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0月11日消息,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今日在京举行。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顾雷出席专题讨论会一并发表讲话,还现场发布《助贷业务创新和监管研究报告》。
顾雷认为,助贷可以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比如说传统金融机构对长尾人群的关注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直没有触达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但我助贷业务能够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因为助贷业务主要的目标就是长尾客户。
在顾雷看来,助贷还能够有效防控风险。因为很多助贷机构有场景、有数据、有客户,这对很多银行来说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如果把助贷机构和银行相结合的话,对解决小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顾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顾雷,我受贝院长委托发布《助贷业务创新与监管研究报告》。
我们知道,从助贷业务最早一代在深圳产生以来,到今天已经有12年的历史了。这12年来,应该讲最早的助贷是同小贷、小的银行相联系的在线下和线上相联系的情况下慢慢结合,产生的一种金融的创新业务。这12年来助贷业务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应该讲是一种市场的创新和市场的需求共同作用下产生一种新型的银行合作形式。应该讲助贷业务量很大,这12年来遍布中国的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乡镇,给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带来了很好的金融服务,也给我们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但是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我们国家进入了严监管,尤其是2017年进入了严监管的元年,2017年开始这两年以来,互联网的很多创新业务,也包括我们的助贷业务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什么是真正的助贷业务?助贷业务是否会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助贷业务是不是真的有利于普惠金融的最根本的目标的实现?以及如何监管助贷业务?监管助贷业务应该用什么样的监管原则去监管?这些问题应该讲都摆在了互联网市场的每一位同仁面前,也包括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面前。
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助贷研究小组,在贝院长的领导下,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全国的20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和银行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民营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融资担保公司,以及很多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历时整整一年,从2018年开始做这个课题,一直做到今天,纸质版本已经发给大家了,共计2.7万字,叫《助贷业务创新与监管研究报告》。这个《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我们的研究课题对助贷进行了一个定义,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个定义也是我们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助贷下了一个理论性的定义;2.对助贷的现实作用我们也进行了梳理;3.对助贷展开需要什么样的经营准则也进行了整理;4.非常关心的两个问题,助贷监管的原则;5.助贷监管的建议。
第一,助贷的定义
什么叫助贷?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短短的三四行字确实耗费了我们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四行字确实浓缩了我们课题组对这一年来学理上的理解,助贷就是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助贷机构与持牌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等资金方,通过商务合同的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助贷机构提供获客,由银行(资金方)提供合规审查和风险防控等业务,之后由资金方100%发放给需要借款的客户的合作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我们认为的助贷模式。目前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对助贷进行定义的概念。
第二,现实的作用
今天上午的会议包括人大以前开的很多次闭门会议都讲得很清楚了,这里简单说一下,因为徐林老师只给我15-20分钟时间,所以我的时间还是要抓紧点,主要是四个作用,里面讲两个作用,我觉得比较重要。
(一)助贷可以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比如说传统的金融机构对长尾人群的关注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一点,一直没有触达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这一点上应该讲是有待提高的,但我们的助贷业务能够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助贷业务当中主要的目标就是长尾客户,就是所谓的社会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和小微客户,这方面助贷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完全实现普惠金融的,现在都是讲初衷,实现普惠金融最初的目标体系。
(二)它能够很好地防控风险。刚才各位老师、专家都讲了,很多助贷机构有场景、有数据、有客户,这个可能是我们目前很多银行,特别是大型的国有银行比较欠缺的,如果把两者相结合的话,我想这个对我们推动助贷业务的发展,解决小微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起到一个相当好的作用。
