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文化创意实现工业遗存“蝶变”
——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遗址参观记
□ 袁 冰
人间四月,风和日丽,处处绽放春意。
一排排高大的树木绿意葱茏,树叶在清风吹拂下沙沙作响。曾经沉寂的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遗址(以下简称“总厂遗址”)在紧锣密鼓的重建中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幅蓝图已然绘就,春天正迎面走来。
在总厂遗址厂区大门口,巨大的项目效果图清晰地描绘了这里的未来:总厂遗址及周边城市更新项目(以下简称“更新项目”)是传承天津工业历史记忆、天津市河东区重点推动与实施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6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导入央企区域总部、装备研发及相关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中心,打造以智能科技、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及文商旅融合的产业、商业集群。
更新项目,不仅将重塑工业乡愁,也承载着天津人民的期盼。
承担该项目建设任务的是中国二十冶北方公司。项目部成立之初,项目总经理孟祥阳和团队成员就“扎进”总厂遗址,不分昼夜,现场办公,项目进展速度很快。
在孟祥阳的陪同下,我们走进总厂遗址。宽阔的厂区道路两旁是两排厂房,厂房前的一棵棵大树上都挂着编号牌,它们是总厂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的辉煌历史,是保护重点,一棵都不能少。
天津第一机床总厂简称天一机,始建于1951年,最初的名称为天津市公私合营示范机器厂。1953年5月,该厂开始试制仿苏1A62车床;同年12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齿轮机床;1956年7月,改名为天津第一机床厂。天一机是我国唯一一家掌握弧齿锥齿轮成套加工机床制造技术的企业,也是世界弧齿锥齿轮成套加工机床三大巨头之一。
孟祥阳告诉我们,天一机是我国最早的18家机床工业骨干企业之一,堪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活化石”。近年来,几轮搬迁后,天一机厂区于2020年前后进入闲置状态。
机器停止轰鸣、厂房陷入沉默、工人陆续离开,总厂厂区渐渐荒废,从辉煌到落寞,从1951年至2020年,整整69年。
如此辉煌的天一机,承载着天津人的历史记忆和一座城市的集体乡愁。短暂静默之后,迎来的将是一场“重塑”、一场“蝶变”!
在总厂遗址中穿行,经过金一、金二、金三、金四、金五车间,还有变电站、热处理刀盘车间、热处理盐炉车间、铆工车间、汽车库……有的铁门紧锁,有的大门掩映。走进尘封的车间,里面空空荡荡,窗户破碎、房顶漏光,一派荒凉。唯一能带给人温暖的,是有的车间的墙上还贴着员工名字和联系方式。那一个个名字和一串串号码,连接的就是一名名员工、一个个家庭、一段段回忆。如今,名字还在,人却杳杳,那些电话号码也应该早已更新,但厂房还固执地坚守在原地,似乎在等待着员工们的归来。
在金三车间,孟祥阳告诉我们,1956年1月12日,毛泽东主席来这里视察,天一机也成为全国机床行业唯一一家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工厂。站在空荡荡的金三车间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工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在亲切地勉励他们要继续自力更生、多出精品。
一座座厂房、一排排树、一条条路,既是过往,也是现在,更是未来。在厂区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旗帜招展、车辆穿梭、工人繁忙,更新项目正在春天里如火如荼地推进。
站在施工现场,孟祥阳自豪地说,中国二十冶北方公司始终践行“选择二十冶就是选择放心”的永恒承诺,在总厂遗址建设中,秉承“保留记忆,修旧如故”理念,尊重厂区原有建筑布局,修复风貌建筑,从工业文化传承角度打造原汁原味的工业遗存街区,最大化保护工业遗存,延续工业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通过文化创意实现工业遗存的“蝶变”。
《中国质量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