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改革开放40年 改革者的责任与担当

彭森:改革开放40年 改革者的责任与担当
2018年11月25日 09:34 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新浪财经讯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迈向新时代的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暨第十六届中国改革论坛”于2018年1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出席并致辞。

  其表示改革的本质是变革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不是目的,改革只是工具,只是路径选择,改革是为发展服务的。”

  他认为,正是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改革的评价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0年改革开放才会克服和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各种干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改革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发展无止境,改革亦无止境。

  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矛盾,开启新阶段,彭森表示,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论断没有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只是我们说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新的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会一直活跃在体改工作的前线,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团结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有价值的建议。

  “一批又一批的改革者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和历史责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坚持向中央建言,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彭森说。

  以下为发言全文:

  彭森: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共聚一堂,隆重召开“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讨会暨第十六届中国改革论坛”。在此,我代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向与会的领导和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今年的会议具有特殊意义,全党全国人民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四十年前的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场深刻革命。改革是改变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通过四十年波澜壮阔的改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跃。

  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历史,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是为了面向未来,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关于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各方面有很多概括和归纳总结。作为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认为以下几条尤为重要。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40年来,每一次改革的深化、每一项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首先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条件。改革时代之所以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正是因为在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同志发表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讲话是开辟新的改革时代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新的主题和指导思想。所以今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实际上是纪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专门提出,4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实践相互激荡,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新时代改革的大突破。

  二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改革的本质就是变革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不是目的,改革只是工具,只是路径选择,改革是为发展服务的。改革初期,最大的阻力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死路一条”。正是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改革的评价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0年改革开放才会克服和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各种干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改革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发展无止境,改革亦无止境。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矛盾,开启新阶段,但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论断没有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只是我们说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新的发展理念。

  三是坚持走渐进式改革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各项改革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而绝不可能照搬任何外来的模式。改革初期,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种渐进式改革之路也成为中国改革的最为人称道的基本经验。渐进式改革的关键在于重视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尊重和保护改革的首创精神,支持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改革事业,鼓励和保护理论工作者对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也支持和保护企业家等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作用。实践证明,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智慧,证明了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即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许多改革如自贸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还是要先行试点,取得经验,才能全面推开。

  四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40年来,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一直是计划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变化,反映了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检验的结果,更是人民在改革实践探索中达成的共识和正确选择。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竞相涌流。

  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还有很多,例如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等等。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中国改革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40年来所有重要的改革都是在党的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基本的经验。

  40年的改革实践创造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代表着中国改革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这些经验仍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辉。

  二、改革者的历史责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诞生在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是国内成立最早、在改革理论和实践总结方面有重要影响的改革智库。成立35年来,我会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团结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有价值的建议。

  早在80年代,研究会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体系,推动了现代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和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宏观调控”、“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等概念最早都来自于研究会的总结和推介。例如,1984年9月,研究会召开理论研讨会,明确提出“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不是对立的”,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适应改革要求,在理论上的关键性突破”。1985年研究会与社科院、世界银行联合召开“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巴山轮会议),总结提出“宏观间接调控”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被党的十三大报告接受和使用。90年代初,研究会率先在山东、广东、安徽等地区召开计划与市场问题研讨会,明确提出“计划与市场是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和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造理论和舆论基础。9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挑战,研究会准确判断形势,提出了“提升有效需求”、“确保香港金融稳定”、“肯定非国有经济的作用”等主张,实践证明这些判断是准确及时有效的。进入21世纪,研究会在安志文、高尚全等老一辈改革者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研究,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体制基础”,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为改革建言献策,得到中央领导肯定。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一个砥砺奋进的新时期。研究会根据新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求真务实,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2013-2018年,我会共完成研究课题245项,其中承接外来课题99项;研究会自主课题31项;资助地方会员单位课题11项;改革基金会资助课题104项,这些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并得到了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研究会出版了大批研究成果。在过去五年,研究会一共出版了31本著作,其中包括《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未来十年的改革》、《见证重大改革决策——改革亲历者口述历史》等。这些著作凝结了体改战线老兵、新兵的心血和智慧,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研究会组织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和论坛。一年一度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为高层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思路。研究会已连续举办15届中国改革论坛,直面改革中的问题和挑战,凝聚共识,传递改革开放的正能量,成为官产学研探讨改革开放理论与政策的有影响的重要交流平台。

