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12日消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今日在上海举办“外滩沙龙·SHIFD·NIFD 季度形势分析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磊出席并发表致辞。
刘磊表示,房地产价格是金融周期里面非常关键一个变量。居民部门杠杆率也是金融危机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居民的债务和房地产价格联系在一起,而房地产价格本身又是和金融衰退金融周期联系在一起。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刘磊: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三季度形式和宏观杠杆率。刚才殷剑峰老师说科创板我想说几句,我也是有切身感受我上个月的时候打新,中了一个科创板,当时这个科创板发行价格是60倍市盈率,当天涨到300%,我现在想起来都是有一点触目惊心,心有余悸,200-300之间我就赶快卖了,现在想起来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么高市盈率竟然市场当中有人买有人接盘,接盘的时候大家肯定是相互之间认为对方估值体系或者是投资规则有问题。但是实际上真的是,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实际上我自己觉得是有一些问题。这个东西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一个研究,就是我们实验室殷剑峰理事长,他推出中国资金流动报告,季度报告。从这个资金流动上面,实际上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流入资本市场和流入股市资金是多少,实际上客观决定了市场好与坏或者是未来一段时间边际上走势。所以我觉得关键无论是科创板还是A股市场和整体上资金流动,整体上资产和负债都是有关的。
我今天分享的宏观杠杆率实际上也是资金流动一个客观结果。宏观杠杆率最近一两年之内大家讨论比较多,然后我这个报告分四部分,首先是介绍一下目前现状,后面几部分实际上想深入,如果时间够就讨论一下,关于债务本质中国为什么杠杆率这么特殊的结构和水平。这种情况下结构性去杠杆应该采用什么样政策选择,这是目前三季度宏观杠杆率情况,目前我们估算整体上三个实体经济: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加起来是250左右,右边是国际清算银行给出来主要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差不多,和美国比较类似,但是小于英国和日本,高于德国。我们现在杠杆率水平,最近几年增长是比较快,2017年之前斜率比较高,目前绝对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比较中游。
居民部门左边图是我们自己估算杠杆率在50%-60%。右边是国际清算银行估算,可以看到金融危机之前蓝色和紫色是美国和英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趋势,用十年时间涨了40个百分点,根据我们现在估算2008-2018年十年当中中国居民是接近40%,每年上升和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和英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非常相似,由于这个原因目前无论是媒体还有政策决策机构对于居民部门杠杆率是非常关注的,关注焦点并不是在于水平绝对值高而是过去十年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幅度比较大。
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原因实际上从图片当中可以看出是和房地产价格基本上是同步,放三个国家,美国、中国、瑞士,这几个国家房地产价格增速和居民债务增速是同增同减,学术文献当中有研究,更多研究是认为是一个因果关系。更多原因是债务是房价上升原因,房价上升又反作用于债务使居民债务上升。
房地产价格是金融周期里面是非常关键一个变量,为什么居民部门杠杆率是金融危机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居民的债务和房地产价格联系在一起,而房地产价格本身又是和金融衰退金融周期联系在一起。
这个图片是国际清算银行一篇论文,报告里面画出来美国,上面图蓝色部分是总体债务,全社会信用规模和GDP杠杆率,绿色是资产价格水平,可以看出来规律性是非常明显,87年股灾以后房地产价格首先见顶,然后债务规模继续上升,隔两三年见顶回落,后面是08年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和总的信用规模是有一个滞后关系,并且滞后关系在历次都是有明显关系。下面图是衰退过程当中,房地产价格见顶以后,信用规模见顶之前,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是宽松的,这导致总的杠杆率是保持稳定的,因为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但是实际GDP增长就是整个经济增长水平在下降。下面是利率水平一个是GDP,阴影阶段价格见顶之后,整体杠杆率见顶之前有一个明显规律,货币是宽松的,本身经济增长形式宏观经济衰退,这一点实际上我们自己做过一个研究,用十几个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1870年-2016年分析杠杆率周期都有这个规律。居民杠杆率下降政府杠杆要补上去,保持总体杠杆率稳定,最终实现杠杆率结构化转移,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金融周期本身见顶。这个图是英国表示规律相同,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房地产价格,居民杠杆率本身对于金融周期,对于金融衰退是很好预警指标。
