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15日讯(记者 梁柯志)在4月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发布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之后,对公存款在金融机构出现显著的迁移。
数据显示,4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则减少了3.92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缩减了1.85万亿元,企业存款缩减了1.87万亿元。
5月14日,某股份行广州分行网点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近期手工补息和智能存款叫停,分别针对企业和个人高成本存款,对网点存款影响比较大。上个月对公存款可能有四分之一受到影响。目前主要针对性增加代发业务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存款的拓展工作。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理财规模的增长超过2万亿元,创近年同期新高;开源证券研究所数据也显示,今年4月,理财规模净增长超2.2万亿元,创下近年单月新高。
5月9日,中金公司研究员王子瑜认为,考虑到银行理财配置了约7万亿元的存款,资本市场普遍较为担心理财产品资产欠配与业绩达标压力、以及潜在的负反馈可能性。
股份行受影响大,银行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
5月15日,民生银行深圳分行某网点人士表示,智能存款7天可以做到年化2%,不少客户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循环,提高银行利息压力;对公的补息则是面对竞争无论主动被动都要做,对银行付息压力产生比较大的压力。
5月14日,中金公司最新报告显示,对公和个人活期存款付息率自2019年12月开始出现明显的背离,个人活期存款付息率从0.45%持续下降,至2023年12月降至0.20%;但是,同期的对公活期存款却从0.70%一直攀升到2023年12月的1.05%,拉差越来越大。
中金公司报告还显示,企业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自2022年以来一直不断攀升,截至今年3月,分别达到2.93%、1.24%。
中金公司研究员韦璐璐认为,往后来看,“手工补息”现象如果被禁止,对于银行而言,预计有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企业存款向非银存款的转化,转化比例可能会在三成左右。
央行公布金融数据也间接显示这一趋势:前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7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6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
上述股份行人士承认,此次压降高成本存款,对零售业务比较好的银行影响小一些,比如大行和类似主打零售业务的招行,它们的客户结构中,低成本的存款来源比较大,拉低了整体的付息率。另外,农商行的零售存款基础也比较好,尤其发达地区的农商行,储蓄业务一般处于业内领先位置。
对于银行存款而言,据光大证券(维权)分析师王一峰统计,截至2024年3月末,四大行存贷比为85.3%,较年初下降1pct;全国性中小银行存贷比99.8%,较年初提升0.4pct,剔除涉农机构后,显示股份行、城商行增量存贷比恶化形势较为严峻。
5月8日,齐鲁银行在接受机构调研则表示,目前付息负债成本管控措施包括:一是通过结算服务、现金管理等沉淀更多活期资金;二是优化存款结构,通过优化内外部定价政策、绩效考核等措施,引导分支机构进一步加大低成本存款营销,管控长期限、高定价业务占比;三是强化公私联动,加强批量项目、代发工资营销,通过批量获客和源头营销沉淀存款。
资金涌入理财产品,机构提示潜在风险
5月14日,中金公司报告认为,2024年以来,由于存款挂牌利率已经有了不低的降幅,而理财因债券收益率下行整体回报较高,使得理财的收益吸引力凸显。
不过,中金公司研究员王子瑜认为,2020-2021年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表现平均可实现达标,但自2022年以来,随着资产荒加剧以及债市股市的调整,理财产品达标压力开始显现。
本身资金都青睐理财,此次取消手工补息更推高理财规模,对理财子而言亦有压力。
根据普益数据估算,截至4月末,存续理财规模达到28.79万亿元,较去年底规模增长2.08万亿元,增幅创近年同期新高,主要是2月份和4月份增长较多,其中大行理财子规模余额增速提升明显。
5月9日,中金公司研究员王子瑜认为,考虑到银行理财配置了约7万亿元的存款,资本市场普遍较为担心理财产品资产欠配与业绩达标压力、以及潜在的负反馈可能性。
王子瑜认为,近两年理财增加现金和存款类配置比重,此次取消手工补息对理财收益率可能造成10bp下降;同时,大量活期存款将理财作为替代性产品,增加理财配置短久期债券的压力和比重,假如理财与定存收益差价过大,要注意可能的集中赎回的直接压力,以及对债市的间接压力。
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也认为,手工补息暂停后,非银端将面临存款通常采用类摊余法进行计价,补息缺失是否会造成产品净值波动的问题。落脚到短期债市节奏上,利率继续调整还是趋于稳定,如果进一步上行,可能会触发理财及银行对基金的赎回,从而进入机构行为引发的负反馈超调阶段。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