调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会备受关注,新闻发布会的直播软件和网站一度因为观阅人数太多而卡顿。

  民间借贷是除以贷款业务为业的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以资金的出借及本金、利息返还为主要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法律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贺小荣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新《规定》”),正式调整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新《规定》”决定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促进民间借贷利率逐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以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LPR3.8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较过去的24%和36%大幅下降。

  为何司法保护上限确定为LPR的4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庭长郑学林解释,这主要考虑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的历史沿革、市场需求以及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等因素。2015年9月1日施行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原《规定》”)也是将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作为考虑利率保护上限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贺小荣表示,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活动,确保民间借贷平稳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必然会逐步下降,民间借贷的利率也将伴随着国家普惠金融的拓展而逐步趋于稳定。

  马太效应

  金融行业难逃冲击

  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的修改,尽管规范的是民间借贷市场,但对于一些科技实力弱、资金成本高、借款利率较高的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甚至银行信用卡业务都产生较大影响。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司法解释关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规定,不适用于金融机构,但地方法院经常以此来约束金融机构,不同的各级法院立场、裁判不一,给金融机构带来困扰,希望最高法院就此进行强调,并形成对地方法院的统一指导,减少因执行尺度不一给金融机构带来困扰。

  “利率调整对消费金融公司冲击比较明显,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整体行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客群受到非常大影响,消费金融产品的定价高于银行,希望监管部门在调整利率上限的时候可以多方面听取意见。”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不少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都贴近此前的24%之保护上限,例如包银消费金融在支付宝中的“包你贷”利率为23.94%,微信中的“微粒贷”利率为16.42%,不少银行的信用卡透支取现利息按万分之五计算,即达到年化18.25%,均远远高出基于“新《规定》”的15.4%的司法保护利率上限。

  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程雪军博士对记者表示,按照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方面需要积极肯定“新《规定》”的重大价值,它贯彻落实《民法典》关于“禁止高利放贷”的原则精神,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推动民间借贷利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程雪军表示,另一方面,“新《规定》”也会带来较大的冲击:一是信贷可得性变难。借款人在市场上得不到足够的信贷,信贷供给出现紧缺,加剧资金供需紧张关系;二是信贷违法性加剧。民间借贷从地上转向地下,地下钱庄、影子银行可能更为活跃;三是信贷营利性变小。以消费金融为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目前消费金融行业资金供需紧张,资金成本不断高企,倘若贷款利率上限下行为LPR*4,会继续压缩消费金融机构的盈利,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亏损,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的经营将难以延续。

  一位互联网民营银行高管则表示,参考LPR的4倍,利率相当于借呗、花呗目前利率下限,也远超过银行信用卡取现利率,这样的话,头部平台的几千万用户借款可能都出现违规行为。

  他认为,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的下调,可能会在金融领域出现马太效应,金融机构对优质客群的竞争加剧,非优质客群因为成本较高,需求会由地下钱庄承接,小微企业由于融资渠道少,融资难题依旧难以解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7 奕瑞科技 688301 119.6
  • 09-07 爱克股份 300889 27.97
  • 09-04 华业香料 300886 18.59
  • 09-04 浙海德曼 688577 33.13
  • 09-04 拱东医疗 605369 31.6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