除了一般性规定,具体到我国还有特殊性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特征和约束,这个图是中国和其他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比较,用居民负债比上一些流动性最强,安全性最高金融资产比例,可以看出来黑色线是中国,仅仅高于日本一部分,但是低于英美日德。体现中国特殊金融结构,居民部门借款增加、杠杆率上升,金融资产部分也是上升。2008到目前有一个斜率,实际上我觉得和目前居民资产持有结构有一定关系,有一部分居民存款和现金流入影子银行,流入银行非保本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实际上可能和货币型公募基金和存款比较类似。所以说从这个结构来说,虽然说中国居民杠杆率现在目前上升比较快,从存量结构看,问题就是没有我们想像这么严重。
一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来是完全不同两种状态,居民部门储蓄率中国和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中国大部分时间是35%-40%,这一部分储蓄形成了大量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形成金融资产,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又有很大一部分,这个比例更大,就是投入到流动性比较强,固定收益类,还本付息这一类资产,比如说存款、公募基金,构成了中国特殊金融结构。讲一下我自己的感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包括科创板和其他主板市场,实际上我自己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来自于居民部门金融资产配置,中国虽然有更高储蓄率,但是很多金融资产没有流入资本市场,最后是都流入到银行,并不是流入影子银行,而是流入传统银行或者是银行影子,这一部分钱用商业银行转移到银行影子。因为本身资金来源是这种固定收益型,所以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发达性弱于其他发达国家。殷剑峰理事长是这方面中国最权威专家,关于影子银行和银行影子定位,这是中国比较重要一个事实。
国家统计局给出来的各个部门金融盈余和金融赤字,另一个侧面可以说明问题,它是一个流量概念,每一期每个部门金融赤字一定等于另外一个部门金融盈余,整个全社会来说一定是借钱是另外一个人储蓄形成一部分资本积累。中国居民部门之所以形成这么大一部分储蓄以及金融资产,实际上来自于盈余,这一部分盈余借给谁?就是非金融企业,这实际上侧面说明中国为什么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超过其他国家在150%-160%。居民杠杆率虽然高,但是居民储蓄和净资产也是高于其他国家。从这个图中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关于居民杠杆率虽然说现在目前对应金融风险不是很高,但是仍然是对宏观经济有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左边这个图是居民杠杆率变动和消费水平变动散点图,会看出来是正向变化,这一点和我们大家常识和日常生活感觉很类似,信用宽松经济增长压力小,经济上升动力强,这是都有这种感受。为什么杠杆率对经济有负面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大量学术文献认为杠杆率过高过快上升都对于经济增长有影响,左边是当季影响,右边是滞后期T+1到T+5,当季促进,滞后期影响是负的。失业率和经济增长是一个问题正反两面,左边是美国各个州水平,右边是全球水平。02-07年居民杠杆率变化和07-10失业率变化是正向作用,居民债务增长会抑制宏观经济,以至于使失业率上升,这是目前为什么关注居民杠杆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里面说明一个机制,为什么债务最后会拖累经济增长,实际上通过这个图可以明显表达出来,每年新增债务对于GDP一定是正向促进作用,右边图还本付息负担,新增债务肯定是当期一定是促进增长的,但是当这笔增债务形成存量,从流量形成一笔存量之后,会形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本付息负担,而这种负担会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通过一个边际消费倾向使可支配收入下降导致消费水平下降,所以说如果从机制上考虑还是需求侧影响,需求侧影响是更大的,居民债务对于经济长期影响是还本付息,这一点有一定政策含义,如果想降低影响,一个是降低居民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分化一定是可支配收入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人变化比较少。再一个是降低实际利率,居民承担利率,如果做到这两点,保持杠杆率一定水平之下对于宏观经济影响会更小一些。