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向"新"而行!银行保险业做好"五篇大文章"路线明确

加速向"新"而行!银行保险业做好"五篇大文章"路线明确
2024年05月15日 14:32 市场资讯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从主要目标、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五个方面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全面部署,要切实把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实做细,做出成效,让全民分享金融改革与发展成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指导意见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完善服务机制,落实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决策部署,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体系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银行业保险业下阶段的工作重点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指导意见有助于持续强化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进而为民营经济等市场主体的发展注入‘强心剂’。”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补充道。

  加强顶层部署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五篇大文章”被首次提出。此后,中央金融委员会、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均召开会议或公开发声将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开展工作。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潘功胜重申“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再到5月9日,指导意见再次明确要求,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相关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监管制度和配套机制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政策协同性不断增强。

  具体到“五篇大文章”的五个板块,各金融监管部门均在强化部署。例如,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同样在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顺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均较大,随着我国技术变革、人口结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经济对金融领域提出新的要求,做好“五篇大文章”将是金融领域的核心工作。

  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金融居于五篇大文章之首,与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导向相呼应,足见其重要性。

  指导意见对科技金融制定了主要目标: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对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金和保险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持续优化,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金融机构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同时平衡好风险,需要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特点与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周茂华强调,例如创新供应链金融,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加强与其他部门和市场机构合作、减少信息不对称,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

  聚焦到保险业,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补充称,保险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经济、科技和环境的变化,风险形势日益复杂,还面临着严格的法规和合规要求。

  他建议保险机构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水平,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法规要求,并管理好潜在的合规风险,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

  指导意见同时要求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聚焦科技金融,持续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的优势,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建设,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副总裁赵峻透露,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人寿全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险保费收入近85亿元,同比增长43.4%;科技保险保费收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27.1%;保险资金投资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规模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长6.6%;广发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近1890亿元,同比增长30.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金融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强,绿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持续提升。”这是指导意见中对绿色金融提出的目标要求。

  在优化产品和服务方面,指导意见强调,绿色金融要乘势而上、先立后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促进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要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应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大力推进转型金融和构建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这两个重点领域。”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过去八年,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一个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经济活动的绿色金融体系,但对金融如何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还没有明确的框架,目前可以被视为“转型金融”的融资量不到绿色金融融资量的百分之一。

  对此,马骏提出,下一步,应尽快改变对“两高一剩”行业“一刀切”压降贷款的做法,建立对金融支持转型活动的明确标准,引导企业编制科学与可行的转型计划,对转型金融提供激励机制。此外,应该加快建立以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为基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大型银行率先披露气候相关信息,为防范“洗绿”“假转型”风险,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向低碳经济活动的配置提供基础。

  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的核心聚焦痛点、难点,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要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助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保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粟芳教授表示,从普惠金融的主要目标可以看出来,国家对普惠金融各个体系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分别为“持续优化”“巩固完善”“逐步健全”,这也说明普惠保险体系的发展仍相对较落后,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普惠保险从广度上要做到进一步覆盖,比如从服务对象上覆盖到农村和农业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业收入保险,其可以保证农民不因受灾而影响收入,从而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清华五道口保险中心原研究负责人朱俊生表示,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乡村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助力共同富裕的内生机制,具有很强的普惠保险属性。

  “但相对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于农业保险的新要求而言,目前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尚存在一些挑战,包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地方农特产品保险发展不足,承保理赔质效有待提升。”朱俊生直言。因此,在本次指导意见和此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都提出,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朱俊生建议,为了建设高质量服务体系,可加强政策协同,完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包括进一步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定位与相应的政策支持,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健全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优化保费补贴结算方式;鼓励探索风险减量管理等,夯实农业保险提质增效的制度基础。

  健全养老金融体系

  养老金融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主要目标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地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金融实验室成员、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包虹剑认为,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养老金融将“五篇大文章”都串联起来了。她说,养老问题与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变化直接相关,这背后是经济主体结构的重大变化、产业的变迁、技术的革新等,也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共同背景和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

  她直言,养老金融作为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金融机构更应平衡好短期效益和中长期效益,并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一个合理的绩效导向。同时,要对如何发展养老金融做好深入的研究,并要切实理解老龄群体的需求,或者是中青年群体未来可能产生的养老需求。此外,还要提高自身的养老资产配置和管理能力、养老服务整合能力、养老规划咨询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有真正的获得感,才能对金融机构产生信任,愿意把下半辈子的财富都交给机构管理,达成双赢”。

  朱俊生认为,当前发展养老金融的关键是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提升个人养老金参与率。

  “与第一、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具有去中心化、独立性、精算中性等制度属性,理论上可覆盖所有人群。”他建议,为了拓宽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可取消参加范围限制,为新经济、新就业形态中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创造条件,从而使其成为养老金体系中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

  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在36个城市和地区率先实施,试点期间开户人数持续增长。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已经突破5000万。另据透露,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今年在全国推广,预计开户人数会进一步增加。

  把握数字金融发展大机遇

  关于数字金融,指导意见强调,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指导意见对数字金融的目标是要对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同时也明确数字金融要推动数字化监管架构流程基本形成,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表明未来数字金融在促进监管科技创新,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也说明数字金融在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高效服务C端和B端客户基础上,要将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是未来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优化产品和服务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聚焦效能和安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以后,数字金融的发展要考虑平衡效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发展数字金融既要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应用,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要关注新技术应用产生的风险。“这将是下一步发展数字金融必须高度关注的话题。”刘斌说。

  “未来数字金融的发展还要注重数字金融的普惠,大型金融机构要输出成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刘斌补充称,数字金融要巩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表明数字金融不仅是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达到41.5%。预计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金融的应用场景及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也不断提高,其业务模式和业态正在不断进化,并已渗透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目前主要包括数字银行、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金融业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曹睿潼

保险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