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5月29日10:03    作者:朱宏任  

  意见领袖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本文作者系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本文是作者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3月16日举办的“2024年‘两会’精神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所作的主题发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站在新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实体经济之基,强化创新驱动之本,激发经营主体之力,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第一,着眼创新要素的有力主导,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丰富实践与未来发展,产生的经济新理念。众多专家学者从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等对其进行诠释,不同角度得出了各自的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做出了清楚概括,“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针对发展中的不足,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企业在确立发展目标时,要突出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中国工业企业连续14年推动中国站上世界制造业规模第一的位置,要进一步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唯有咬定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加快补短板、加力固底板、加强锻长板,培育新动能,突出创新不放松。

  第二,着眼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突出新质生产力的新标志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企业把握新时期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面对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充分认识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它是由生产要素投入之外的促成经济增长因素带来的。而这正是当前企业需要清醒把握、倾力为之的关键所在。企业要更加重视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以管理创新激发企业自身潜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步伐,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家精神以及科学家精神、工程师精神、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不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形成鼓励勇于创新、诚信经营、精益求精、持续奋进的良好氛围,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力。

  第三,着眼生产力基本内涵的稳步跃升,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支撑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传统经济学用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来表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企业要在这一熟悉领域中加深认识,促进劳动要素以优化组合的形式实现跃升。

  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其内涵的变化有三个突出方面:

  一是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蓝领工人,而是能够充分掌握现代技术、操作开发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企业家和企业管理群体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要培育一大批懂科技、懂管理、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

  二是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现代化生产工具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

  三是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对象,要特别重视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等。三者的优化组合将带动生产力出现大幅跃升,如大数据模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爆发的重要支撑。

  第四,着眼产业布局的全面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格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论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

  新质生产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局限于“高精尖”,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内容。虽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但决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不同地方的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重要的是分类实施,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展现本地特长的新路子。

  对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理解。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无效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一方面,传统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当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力量,也能形成新的活力。

  因地制宜,是求实效、谋长远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要冷静,不要一窝蜂赶时髦,更不要未立先破,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就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说到底要看实效。着眼产业布局的全面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格局。

  第五,着眼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一定要遵循其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和解决全面问题,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切忌只考虑上新项目,不顾能力所及、环境影响和长远发展。要强化系统思维、运用科学方法,既强调“面”上发力,注重抓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又强调“点”上突破,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领带动新质生产力整体推进。

  当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从单纯的扩大规模、抢占风口转向产业链供应链补强,不去染指那些不具韧性和安全的项目。

  企业推动建设中,从自身情况出发,从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中构筑新的发展优势,找到重塑竞争力的新路径。

  通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找到自己融入产业链供应链的位置与方法,特别是在一旦出现国内国际偶然因素、突发事件和不利影响可能带来堵链、阻链、掉链甚至断链时,如何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

  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合力攻关,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