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垃圾分类究竟卡在哪里了?

聚焦:垃圾分类究竟卡在哪里了?
2019年08月26日 17:26 小康

  垃圾分类究竟卡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打赢这场仗?答案或许就在“市场化”三个字中。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这个夏天,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一直在发酵。

  7月1日起,上海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随后,北京、厦门、杭州、宁波等重点城市也在加快垃圾分类的各项环节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垃圾分类工作早在2000年就已启动,但19年过去了,在一些试点城市依然推进缓慢,为此,在“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行动轰轰烈烈展开的当下,人们对于其前景依然存有疑虑。

  垃圾分类究竟卡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打赢这场仗?答案或许就在“市场化”三个字中。

  垃圾分类,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纵览目前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已形成共识,但具体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市场化试点主要有三类:一是环卫一体化试点。环卫市场化是我国环卫行业的发展方向,垃圾分类市场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地方将除了垃圾分类前端环节之外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等与其他环卫业务一起“打包”,由地方政府通过招投标等形式统一外包给相关企业运作。二是垃圾分类投放环节市场化试点。这类模式主要是指将垃圾分类环节单独外包,进行市场化试点,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各地兴起的各种“互联网+垃圾分类”创业项目。三是垃圾分类全链条市场化试点。例如浙江金华,该地政府早在2017年便已明文提出,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BOT、PPP等模式参与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处理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服务,通过市场化倒逼垃圾分类减量化运行机制建设。

  不过,我国垃圾分类市场化面临一些先天不足。一是主体权责问题。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村)委会、第三方企业、政府的权责关系不清。由于垃圾产生者归属不同部门、行业管理,即使对于占比大且回收利用较困难的废弃物,垃圾管理部门也难以追溯和追责。二是政出多门。不同类别垃圾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如再生资源由经贸部门管理,工业垃圾和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管理,农村垃圾由农业部门管理,生活垃圾由建设部门管理等,体制分割导致垃圾管理不到位。三是法律、经济手段仍需加强。地方城市立法权利、税收等经济工具有限,垃圾分类服务难以资本化计算,地方财政重末端处理、轻视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导致第三方参与的利益驱动力不足。

  此外,参与垃圾分类的企业也有诸多抱怨。有从业者称,垃圾分类工作做得不好,表面上看是由于居民环保素质较低,实际原因却是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利用的“全产业链”未能建立起来,根本原因在于盈利难。垃圾分类企业盈利途径,一是政府支付给企业相应处理运营费用,二是挖掘可回收垃圾价值,三是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但这并不容易。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需从政策导向型向内生驱动型行业转变,改革迫在眉睫。

  从政府角度而言,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将前端分类、中端收运、资源回收利用、末端处置甚至于再下游的产物去处全部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布局。同时应尽快建立、完善良好的法律体系,为垃圾分类提供法规保障。

  从产业角度来看,考虑到垃圾分类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推行早期应以有效性和操作性为主,为项目的稳定、持续运营打下基础,逐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方法,不但达成考核目标,还要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深入挖掘可回收物中的剩余价值,尽量降低对政府补贴及运营费的依赖。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8 安博通 688168 --
  • 08-28 中科软 603927 --
  • 08-27 瑞达期货 002961 5.57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4.84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