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工商银行
作者:陈四清
编者按:
银行的治理,是秉持初心、尊重规律,在实践和思辨中不断探索经营管理的科学策略和务实方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商业银行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需要洞察本质、综合平衡、守正创新,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和谐统一。
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对商业银行经营要素、发展规律和管理之道进行了认真思考,总结提炼成十五组关键词,并对十五组关键词进行了展开分析。
十五组关键词分三期连载刊发,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本期为第十一组至第十五组关键词。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
摘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包罗万象、纷繁变化,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创新变革时代,做好银行经营管理,更需要不忘初心、洞察本质,回归最基本的经营要素和发展规律,回归最基础的管理之道和底层逻辑。笔者履职银行业较长时间,在实践中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道有所感悟,总结和提炼了十五组关键词。这十五组关键词也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些基本范畴和若干关系,正确认识、正确处理有利于做好国有大行的各项工作,从而更好地落实金融工作“三大任务”和促进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十一组:品牌、文化、创新
银行经营发展,需要软硬结合、刚柔相济。不仅要有资金、资产、资本等硬实力,也要有品牌、文化、创新等软实力。软实力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和沉淀,而一旦形成,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难以拷贝复制。软实力是一家银行从优秀到卓越、从“高原”到“高峰”,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一、品牌
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度,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最早的出现就是为了加深识别与记忆,吸引受众,建立影响。
银行做好品牌工作,要克服三个认识误区,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克服“对品牌投入可以缓一缓”的认识误区,处理好品牌资源配置与价值回报的关系。很多企业习惯于把资源配置到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能立竿见影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实际上,在客户更加重视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的时代,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营销力是惊人的。换句话说,今天在品牌建设上资源投入所取得的边际收益会越来越高,其投资属性越来越突出。
二是克服“品牌可以依附于业务发展自动生成”的认识误区,处理好品牌工作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品牌工作可以通过业务发展来促进,但决不能以业务发展代替品牌建设。品牌工作有自身特定的规律,必须尊重规律,兼顾即期与长期、战略与战术。
三是克服“品牌是特定部门特定人的事情”的认识误区,处理好品牌工作各司其责与形成合力的关系。品牌的根本是“承诺”和“践诺”,银行应着眼于目标品牌的建设,让客户对银行的服务与产品承诺产生信任和依赖,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因此,品牌建设渗透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每个机构、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二、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经营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及企业形象的总和。具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精神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素和核心特征,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基本理念等。二是制度文化。这是企业价值取向的固化,是员工行为的对照标准,包括各种规范、制度、流程、准则等。三是物质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形象,也是社会公众感知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括员工着装礼仪、企业识别系统、产品、广告等。文化是试金石,校验着银行人;是磨刀石,打磨和塑造银行人;是磁石,吸引和凝聚同路人。
银行应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传承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一是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企业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用文化理念和文化形式,促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创新拓宽党建工作渠道和内容,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公司治理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以企业文化的落地深植,促进治理能力的提升。三是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经营管理。推进文化理念与战略规划、愿景目标、制度体系的对接,以文化力量团结和激励队伍,引领和支撑现代金融企业建设。
三、创新
创新是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和环境。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在所有创新活动中,科技创新居于突出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
银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要因势而谋,顺应宏观大势,把握市场形势,洞悉科技趋势。要以敢为天下先、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的局限,对事物做新思考、对结构做新调整、对工作做新谋划,灵活务实地找到适合自身的创新转型之路。同时,要避免为创新而创新,避免偏离航道和超越边界的“伪创新”,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品牌、文化、创新,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在本质上一脉相承,相互渗透影响。品牌主外,传播文化;文化主内,滋养品牌;创新打通内外,为品牌、文化赋能。对一家企业来讲,文化负责“腹有诗书”,品牌负责“气质自华”,创新负责“与时俱进”。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品牌就是形象,文化就是灵魂,创新就是能量。企业有什么样的创新气质和文化底蕴,就表现为什么样的品牌个性。要通过创新基因的注入和企业文化的塑造,撬动广大客户对银行品牌的“认同感”与“情感共鸣”,致力于成为客户首选银行和满意银行。
第十二组:员工、人才、领导
员工、人才、领导,都是银行宝贵的人力资源。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发展的最大变量。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做好人的工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没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没有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员工队伍,银行不可能面向未来、创造未来。
一、员工
员工是银行的主体,是发展成就的创造者和书写者。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也成就员工。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总量合理、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凝人心、集众智、促发展,实现员工与银行的共同成长。
