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月信贷超预期增长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国辉
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创历年同期最高。4月末M2同比增速11.1%,较前值提高1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冲了疫情影响,前期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效果正在持续显现。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发挥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内部管理和考核政策,增加贷款投放。在各项经济数据下滑的背景下,信贷投放力度明显放大,金融数据逆势增长,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
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多增6818亿元,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3.1%。
信贷超预期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经济增长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首先,贷款增长较快反映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逐步恢复,推动信贷需求改善。这表明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各项经济活动正在恢复。
从信贷的结构看,4月信贷投放整体转好,各部门需求呈现均衡转好态势。4月新增非金融企业贷款(含中长期贷款、短贷和票据融资)9395亿元,约占当月新增贷款总额的55%,同比多增6115亿元,占当月贷款同比多增规模的90%。从期限结构来看,4月新增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环比少增6979亿元,同比多增3391亿元;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少增4096亿元,同比多增2724亿元。居民贷款方面,4月居民短贷同比多增1187亿元,反映居民消费活动逐步恢复;同时,4月房地产市场也有所好转,支撑按揭贷款需求,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24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总体上看,在房地产政策基调不变的背景下,与企业贷款相比,新增居民贷款同比增速较为温和。
第二,贷款增长较快反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顺畅,市场机制运行良好。在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利率约束得到进一步缓解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投放的意愿和能动性较强,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前期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贷款增长倍数于央行投放的流动性,解决实体经济实际困难。
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一季度央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可支持3.5元的贷款增长,是1:3.5的倍数放大效应。
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较好,也构成了央行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的底气。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全球疫情蔓延下,海外主要央行快速降息甚至实施无限量化宽松,但中国央行重申维护正常货币政策地位,彰显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定力。其底气,正是来自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增强,近两月的信贷社融数据,可以作为政策效果的最好注脚。
第三,贷款较快增长可以提高企业和居民购买力,从供需两端支持经济发展。现代银行货币体系下,贷款创造存款,货币就是贷款创造出来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目标就是为了增加贷款进而增加货币。广义货币M2就是现金加上企业、个人和其他存款,4月末M2同比增速11.1%。存款增加意味着货币增加,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压力,企业可以去投资、组织生产、增加就业岗位、发放工资等等,居民可以去消费、增加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逐步体现出来。4月M1同比增速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达到5.5%,与上年同期相比也加快2.6个百分点,为近22个月以来的最高增速。王青认为,4月M1增速上行,一个重要原因是伴随当月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快,企业等微观主体活动增强,活期存款多增。
同时,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结构全面开花。4月社融增量为3.09万亿元,也创历年同期最高,同比多1.42万亿元,远超季节性表现,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其中,表内贷款、表外融资分别同比多增8708亿元、1446亿元。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流动性充裕带动债券发行利率走低,加之疫情背景下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发债来缓解流动性压力,4月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继续保持同比高增,当月企业债券融资环比少增804亿,同比多增5066亿元。王青表示,考虑到4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源自企业贷款,这进一步印证当前资金正大量流向企业,各项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的效果正在体现。
总体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相适应,高于受国内外疫情冲击的实际经济增速,有助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升至潜在增速附近,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形成。
责任编辑:张缘成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