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作家小说集《桑间》分享会举办

通州作家小说集《桑间》分享会举办
2024年06月20日 03:35 媒体滚动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近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老舍文学院主办的中短篇小说集《桑间》分享会在市文联举办。这部小说集的作者是通州作家苏苔。北京市文联有关领导、众多知名评论家及青年作家代表应邀集中研讨这部作品。

  小说集《桑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的《兔子洞》《桑间》《挂在树上的船》《不存在的米兰达》《月子与铂金包》《吞舟》六部中短篇小说风格各异,皆首发于国内重要文学期刊。其中《桑间》获《北京文学》2021年度优秀作品奖;《吞舟》首载于权威文学阵地《十月》,后被《小说月报》转载。苏苔用了五年时间创作这六部作品,善用隐喻、心理描写等,在结构形式上进行了新颖的探索与尝试。

  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颐雯认为,苏苔不是先锋写作,也不从观念出发写作,而是有很强的个人体验在里面。她不是在小我中行走的作家,题材很具开拓性,她的思考是对世界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

  《文艺报》副编审行超认为,苏苔是一个具有想象力、虚构力的作家,其第一阶段的作品基于当下生活的观察,思考婚姻中女性生存状况。第二阶段的作品则发生了质的变化,风格转向、选材聚焦都有了突破,“自然”成为了其创作的重要媒介。

  《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饶翔认为,《桑间》的作品风格多样,兼具抽象之力与感性之美。苏苔对女性的观察、体悟、思考是深刻的,对意象的捕捉是灵动且富有深意的。

  春风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桑间》责任编辑姚宏越认为,《桑间》无论是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经过了精心锤炼,是一部大众读者接受度高、影视转化富有潜力的小说集。

  青年作家代表梁小兰谈到,《桑间》语言简练、克制、细腻,情节铺陈引人入胜,人物塑造鲜活,多条线索交叉出现给人以阅读的快感。苏苔对生活观察至深、用情至切,因此她笔下的故事富有情谊与深度。

  苏苔原名张慧娟,大学毕业后一直生活在通州。“通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有许多我敬重的文学前辈,特别是已故的刘祥老师,生前一直关怀我的创作。还有王梓夫老师、郑建山老师……都是很温暖明亮的人。”她说,此次研讨收获颇丰,也为接下来的小说创作与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向。

  苏苔是老舍文学院优秀学员、首届“名师带徒”计划的青年作家。本次《桑间》分享会也是北京老舍文学院“文学会客厅”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以专家研讨、学员分享的形式,为优秀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给北京的优秀青年作家持续输送营养,激励他们的文学创作,让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走进更多读者的视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