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龙:银行业、保险业现在总体风险可控

赵宇龙:银行业、保险业现在总体风险可控
2018年12月01日 17:10 新浪财经
 赵宇龙 赵宇龙

  新浪财经讯 12月1日消息,由新华社瞭望智库、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共同主办的“第三届(2018)新金融高峰论坛”于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大变革之下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赵宇龙表示,银行业、保险业现在风险状况应该说有把握守住风险底线,现在总体风险可控。

  赵宇龙在演讲中提到,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明确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触发条件,形成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双向硬约束,激活存款保险制度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性保障基金在市场退出和金融消费者救济方面的应有作用,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的多层次退出机制,确保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聂欧):接下来是我们最后一场讨论,题目是“风险底线与长效监管”,实际这个议题应该是市场关注度最高、并且对市场机构直接影响最大的议题,其实是我们今天的压轴戏,所以我觉得今天大家应该会精神食粮吃的饱饱的。

  今年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重大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中央一再提出了稳金融的要求,强化监管和整治乱象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融脱实向虚、空转等等现象也有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即便如此,在去年出现了比如说像“黑天鹅”、“灰犀牛”、“明斯基时刻”等概念之后,今年仍然出现了债市违约、股市波动、网贷暴雷以及民营企业困境等等一系列问题。当前金融业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剧变,金融和科技日益的融合,使得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创新自己的金融产品、金融模式以及金融业态,这就在既有的风险的基础上增长了一些跨区域、跨领域的一些新风险、新问题。即便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整治延期的基础上,并且是在穿透式监管的概念已经提出了两年的情况下面,我们现在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这一个议题,仍然需要大家好好的思考。

  首先有请中国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赵宇龙主任进行主题发言。

  赵宇龙:大家下午好!我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第一个是讲一个情况,第二个是讲两个建议。

  第一点,一个情况就是,今天的主题叫“风险底线”,我想给大家说的就是银行业、保险业现在风险状况应该说我们有把握守住风险底线,现在总体风险可控。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要求,银保监会制订了防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的行动方案,扎实推进风险防控各项工作,总体来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风险可控。我们先看银行的指标,截止今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1.87%,拨备覆盖率为180.73%,与上个季度基本持平,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为13.81%,较上个季度末上升了0.25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流动性比率为52.94%,比上季度末上升了0.52个百分点,流动性水平也保持稳健。

  从保险业来看,行业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5%,在176家保险公司中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有3家,达标公司的资产规模占比均高于99%,行业流动性风险可控,寿险公司积极应对晚期给付,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这是我想给大家通报的总体情况,整个银行业、保险业风险防控方面我们还是做了积极的工作,现在看情况比较平稳。

  第二点,针对我们这次主题“风险底线与长效机制”,对于如何完善长效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结合工作体会提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不同金融部门、不同金融市场的资金应该各就其位、各司其则。我们都说金融回归本源,从大的概念来说,金融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实体经济,但是在金融里面有不同的部门,比如说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等,在市场也有不同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等,有不同的市场,这些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市场聚集着不同性质的资金。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它的资金性质和它可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里面,以前就教导我们,一个社会的资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为什么大家会持有资金?我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交易动机而持有的资金;第二个类型,为投资动机而持有的资金;第三个类型,为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资金。这三种资金的类型对应的是我们金融三大部门他们不同的管理对象,银行业主要是在管理我们整个社会为交易动机而持有的资金,证券市场、证券部门主要是在管理社会上为投资动机而持有的资金,而保险部门主要是管理全社会为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资金。这三种动机他们实际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具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经常讲金融讲“三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实际上对于银行部门它所管理的交易目的的资金,我们最重要的是流动性,所以说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对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证券市场、证券部门所管理的投资动机的资金对它要求最重要的是收益性,而保险部门在保险市场的资金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所以这“三性”在三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市场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就告诉我们,因为不同的金融市场、不同的金融机构管理的不同的资金性质和风险特征不一样,我们在很多监管政策上面我们要注意做这么一种区分,避免这种不同性质资金的跨界配置和错位投资。

  成熟市场的经验都表明,不同的资金应该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比如说我们观察到,在美国的保险市场,美国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主要是固定收益类的资产,最近几年股票投资只占2%左右,去年年底美国寿险公司进入股市的资金只有1.6%,我在想美国过去几年这种最长历史时期的牛市,结果他们的寿险资金仅仅有1.6%在里面,可见这种不同资金它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是有所侧重不一样的。从国际上看,再比如说支持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是政策性融资支持或者风险融资,以及债券股票直接融资市场的工具,而不是债务性的资金,也不应该是保险资金。日本上世纪90年代银行快速衰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银行资金投入股市。在1990年—2000年之间,全球前十大银行中日本银行的数量,从7家下降到了2家,因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我们认为要建立这种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尤其在现在综合经营的情况下,需要对不同的金融机构、不同的金融市场所管理的不同的资金性质要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和边界划分,尊重金融规律,引导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树立边界意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这样金融机构才能更好的回归各自的本源,金融市场才能有差异而和谐的健康运行,更好的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

  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整个金融要回归本源、回归实体经济,但是不同的金融部门它也有各自的本源,他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资金性质去分别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个建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的市场纪律约束,建立金融机构正常的市场退出机制。

  首先,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市场退出,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和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防止金融机构盲目激进经营和过度负担。依法果断的淘汰存在严重违法违规和资不抵债等问题和风险的金融机构,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建立和健全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是要建立规范、系统、有序、可操作的市场退出机制。市场退出是正常的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市场退出不代表监管失职,而是正常的市场出清的一种方式。

  第二,从国际上看,市场退出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常态。比如,美国2015年—2017年间,破产的银行数分别是8家、5家和8家,近年来最高峰是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140家、157家,保险公司在2015年—2017年间进入破产清算的分别是27家、31家和20家。

  第三,市场退出是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如果金融市场没有退出机制,暂时性的维持措施只能使风险被掩盖、推迟或者转化为另外一种更加严重的风险,并不能真正的彻底使风险消失,问题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综上,我建议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明确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触发条件,形成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双向硬约束,激活存款保险制度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性保障基金在市场退出和金融消费者救济方面的应有作用,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的多层次退出机制,确保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陈鑫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8 紫金银行 601860 3.14
  • 12-06 华培动力 603121 --
  • 12-04 爱朋医疗 300753 --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1 隆利科技 300752 20.8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