要向员工赋能。根据员工职业发展特点,建立分阶段、多样化的培养机制,培育挖掘员工内在价值,增强“兵对兵、将对将”的市场拓展能力。要向岗位赋能。岗位的“专”与“通”是辩证关系。对银行本部而言,可适当多一些专岗,突出专业性、精深化要求;对经营机构而言,可多设通岗,更多强调岗位的通用性和职能的综合化。要向管理者赋能。加强各级管理者做员工工作的能力培养,使直线管理者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伙伴。
二、人才
人才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必须着眼实施人才强行战略,建设人才高地,让良将如云、群星璀璨。
一是选好人。“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要树立“大人才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育好人。培养一批能够引领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升级的“尖刀型”人才,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人才,一批创新水平高的金融科技人才,一批敬业和专业的“大行工匠”,一批战略条线的“种子选手”。育才造士不能“放养”,要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既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又加大实践锻炼力度,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经风雨、长才干,锻造烈火真金。三是用好人。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重点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实实在在的业绩,看在专业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作用、贡献。重视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
三、领导
领导是银行的领路人、带头人,发挥着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等作用,促进实现共同目标。领导的格局、视野、责任、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银行发展。要按照“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要求,建设好银行机构领导人员队伍。
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和专业素养。选什么样的领导人员,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是硬杠杠。首先要看在政治上是否忠诚,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否真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站得稳、过得硬、靠得住。同时,要讲专业化。“工贵其久,业贵其专”。银行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银行领导人员必须注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打造,善于以专业视角作出专业决断,以专业底蕴把握工作规律。二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着眼银行未来发展对领导干部数量、素质和结构的需求,做好科学规划、提前储备和统筹使用,防止急用现找、降格以求。重点是选优配强“一把手”,进一步优化班子的年龄和专业结构,使班子成员能够相容互补,提升班子整体功能。三是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坚持宽视野发现、多维度培养,确保银行发展代际传承、后继有人,基业长青。
员工、人才、领导这三个主体,在银行经营实践中是内在统一的。领导来源于员工,员工人人皆可成才。从更普遍的员工范畴来说,领导和人才都属于一家企业的员工,只不过是职责分工不同。而且,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三个主体可以相互转化、互相成就。对银行经营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调动起不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事在人为、人人有责。
第十三组:激励、约束、监控
激励、约束、监控,是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某种意义上,激励和约束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企业经营中总是同时存在,明确了规矩和边界。激励解决动力问题,约束解决平衡问题,监控为激励和约束提供有意义的依据和反馈。
一、激励
激励就是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实现组织目标。通俗地讲就是用对人、做对事、分对钱。激励有不同的划分种类,如长期激励和即期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
“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要落实好党中央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在银行内部建立崇尚实干、主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一是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这是最重要、最根本、最管用的激励。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激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二是注重强化精神激励。“凤非梧桐不栖”。在重视发挥薪酬作用的同时,银行要通过政治引领、事业感召、平台吸引、荣誉表彰、教育培训等手段,写好用事业、用感情、用文化激励人这篇大文章。三是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二、约束
约束就是制约和限制,使人的行为不超过必要的界限,可以理解为反向的激励。商业银行的约束,包括自我约束、市场约束、法律约束、监管约束等。
银行强化自我约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治理约束。健全“三会一层”有效制衡机制,确保决策科学、监督有效、执行有力,提升内部治理效能。二是强化制度约束。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让制度落地。各级领导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作制度执行的表率。三是强化系统和流程约束。通过系统硬控制和流程硬约束,防止人情代替制度,习惯代替约束。四是强化自律约束。通过抓好教育引导,变“不能”为“不想”,让外在约束转化为行为自觉。
三、监控
监控就是监督和控制,掌握动态,预警纠偏,是银行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银行的监控,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两种手段、两种视角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银行有效的监控要突出六个关键词。一是全面。做到监控全覆盖,业务创新到哪里,机构延伸到哪里,监控就要覆盖到哪里,不留真空地带。广撒网,细捕鱼,摸清底数。二是精准。聚焦重点领域,精准配置监控资源,精准揭示风险隐患,提高监控效率和工作价值。三是穿透。加强对业务嵌套、杠杆率、底层资产、交易对手、子公司、境外机构等关键要素的穿透监控,把“看不清”变为“看得清”,避免形成藏匿风险的“黑箱”,防止“遗漏风险”和“疲劳风险”。四是闭环。构建完整的监控链条,形成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报告、处理、整改一体化“闭环管理”。五是智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加快监控理念、技术手段、作业模式的创新,让“智慧监控”引领专业能力跃升。六是从严。适应国内外金融监管强、严、深、精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内部监督的严肃性,敢于质疑,敢于说“不”,敢于碰硬,敢于揭短,拒绝“好人主义”和“父爱主义”。要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从严治行,以全面从严治行推动银行各方面工作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
激励、约束、监控三个要素都和行为有关。激励是行为的推动力,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约束是行为的限制力,相当于“刹车”。监控是对行为的监测控制,相当于“雷达”。三者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制度安排,解决“要干什么、在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的问题,既为银行发展筑起抵御风险的屏障,又可以提高经营活力和管理效率。
第十四组:严管、厚爱、协同
严管、厚爱、协同是银行干部管理和内部治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严管保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厚爱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协同出生产力和战斗力。