第三,开展助贷业务的准则
说了现实作用还远远不够,我们课题组又继续深入了解,对助贷业务究竟应该从经营上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呢?我们就讲最核心的原则,因为今天时间有限,很多详细的论述在纸质报告里面都有,就是资金方的核心业务是不能外包的,我们为什么把这个列为一个最重要的经营性的准则呢?我在这里解释两句。我们觉得如果说助贷业务的模式当中如果说资金方是承担了最主要的风险的话,最后要买单的还是我们资金方来买单,最后的钱出去还是由银行来支付这个钱的。因此如果说银行或者资金方不掌握对客户的风控的了解,不掌握对风险识别把握的能力,最后资金方只能沦落为一个借钱的钱包,他什么都没有,除了钱之外。银行是没有钱的,银行的钱是今天,包括我在内所有储户的钱,这个风险很大。金融的本质是如何防控风险,包括助贷模式,这里面的风险怎么防控?首先我们要敲定这个风险防控必须由资金方(银行)来负责,这个是最核心的经营准则。助贷业务当中还有很多经营准则,比方说风险的披露以及不能兜底,这些也很重要,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这个,是核心的风险必须由银行来完成。
第四,目前关于助贷业务监管的问题
光有经营的准则还不行,如何保证这么一个准则去实施呢?很简单,就是要有法律、要有监管去实施,监管的准则就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重中之重,监管的准则里面首先要说一下目前监管存在的问题,这个准则跟问题是一一对应的,问题很多,我这里简单讲这么两点,一个问题,我们国家还没有调整监管的法律法规的法律体系,应该讲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另外,还存在着多头监管,目前我们走访了很多省的银监局、金融办,我们发现目前的监管是怎么监管的呢?银监局监管银行,蛮有意思的,银监局监管银行,行业协会监管部分的助贷机构的合规审查和风险监控,还有地方政府办也是监管助贷机构的风险防控,三个机构一起监管这一个事情,这三个机构每个机构的角度、立场都有所不同,他们对最后的监管思路、方法,最后监管的严重轻重程度不同,这就造成对一件事情最后得出三个不同的结论,这个应该是我们研究的很大的问题,必须解决。
如何解决呢?我们就要定两个监管规则,第一个规则就是要建立包容性审慎性监管的原则,简单的就这么一句话,什么叫包容性审慎监管原则呢?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我们对助贷的监管要用柔和监管的态度、眼光去对待这个创新业务,要用温和的监管手段去化解市场的风险,要采取一套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的监管思路去对待助贷这么一个监管新生事物,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目前没有一个对助贷业务监管的法律和法规,法律没有,法规也没有。我们认为这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充实和完善。助贷参与的所有主体必须是要平等的,为什么平等?助贷业务模式过程中链条比较长,参与的主体有的是国有银行,有的是私人企业,有的是互金平台,有的是机构很大,有的是机构很小,比方说就一个地方性的小贷公司,而且还是线下的,一共职工才一二十人,他们要跟我们合作的话有一个问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店大欺客,也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怎么解决?其实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就是我们要定一个监管的原则,助贷参与的所有主体要完全平等,这个是符合《民法准则》第三条、《合作法》第三条和《电子商务法》第四条,这三个法规的第三条和第四条讲的就是一句话,就是参与主体必须要法律上一致,这样保证一方主体不会强加给另一方,这是保证助贷业务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的很根本的方面。
由于时间关系,我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助贷方面的建议我们在纸质里边,这四点有很清晰的描述,在纸质里面都有,会后可以问我要,没有的话,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网站上也有PDF格式的报告的电子版本。最后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说“善战者,只求于势。”目前是什么形势?目前市场上很有需求,但是严监管一来以后,对助贷业务的考核、监督是非常严的,应该讲从一定程度上是对助贷的发展还是起到稳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觉得稳定还是不够的,稳定之外我们还是要发展。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普惠金融的建设,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在10月8号(前两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又强调,要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性安排,意思是我们要对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行为提供立法的帮助和制度性的安排,我想理论上应该也是包括助贷业务的,应该也是不排斥的。助贷业务正是推动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法,也是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有效的方法,所以我想我们这个研究报告也就是致力于为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助贷机构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论平台,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金融服务,让更多的低收入的人群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实现新时代的普惠金融梦。
我最后还要借这个机会感谢一下我们课题组在这一年当中受到了很多机构和个人的帮助,我就借这个机会代表课题组要感谢上海平安普惠、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乐信集团、微众银行、深圳市小贷行业协会、深圳中安信业、深圳联合金控、重庆海尔云贷、包银消费金融、中国融资担保行业协会、中国小贷行业协会、以及中航信托等十多家企业对我们这个报告最后的产生帮助和支持。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缘成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