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堆场“闲置”五年,近万立方米土堆要变“破窗”?破解有妙招

建筑垃圾堆场“闲置”五年,近万立方米土堆要变“破窗”?破解有妙招
2024年05月29日 19:26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5月29日上午,穿过绿色的钢板围挡,踩在已覆盖防尘网的渣土堆上,奉贤区青村镇新张村村民张根连长舒了口气:“这块荒地总算管好了,听说上半年就会把渣土都运走,到时候100多户居民推开门窗望出去,视野要开阔不少!”

张根连口中的“荒地”,其实是新张村西张五组村民建房点南端一片9.4亩的规划保留地块。2016年至2019年,这里成了周边农户建房时临时堆放土方和建筑垃圾的场所,逐渐形成一片高度在1.5米至2米的土堆。

5月29日,堆场外围已设围挡,上方覆盖防尘网。 陈玺撼摄5月29日,堆场外围已设围挡,上方覆盖防尘网。 陈玺撼摄
渣土中可见拆建房垃圾。 陈玺撼摄渣土中可见拆建房垃圾。 陈玺撼摄

2019年至今,这片土堆基本维持原状,问题随之产生。今年5月14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奉贤区转交的一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反映,青村镇新张村西张五组农民新建基地南端有一混杂建筑垃圾的渣土堆场,目前已变成垃圾堆放场,下雨天渣土堆渗出的雨水又黑又臭,严重影响周边住户居住环境。

奉贤区绿化市容、城管执法等部门和青村镇立即派员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情况部分属实,现场堆放的土方量预计有9800立方米,且个别区域有少量不按规投放的生活垃圾暴露在外,但未发现水坑或积水。

会不会表面看上去还好,其实败絮其中?环境监测人员抽选了两个点位,用挖掘机深入土堆内部取样检测,发现构成土堆的物质以拆建房垃圾和建房时开挖的地基土方为主,混入的生活垃圾极少。

对于肉眼看不见的污染物及对周边的影响,环境部门也进行了风险评估。5月29日出炉的报告显示,针对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砷、铅等重金属以及氯甲烷、氯乙烯等有机物共65项指标进行了检测,所有结果符合居住用地土壤和地下水质量标准。

环境监测单位取样地下水。 陈玺撼摄环境监测单位取样地下水。 陈玺撼摄

目前,青村镇已在该临时建筑垃圾堆放点边界设置临时围挡,防止二次污染。青村镇表示,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规范处置,将土堆恢复原状。

“一方面,我们将采取更加绿色环保的处置方式,充分利用渣土、废石料、废砖瓦等,降低处置成本。”青村镇副镇长蒋秋平表示,将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置公司,对土堆中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分出的石块、砖块、瓷砖等送至奉贤区的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在奉贤区内尽可能消纳。近期,浦星公路拓宽工程就对建筑垃圾粉碎后的骨料充满兴趣。

另一方面,青村镇也在反思如何进一步加强“荒地”的精细化管理。蒋秋平坦言,针对该重点区域,在边界附近布设了7组视频监控,每日还有负责回收农村生活垃圾、监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顺路巡查,看看堆场里有无乱扔乱堆的生活垃圾,但只靠人力难以保证24小时不间断有效管控。这片堆场只要出现一个不应该出现的生活垃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一些周边的居民也会把生活垃圾扔进去。

让“荒地”不荒,或许是解决“破窗效应”的妙招。六七年前,上海曾在长宁、闵行、青浦、浦东等区十多片暂时闲置的储备用地试种草花,通过播撒花籽的方式,静待数月,让荒地渐变为花海。这种投入较低的绿化手段能够一举多得,既能解决荒地裸土的扬尘问题,又能美化城市、“点亮”百姓周边的灰色空间。待到储备用地重新启用,花儿们早已完成使命,收集的花籽还能在其他荒地发挥余热。

奉贤区绿化市容局环卫所副所长卫江表示,今年上半年完成规范处置,将土堆推平并清运走所有渣土后,将考虑用低成本绿化覆盖的方式应对“破窗效应”,具体采用怎样的形式,还要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

目前举措以堵为主,隔档外十几米就是居住区。 陈玺撼摄目前举措以堵为主,隔档外十几米就是居住区。 陈玺撼摄
目前举措以堵为主,图为堆场周边的监控。 陈玺撼摄目前举措以堵为主,图为堆场周边的监控。 陈玺撼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