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定”方案出炉 透露央行工作三大重点

央行“三定”方案出炉 透露央行工作三大重点
2019年02月03日 07:30 中国证券报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2月2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规定中明确了在人员编制方面,设行长1名,副行长4名。另外,取消了货币政策二司,新设立宏观审慎管理局。

  方案明晰二十条主要职责

  方案显示,中国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有二十条,其中主要包括:

  拟订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发展规划;

  牵头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

  牵头负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

  监督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及上述市场有关场外衍生产品;

  负责制定和实施人民币汇率政策,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使用;

  牵头负责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统筹实施监管,统筹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

  统筹国家支付体系建设并实施监督管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职责的第二十条职能转变上,规定写的较为详细:

  其中包括: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调控方式,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立健全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工作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围绕党和国家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任务,加强和优化金融管理职能,增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性,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职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职能转变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果。

  继续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做好“放管服”改革的制度保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取消货币政策二司 设立宏观审慎管理局

  方案显示,中国人民银行设21个内设机构,包括:

  办公厅(党委办公室)、条法司、研究局、货币政策司、宏观审慎管理局、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调查统计司、支付结算司、科技司、货币金银局(保卫局)、国库局、国际司(港澳台办公室)、征信管理局、反洗钱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会计财务司、内审司(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司(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群工部)、参事室。

  相较于目前,主要变化在于设立了宏观审慎管理局,取消货币政策二司。

  目前央行内设部门(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三定”方案介绍,宏观审慎管理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牵头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识别和处置机制。牵头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并表监管。牵头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研究、评估人民币汇率政策。拟订并实施跨境人民币业务制度,推动人民币跨境及国际使用,实施跨境资金逆周期调节。协调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推动中央银行间货币合作,牵头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建议。

  在人员编制方面,方案显示,中国人民银行机关行政编制779名(含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编制15名)。设行长1名,副行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92名(含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领导职数3名、货币政策委员会正副秘书长各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2名、机关纪委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3名)。

  目前在领导配置方面,央行网站显示,行长为易纲,副行长共6位,为郭树清(兼任央行党委书记)、陈雨露、潘功胜、范一飞、朱鹤新、刘国强。

  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三定方案透露央行工作三大重点

  重点1:双支柱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

  从内设部门看,三定方案明确,设立宏观审慎管理局,牵头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识别和处置机制。

  当前,央行在完善宏观审慎框架方面下了“先手棋”,包括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针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探索对金融基础设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等。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管理局的设立有利于夯实我国金融稳定的基础,由此,“双支柱”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可以预见,货币政策将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支持配合、互相补充,更好地将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结合起来。

  重点2: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牵头负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是央行的职责之一。

  梳理2018年以来多次金融委会议情况不难发现,“防风险”是其中高频词汇。业内人士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仍是2019年监管工作重点,需高度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形成的风险联动、货币政策传导不通畅带来的融资缺口、信用违约风险等。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19年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将继续呈收敛之势,主要风险点将从金融无序过快增长转变为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房价大幅下行风险。预计今年外部冲击很可能向国内金融市场传导。

  从内外部环境看,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分析师许文兵表示,在外部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对国内金融和货币体系造成的冲击。在内部要注意平衡好政策调整对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影响。

  从风险增量和存量角度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在增量风险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客观存在,实体企业风险未来可能进一步暴露,实体端的风险或会向金融端蔓延;存量风险方面,包括影子银行、资管涉及许多存量风险,增量部分已经控制得很好,存量部分如何逐步消解,并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是未来需要讨论的问题;另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也值得关注,其存量规模比较大,对经济影响非常全面。

  重点3:补齐监管短板持续推进中

  当前仍有多项框架性政策短板有待补齐。在央行牵头统筹下,多项监管细则有望尽快出台。完善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监管、金控公司监管等细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

  方案显示,宏观审慎局将牵头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并表监管。

  兴业研究分析师陈昊表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今年可能会“补”上相关细则。但出台规则并不意味着相关监管要求会立刻上升,参照发达经济体经验,为了保证金融体系平稳过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附加监管要求过渡期大多长达数年。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方面,目前来看,金控监管侧重点在于对非金融企业入股金融机构形成金控的监管,特别是一些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形成的金控进行监管,这方面在国际上参考先例较少,因此需要监管部门探索新路径。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央行 宏观 监管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9 西安银行 600928 4.68
  • 02-13 华阳国际 002949 --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2-12 威派格 603956 --
  • 01-30 立华股份 300761 29.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