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情况,从2008到现在其中只有两个季度是上升,整体上是下降,就是企业平稳去杠杆阶段,右边是国际比较,可以看到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是160%左右,是高于其他国家,最高日本现在也是仅仅超过100%水平。我们国家可以说在全球水平比较高。非金融企业水平杠杆率为什么这么高?实际上有很多结构性问题。最近一两年2017年以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原因,除了贷款之外其他这些包括信托委托,银行表外资产都是在下降,甚至于2018年以来出现绝对水平下降,不仅仅是对GDP比例,这个实际上是促进两年以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们的分析是认为它实际上侧面反映金融去杠杆。有很多定义但是我们认为一个更理想定义是金融部门本身内部资产负债关系,内部资产负债链条结构。过去实际上是很多债务是通过银行影子放出来,是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商业汇票,甚至是其他信托、收益权,是这些方式把资金放给传统的银行部门,受到限制产业和企业。但是2017年监管元年,通过资管新规,以及严格限制政策套利,套利使得银行影子下降,非银行金融部门资金下降,导致整体金融部门杠杆率下降,这是导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主要原因。
非金融企业实际上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高,大概是160%水平,实际上这里面很重要是结构性因素,这是一个估算,国企债务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已经是67%以上,始终是超过65%2018年以来,这个水平是比较高,右边图是一个比例,客观反映我们估算结果,是城投债占整体非金融企业债券中占比是40%左右,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存量是40%左右,城投债占非金融企业债务大概是占一半左右,所以大致水平是60%、70%之间,这是国企债务占到整个非金融企业占比。所以从结构性来看可以适当理解刚才为什么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国际上比较高,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这个原因。
根源是来自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显性债务比较低,目前估算是40%左右,国际清算银行是50%多一些,相差不多,政府债务可以看出来绝对水平低于这些其他国家,中国政府债务很重要的特征,他始终承担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作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谁应该承担宏观调控,尤其是逆周期调整作用,中国过去十几年以来,始终是地方政府承担作用比较强,可以看出来09年到现在周期性规律非常强,15年下行压力比较大,现在民意GDP是调整过是7%左右民意增速,15年初是达到5%,宏观下行压力比较大,对于43号文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出现一段时间停滞,甚至是允许平台参与PPP,比如说不能降低对平台后续融资,19年以来又出现反复,最开始年初有一个隐性债务滞缓,后来中办国办发通知要求,允许专项债做一定比例项目资本金,实际上可以看出来地方政府债务在宏观调控中,在逆周期调控中,实际上始终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多少?总体来说现在学术界有3种估算方法,一种是融资主体来估算,包括从地方政府本身,从融资平台、PPP、政府性基金,从融资主体本身估算水平。一种是融资工具,贷款、债券这些不同融资工具估算。再一个是政府缺口,支出减收入,无论什么形式一定是政府债务体现。左边图是三种不同估算方法大概结论差不多,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和隐性加一起是50-60万亿左右,如果这样算隐性债务是40%占到GDP40%,如果这样的话刚才政府部门杠杆率从160%下降到100%左右,这个时候和其他一些国家,和美国和英国比较接近。
第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我想讨论关于中国政府和西方政府明显区别,这个图是李老师去年2018年底出的一本书,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结论,一部分涉及政府资产和负债以及政府净资产规模国际比较。黑色是估算出来中国政府净资产,其他是英日美德,这是两种类型政府,中国政府虽然隐性杠杆加上之后与其他国家政府债务率差不多,但是政府资产这一部分是明显不同的状态。中国政府借很多债是形成资产,形成了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基础设施在内大量资产,是有资产支撑。西方国家更多是一种消费型政府,公共服务类型政府,他政府收入和支出是持平。
