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药监局“三链齐发” 赋能云南中药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省药监局“三链齐发” 赋能云南中药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06月12日 16:49 媒体滚动

  为了解决中药材“一产领跑全国、二产三产支撑不足”、中药产业链始终在中低端徘徊问题,云南省加快中药材产业“补短板、树品牌、扬优势”工程建设,以提高中药材趁鲜加工管理水平为抓手,着力“政策引领,压实责任,拓展应用”,精准释放政策红利,高位提高监管水平,信息赋能高质生产,加速云南中药材加工和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政策引领,延伸产业链

  2021年10月,云南省药监局抢抓国家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政策机遇,印发了《关于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本着“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原则,陆续发布了三七、重楼等17个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品种目录。通过疏通法规堵点、顺畅产业卡点、解决应用难点,形成了三七、滇重楼等集约化、规模化趁鲜加工新业态,推动了以云南白药数字三七平台和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为代表的规模化、特色化产地加工基地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品种产地加工集群,实现了产业在产地拓展、质量在产地提升、效益在产地转化,有效延伸中药材产业链。自趁鲜加工政策出台以来,云南省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量突破11万吨,产值达40亿元。其中,三七、白及单品产值超5亿元,茯苓超8亿元,重楼已突破10亿元大关,云当归以品质纯正、挥发油含量高享誉国内。

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管链

  云南省药监局按照药品监管“四个最严”要求,扛牢药品监管责任,加强中药材趁鲜加工全环节链条生产管理,形成环环相扣监管链。一是加大中药材趁鲜加工监管力度,将中药生产企业鲜切药材加工行为创新性纳入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鲜切加工的中药材生产按照GMP要求纳入监管,实现了鲜切中药材质量监管高水平起步、高标准管理、高质效保障。二是落实国家药监局中药材趁鲜加工是推进中药生产质量管理关口前移、落实药品生产全程溯源的要求,云南省药监局要求中药生产企业必须加大对中药材趁鲜加工供应商审计和管理力度,只有符合GMP管理的中药材趁鲜加工企业才能列入合格供应商目录。并将趁鲜加工中药材质量检查作为中药生产企业GMP检查的延伸检查重要内容,压实各环节质量管理责任,实现了监管链的环环相扣。相继涌现出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普洱良品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国鹤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信誉好、质量优、品牌强的鲜切药材龙头企业,云南省鲜切药材生产企业在全国药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鲜切药材产业高地,在差异化竞争赛道上实现领跑。

 拓展应用范围,提升价值链

  基于鲜切中药材为中药材法定来源定位,云南省药监局在全国率先明确鲜切药材可用于中药制剂、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拓展鲜切药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趁鲜加工药材的价值链。中药材趁鲜加工摒弃了传统炮制过程中的部分重复环节,如:减少了中药饮片厂二次浸润、切制等炮制操作,避免有效成分流失、片形差和损耗增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加工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及能源,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了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集成效应,凸显了趁鲜加工中药材在中药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地位价值。价值叠加赋能激发了产地地方政府、鲜切加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基地农户的积极性,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使云南特色中药材趁鲜加工集群效应进一步彰显,云药品种的市场竞争优势大幅提升,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开辟新赛道。

  下一步,云南省药监局将持续推进中药材趁鲜加工产业走深走实,将中药材趁鲜加工延伸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体系,全方位实现政策链、人才链、技术链、创新链、信息链、监管链、服务链、价值链的集成与协同,全链打造中药材趁鲜加工新优势,构建趁鲜加工产业新体系,塑造云药产业新品牌,助力云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常靖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