  ——研究会积极开展改革评估工作,上至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下至地方改革的经验的总结与评估,研究会从不同维度参与了改革、记录了改革。2014年完成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评估报告》报送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批示认为,“评估显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为破解全局性改革难题创造了经验”,并对自贸区经验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7年,由彭森会长和孔泾源副会长担任课题组组长,我会联合三家著名改革智库,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进展,从微观机制到宏观体制、从市场运行到政府规制、从公共服务到产业地区结构、从国内改革到对外开放、从近期任务到长期愿景,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课题成果涉及12个方面共60条建议已报送中央深改办,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与肯定,结集出版后国内16家媒体予以报道。

  ——研究会高度重视舆论宣传阵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续25年编纂出版《中国改革年鉴》,每期100多万字,已成为我国唯一的一部全领域记录改革进程的权威史志,为中国改革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研究会还非常重视《改革内参》的出版发行。2013年,《改革内参》电子版进入国务院内部办公网站。2017年以来,高层领导对《改革内参》批示次数大幅增加;习办、李办索要了近五年来的《改革内参》;《改革内参》电子版进入中南海机密网络。2006年研究会启动了改革资料库项目,完成了基础文献的搜集整理,访谈了改革重大的当事人近150人次,为改革开放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研究会的同志们一直活跃在体改工作的前线,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改革者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和历史责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坚持向中央建言,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会原会长高尚全先后六次参加中央改革决定文件的起草,几十年来向中央建言献策40多次。在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两次就改革的核心议题向中央提出建议,得到中央重视。2017年高尚全同志《关于深化改革提升民心的三点建议》受到习近平等领导的重视和批示。2017年他的新著《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获得张高丽、刘鹤、何立峰等领导批示。今年9月又出版了新著《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思考》,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我谨代表研究会全体同仁,向以安老、高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改革者们为中国改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关于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十条政策建议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去年10月,中国体改研究会联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高端改革智库,共同开展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研究。该项研究集中了迟福林、樊纲、张思平、孔泾源、刘尚希、党国英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形成了由一个主报告及八个分报告组成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该报告回顾改革进展,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60条政策建议。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以深化重要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与结构优化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要领域、关键行业和垄断环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等方式,积极引入优势互补并能提供战略支持的非国有资本,确保投资者的法定权利和合理权益。

  将“竞争中性”原则应用于国有企业,把国有企业全面纳入竞争政策体系之中。按照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要求,以“僵尸企业”出清为突破口,采取破产重组、兼并收购、债转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有效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有进有退加速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对于煤炭、钢铁、建材、原材料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的“僵尸企业”,要加快调整退出。对于商业、物流、服务业、外贸、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除极少数已经做强、做优、做大的国有企业外,原则上逐步退出。

  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竞争壁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二)以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权的长期化明晰土地产权,加强对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收益分配权的确权和保护。为农民宅基地增权赋能,逐步确立宅基地的永久使用权,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列入农民集体或个人财产保障体系。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前提条件,农民进城退地与否由农民自主选择。改革土地征用制度,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无论是公益性用地还是商业性用地,征地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维护交易规则与过程的公平及土地收入的调节。抓紧《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的修订工作。

  以生产要素平等交换为基础,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彻底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等激励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基本公共服务。

  (三)以价格体制和盈利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垄断行业改革

  深入推进价格改革,打好重要商品价格改革攻坚战。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棉花、大豆等目标价格政策,以试点示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根据交通运输市场各领域、各环节供求关系和竞争格局变化,建立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政府由直接核定价格水平转向规范市场主体定价行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健全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深化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推进跨省跨区输配电价和省内电网、新增配电网价格、新能源发电价格改革,完善输配电价格监管规则。有序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深化网络类自然垄断领域改革,彻底将其竞争性业务与自然垄断环节业务分开,将前者推向市场,开放竞争。兼顾技术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在网络一体化基础上着力推进产权多元化和规模适度化。修订完善《反垄断法》,加强对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反垄断审查,依法制止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市场主体滥用垄断地位。以“必要成本+合理利润”的价格形成方式稳定投资及市场预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各类网络投资建设。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政策是竞争政策,而保证竞争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按照竞争中性的原则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进一步从政治上提高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权威和效能,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政策有效落地实施,防止新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四)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推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及融资中介的多元化。继续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体制和再融资体制及退市制度改革。健全新三板市场投资准入机制,加快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基础产权市场发展。健全资本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各类融资风险和市场剧烈震荡。