这两个指标是说明类似的问题,左边是构造政府净债务,目前中国政府债务减去流动性最强一部分减政府财政存款和机关事业单位存款,这个减去可以看到2015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零之间,政府存款和政府债务,这里面不包括非金融资产,只是金融资产里面存款部分,基本上相当。右边图是每年新增债务和新增存款类资产比较,都说明同样一个问题,中国政府虽然有一部分债务,把隐性放进去这一部分问题有一些看起来有问题,考虑资产方这个问题和西方又是不同。这一点我们觉得是可以从资金流量表角度,可以常清晰看出来,中国政府不同。
资金流量表每年都有,结论都差不多,政府资金来源大概是包括四部分,一个是政府本身增加值,一个是税收,一个是社保收入,一个是财产性收入,中国财产性收入2015年是0.3万亿,这个水平占比比较高。资金运用方有很大一部分是3.77万亿是资本形成,政府用这一部分来源资金实际上很大一部分进行投资,是政府本身投资,这是生产型政府重要的特征。比较一下这是美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一起形成的广义政府,资本形成政府投资,它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里面都是占的比例比较小,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一点是清晰表明中国政府和西方政府不同。资金来源里面财产收入占10%,资金运用里面投资占18%。财产收入中国9%,其他国家没有超过5%,日本是4%,中国大量资产上形成僵尸资产,僵尸基础设施并不是有太多经济效应,但是如果做一个国际比较,中国政府财产性收入和西方国家比起来有很大不同。
目前关于地方政府,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表外债务,隐性和显性债务都有一定问题,我做一定补充,地方政府债达到21.1万亿,绝对规模也是21.1万亿,占债券市场21.1%,已经成为除了金融债之外最大品种,地方政府债比例比较多。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中国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之前状况,置换之前与其他国家比较类似,银行贷款占主要部分,债券是很小一部分,置换以后2017年,主体是地方政府债券。19年置换过程已经完成了,政府承认这一部分显性杠杆基本上除了几千亿之外,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债券。所以结构上差距是和其他国家有一个明显不同来源非常单一,这是银行法和预算法约束,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不能找银行借钱。发的债券在谁手里持有?实际上很明显规律95%以上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银行手中持有换手率非常低,低于国债以及其他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也低于其他国家换手率水平。导致结果,银行买到手中债券实际上本质并不是债券,而是类似于贷款,本质是商业银行给地方政府贷款,这一部分贷款是以债券形式存在,出现流动性紧缩和危机,有很低换手率,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其他主体很难接收这一部分债券规模,导致流动性隐患和危机,实际上是被隐藏在目前地方债当中。
第三个问题,地方债无论是估算还是IMF测算都是目前总规模和水平是不够。左边是IMF估算,用了一个增货财政赤字水平每年10%,右边是我们自己测算,与IMF结论相同,政府性支出包括投资平台,融资平台做的投资资金缺口,卖地收入减去,卖地收入和债类似,并不是可持续资金来源。所以说如果按照这种水平,假设估算是对的,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缺口实际上我们感觉是有限的,后门堵的比较严重,前门开得不够。
这是日本一个经验,资金来源多元化角度是四个来源,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占整体GDP35%,2018年末是35%,包括地方政府可以发债券可以向银行贷款,可以中央政府发债券支持地方政府一部分,可以发行GFM是地方公共团体金融机构,是这样一个机构,通过发行机构债,把这一部分债筹集资金带给地方政府,类似于中国国开行,但是规模和占比比国开行大得多。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李老师在今年中国金融中有一篇论文实际上结论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可能是解决一揽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个指引关键,首先科学认定地方政府应该承担事权,这是需要理清谁承担什么责任。第二事权理清应该科学透明计算为这些事权需要提供稳定透明可持续资金支持。第三是把一套制度化,法律化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否则目前2018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下降比较多,但是基建投资飙到1.7,2019年虽然有所恢复但是问题依然没有办法解决,隐性债务依然比较大,所以我们认为这是解决一个思路。
金融部门有一个2019年三季度有一个大变化,金融部门杠杆率略微上升,金融部门杠杆率谈到过是体现金融部门内部一个资产负债链条关系,这个实际上和逆周期调控有关。
