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场沉潜寻觅优质资产 险资离做好“耐心资本”还有多远

下场沉潜寻觅优质资产 险资离做好“耐心资本”还有多远
2024年06月20日 00: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专题: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2024)

  ● 本报记者 薛瑾

  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保险资金久期长,具有跨周期属性。壮大保险资金,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保险资金面临资产荒,没有太多合意资产可配,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险资人士在与中国证券报记者交流时如是说,“对于真正的长钱,现在国家从战略上已给出指引方向,就是做好五篇大文章。我们做‘耐心资本’,需沉潜下来做这样的事情,才能把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的要求落到实处。”

  记者从多家险资机构调研了解到,险资正在通过加大底层资产挖掘力度和创新投资方式等举措,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等领域。但险资目前的一些激励约束机制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投资导向。险资发挥“耐心资本”角色,还受到一些财务考核指标和会计科目本身的限制。

  跟着政策导向布局

  “一般来讲,我们是跟着国家政策导向布局。”“沿着国家的战略导向和产业趋势寻找投资机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在险资的合意资产稀缺、长期优质资产供给面临挑战的当下,多位保险资管人士近日对记者表达了同样的配置方向。

  国寿资产副总裁(主持工作)于泳表示,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或非标债权对科创产业园及各类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在初步应用化及产业孵化阶段,开展股权投资;进入相对成熟的产业化阶段,保险资金可通过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以股票和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二级市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

  “保险资金高度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资金需要,更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平安资管总经理罗水权认为,可加大对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产业链重要环节和核心节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比基金公司,保险资管机构的资产获取能力较强,所以要抓好底层资产,背后的逻辑就是,险资要自己下场,直接锁定资产,利用夹层投资、股权投资方式,等到项目进入平稳运行阶段,可以把它们变成类REITs进行运作。”一家保险集团的投资业务高管表示,“我们紧盯着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会给项目做长期规划。”

  紧扣新质生产力

  多位保险公司投资人士透露,在稳固好固收基本盘基础上,今年的投资布局将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研究与投入,推动资金向高精尖产业流动。

  不过,对有着资产负债匹配需求和偿付能力约束的险资来说,想要切切实实拥抱新质生产力还不容易。“已经适应了原来的债权模式、低风险模式,在进入新型创投领域之际,必然会出现不敢投、不会投问题。”有业内人士坦言。

  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是很多险资机构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拦路虎”。

  “一方面是资金规模大,另一方面是负债久期较长,我们肯定是耐心资本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新兴行业存在投资难度大、缺乏稳定现金流问题。此外,相关市场政策不太稳定。”一家头部保险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说。

  “新质生产力领域项目很难通过传统的保险债权计划落地。常规来讲,保险机构更希望有看得见的现金流,比如高速公路项目。目前业内更多是通过股权投资、股债结合方式参与新质生产力项目投资,但多集中在头部险企或保险资管机构。”一位中型保险资管机构人士表示。

  “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的投资方面,与传统做法有明显区别,新质生产力主要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我们过去传统的另类投资更多的是投向成熟资产。在股权投资方面,介入的主要是股权投资计划工具,但在新质生产力统筹方面,我们更多地需要借助私募股权基金,遵循组合分散的投资逻辑。”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方面调整创新适配 

  “像长股投、私募股权基金这种资产,目前在我们总盘子中占比较小。今年我们逐步增加这方面的投资比例,战略重心从固收资产向权益资产转移。”一家大型险企相关人士表示,“应主动寻找长期性、战略性资产,这需要看对方向、赛道,抓住龙头,同时还要把握好时机。”

  险资目前的一些激励约束机制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投资导向,长期投资理念和短期绩效考核压力存在一定矛盾。险资发挥“耐心资本”角色,还囿于当期的财务考核指标和会计科目本身的限制。

  “接下来的重点是在多方面做好优化升级,主要围绕另类投资项目设计好激励考核机制,研究按照项目类别建立一揽子考核机制,同时也要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的优势,建立与盈利周期和跨周期投资相适应的长周期考核机制。”上述头部保险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说。

  “还有一些创新投资模式,包括使用夹层股权投资,通过交易条款和结构的设计,帮助我们降低风险,然后与融资方找到满意的合作方式。”该负责人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认为,机构在评估投资项目成效时,不应只关注短期收益,而应将投资回报的周期拉长,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这样的考核标准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领域,让创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

  针对科技领域天然的高风险特征与保险资金要求稳定可预期回报之间存在的矛盾,险资机构要加强主动投研管理能力。例如,国寿资产表示,公司成立了专注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科技行业的跨部门投研互动小组,加强对科技产业全面理解与认识,促进提升科技领域投资比重和决策质量。

  业内人士建议,可通过建立更好的财税安排,鼓励险资持有更长时间,鼓励相关投资人做“时间的朋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资产 险资 股权投资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