  创新直接融资模式和机制,缓解企业过高杠杆或融资“瓶颈”。以改革政府投资方式为重点,大力发展民间股权投资和社会风投基金,分散、防控各类投资风险,财政预算资金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整合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市场与监管机制,提高债券市场融资能力。

  (五)以优化政府机构层级和企业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调整政府部门与层级,全面深化大部门制改革,保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独立与权力制约。推进政府层级改革,最终形成中央、省(区、市)、县(市)三级政府基本架构,推动政府职能根本性转变。

  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简政放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推广完善企业法人承诺制,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着力破除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的行政管制,使各类资本能够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服务行业和领域。加快完善服务业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放开服务业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价格。推动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要素使用政策平等一致,争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服务业用地与工业用地“同地同价”。实现体制内外的服务业主体在人才待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平等,消除各类歧视性规定。

  (六)以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重点,打造普惠民生的公共财政体制

  按照“一体两翼”的路径,推动财政、预算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以结构优化、节能环保、绿色健康、代际公平为制度取向,完善税制体系,确立理性税率。推进增值税适应性延伸和技术性完善,以国民待遇形式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综合为主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居民收入调查统计和交叉稽核等税收基础制度,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建立起税制健全、税率合理和税负公平的现代税收体系。通过财政层级扁平化的改革,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基本财政层级架构,完善分税比例,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议在宪法中明确事权划分原则,以法律的权威性保证事权划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推进财税重要领域改革,健全普惠民生、平衡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分离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基金性质分账分级管理。其中基础养老金改费为税、以中央税形式全国统一征收。建立以人为本、以消费为基础、以人的城镇化为取向的税收增长机制与征管体制。通过市场决定作用和财税调节作用促进地区间财力均衡分布和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

  (七)以金融深化和国际化发展为改革取向,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及输入性金融风险

  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设立更多民营银行等多元金融主体,放宽外资银行进入条件。打破区域及行业分割壁垒,构建金融科技公共基础设施。

  探索把人民币投融资作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合作的前置条件。完善“走出去”和“引进来”投资机制,引入优质的外部投资者,合理布局全球投资重点。

  依托“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新模式,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化金融监管治理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区域性、输入性风险,构建与当前金融业态创新相适应、有利于防范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八)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推动民生社会体制改革

  以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将医疗、教育事业向社会开放,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引导、扶持社会力量生产公共产品及其他具有公益属性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民生社会事业以人为本,民办民享。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民生社会体制改革。将基本养老保险划归中央事权,加快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保障机制。

  以公益性托底功能为出发点,推动公办事业机构改革。

  (九)以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治理为出发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尽快建成覆盖全、范围广的水体、空气、土壤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数据支撑,形成生态资产清单,推进环境污染治理。

  加快建立主体权利义务均衡、产权边界清晰、权能完整有效、利益分配公平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等交易,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排污权市场交易市场。

  强化生态职责和监督问责,建立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区域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检查。健全绩效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构建公开公正的生态补偿程序,引导各类受益主体履行生态补偿义务,督促管理者切实履行生态治理责任。

  (十)以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全球化为指向,创造内外部经济平衡发展的体制环境

  适应国家经济地位和国际市场关系的重大变化,主动调整投资、贸易政策和对外开放战略,保障国家全球经济战略利益。从资本输入国思维转向资本输出国思维,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浪潮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严格依法保护产权,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加快推进金融业、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

  创新经济外交政策,通过双边、多边关系及国际秩序、规约的建立和完善,重点加强、巩固与我有重大利益关切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贸易投资及合作关系,尽可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7 紫金银行 601860 --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1 隆利科技 300752 20.87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17.61
  • 11-19 海容冷链 603187 32.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