我谈一下我对于债务体会,这也是实验室工作很长一段时间,跟李老师一些学习和讨论一些体会,债务实际上和资产是硬币正反两面,欠债一定是欠另外一个人债,对于我来说是债务,对于另外一个主体是资产,债务和资产下面有一个恒等式,全社会金融资产一定是等于全社会的债务,这两个是相等的恒等式,右边这个就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银行新增贷款,最后记四笔账,欠银行钱,欠银行贷款,银行欠我存款,一定是相互之间资产负债同时创生同时消灭。不良资产产生债务下降,银行持有金融资产也会下降,企业贷款下降它的自有资本就会下降,所以说债务和资本永远相等。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提到杠杆率问题,还要提到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很大一部分是结构性问题,这是2018年李老师这本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得出来一个结论,看到一个明显有意思规律,93-16年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净资产在上升,居民部门上升更大,这一部分钱是谁借去了?是非金融企业和国外部门,所以说这是导致目前结构性主要原因。治理这一部分原因提到结构性去杠杆,上级是调整结构而不是债务规模本身。债本身可能是一个客观存在,债务结构才是对经济增长一个最大影响。债务扩张动力是什么?这是一篇文献国际间储蓄过剩,部门之间储蓄过剩导致非金融企业债务上升。国际因素是贫富差距拉大,最近几年贫富差距,尤其是财富差距拉大,导致不平衡,由于不平衡产生债务。再一个是金融自由化,包括这三个方面原因,对于中国是适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到结构性去杠杆两个方面,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有企业和工业企业效率不同,去杠杆当中明显看出来,工业企业债务增速和资产增速都是下滑,但是收益率盈利增速是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国有企业,这是一定要清理国有企业低效率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原因。对于地方政府坚持之前思路,开前门堵后门,估算50-60万亿之间,地方政府总体债务。按照融资工具来估算,利率是可以算出来,大约每年利息支出三万亿,2019年新增3.08万亿,按照这个比例看新发债务仅仅够付息,这种认为按照这个算前门力度开得不够,所以说并不是人为降低杠杆率水平,而是宏观上保持杠杆率稳定情况下,调整杠杆率结构,这是目前杠杆率结构。非金融企业国企过高,国企里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过高,这个时候需要一定债务调整。
我们国家央行实际上很长时间没有国债,现在目前16万亿国债,央行持有不到两万亿,占比不足5%,而在2014年以后由于外汇储备到达一个高点4万亿,现在降低到3万亿,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为增加对商业银行债权就是把钱借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为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助持有国债,实际上这种类型我们认为和政府直接持有国债最后的效果,很有可能是不如政府直接持有国债的,因为中央银行钱借给商业银行,其中钱的久期相对来讲比较短,IMF一年期为主。商业银行用这一部分久期比较短的负债购买久期比较长的国债实际上形成资产负债表错配,需要中央银行时刻进行调整,调整货币政策,调整公开市场基础货币发行和收回,一旦出现失误,2013年6月份出现钱荒,就是因为一段时间内中央银行对于银行体系放的基础货币不够,导致当时银行间市场利率超过10%,甚至是短期超过20%结构。中央银行直接持有国债和中央银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持有国债最终效果相同,非常类似。这个免抉择调整导致不利后果。日本发行国债50%都是商业银行持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超过80%是国债,这一点需要讲,日本和中国有一个更大区别,所有外汇储备都是由中央财政持有,财务省持有,我们中国外汇储备和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是央行持有,日本是财务省持有外汇储备,财务省发行国债购买这一部分外汇储备之后,这一部分国债再由中央银行持有,所以说导致中央银行持有国债比例更高,这一点是可以未来货币政策稳债务一个主要原因。
最后,提到政策选择,我们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是下行这是无疑,其中两个因素,一个是趋势下行因素,一个是周期性下行因素。趋势因素是不需要逆周期调节,但是周期因素是需要调节的,而对周期性因素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率,PMI从业人员指标2016年以来是持续下降,2019年下降幅度比较大,这一点可以认为周期性因素可能性更大,这个时候应该是更多强调这种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节力度。
最后关于CPI问题,可能是掣肘,但是这个图看出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猪肉价格涨和货币供给量调节没有更多关联性,我们认为央行会考虑CPI但是这个掣肘比较小,这是我跟大家讨论汇报的。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王进和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