一、严管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培养一名好干部,如同培育一棵树苗,要植好根、扶正身,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真正严到位、管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最需要监管的领域。这是由金融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金融是一个特殊行业,掌握着稀缺资源和庞大资产体量,风险点多面广,必须强监督、严管理。要坚决防止金融“例外论”“特殊论”,金融领域干部是党的干部,必须从严管理。
首先,要明确管什么。管政治。突出加强对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的管理监督。管思想。持续抓好思想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管作风。锤炼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把从严从实要求落实到干事创业做人各个方面。管纪律。强化纪律意识和纪律约束,使监督管理有力度、纪律约束有硬度,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其次,要明确怎么管。管好关键人。重点是把“关键少数”、关键岗位人员管住管好。管到关键处。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环节的监管,加强对银行风险易发高发及易受外部“围猎”侵蚀领域的监管,防止出现监管“飞地”。管在关键时。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等重要时点的监管,防止违规决策、“拍脑袋”决策。管住关键事。加强对贷款发放、资产交易、招标、采购、第三方合作、不良资产处置等事项的监管,防止利益输送、谋取私利。
第三,严管也要讲协同。对干部的严管,要形成协同和整体效应。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管理贯通起来,把日常管理和关键时刻管理结合起来。
二、厚爱
严管不能忘了厚爱。刚性约束强调的往往是底线要求,要真正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激发出来,既要有管理的硬度,也要有关爱的温度。关心爱护员工,是党的优良传统。193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5条爱护干部方法。第一是指导他们,第二是提高他们,第三是检查他们的工作,第四是帮助犯错误的干部改正错误,第五是照顾他们的困难,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持政治上鼓励、工作上支持、能力上培养、经验上历练、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增强干部员工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者解除后顾之忧。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健全薪酬保障体系,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人文关怀和柔性管理,使员工安心、安身、安业。特别是,对广大基层干部员工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把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帮助干部员工在负重前行的同时,也能轻装上阵。
三、协同
协同是指银行各业务单元和资源要素之间通过统筹协作,实现共同目标或放大整体效能。从理论逻辑看,万物皆有联,无物可孤存。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特性,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散、普遍联系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从实践逻辑看,随着银行规模不断增长、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管理半径不断扩大,其内部业务单元增多、分工细化是必然趋势。对内降低协同成本,对外加强协同,成为银行发展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银行的职能部门来讲,既要扫好自身门前雪,又要清理他人瓦上霜。
打好“协同牌”,下好“联动棋”,发挥好整体合力,要着眼“三讲”。一讲格局和眼界。一个手掌,摊开是“五个指头”,握紧才是“一个拳头”。在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价值链效应日渐增强的情况下,任何机构、任何条线都要有“协同”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算大账、算整体账,共同攥紧“拳头”。二讲体制和机制。在联动上不能光靠思想自觉,还必须有机制性安排。三讲策略和方法。在协同中,也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抓整体协同,也突出协同重点,找到解“疙瘩”中的“线头”,牵住“牛鼻子”,带动全局。
严管和厚爱是辩证统一的,严管是最大的厚爱,厚爱的前提是严管。但无论是严管还是厚爱,都必须讲协同。通过协同,严管和厚爱能够有效联动,互相促进,更好地发挥正向聚合作用,既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也进一步促进金融事业发展。
第十五组:初心、使命、理想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解决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人、担什么责的问题。
一、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初心是党魂,是情怀。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党的初心和党员初心是统一的。党的初心召唤、引领、凝聚党员初心,党员初心承载、支撑、汇聚党的初心。银行党员干部要“以党心为我心”,把党的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心心相印”,以此汇聚起践行初心、推动党和国家金融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使命是责任,是担当。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人民融为一体,形成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其中,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银行要做有家国情怀、有奋斗理想的企业,把自身愿景目标、把每个员工的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既敢于有梦,也勇于追梦。梦想不是等来的,不是盼来的。在这个金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只有保持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保持舍我其谁的担当,才能激流勇进、勇立潮头,书写圆梦的精彩篇章。
二、理想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看能否守初心担使命。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只有不断培植精神家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牢记党的宗旨,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必须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银行是服务行业。银行践行宗旨意识,就是要在服务客户、服务基层、服务员工上持续用力。要做到心中有民,坚持群众立场,在创造性抓好政策落地中,增民利、得民心。要做到实干为民,在实践中“上山问樵,下水问渔”,多问计于客户、问计于员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为基层减负赋能。要做到创新惠民,积极适应和引领客户需求,破解为民服务难题,建设人民满意银行。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必须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金融是国之重器。要围绕金融工作“三大任务”,以初心定向,以恒心护航,以担当承载使命,以奋斗实现理想。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要坚持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促进创建良好的经济金融生态。要加快改革创新,在大变局中开创经营发展新格局。
初心是使命的价值本源,使命是初心的实践归宿,初心侧重精神认识,使命侧重客观实践,二者相依相随、形影不离。理想信念则是筑牢初心使命的根基,使党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落实于行。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理想如炬,共同汇聚起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磅礴力量。(全文完)
原文发表于《现代金融导刊》2020年第6期
责任编辑:潘翘楚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