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绿色农业“成绩单”为啥这么亮眼?附答案解析→

这份绿色农业“成绩单”为啥这么亮眼?附答案解析→
2024年05月16日 14:52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网

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加减法”上做文章,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加减法带来新变化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耕地上的加减法: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耕地质量逐步提升。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多亿亩,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与此同时,持续推进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全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5.91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2。

生态环境里的加减法: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稳定提高,分别超过78%、88%、80%。长江全面禁渔实施以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鱼种193种,比2018年增加25种,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生物完整性指数均比禁渔前提升2个等级,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

产业链上的加减法: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超过6.8万个,近5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4%以上。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推进加工减损,粮食加工损耗率3.7%,比2015年降低约1个百分点,实现粮食年均减损100多亿斤。

绿色种养循环

三年少施化肥32万吨

在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程度低,一直以来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如今,加减法正在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新变化。

湖北襄阳,一种“农作物种植+秸秆养畜+畜禽粪肥还田”的新模式正被推广。当地对秸秆回收,并利用专业设备粉碎、除杂,生产成饲料,对口销售给养殖场,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通过转化,变为高档有机肥,再卖给蔬菜种植园、果园作肥料。绿色种养循环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

浙江安吉,生猪养殖场里的粪污收集后进行干湿分离,干的运往生产车间加工成有机肥,湿的则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用作燃料,沼液则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农田用于作物肥料,沼渣也被加工成有机肥。这个养殖场里每年产生的1万多吨猪粪,不仅实现了零排放,还带来上百万的利润。

3年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持续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带动县域内畜禽粪污就近还田,推动化肥减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阶段性成效显著。

鱼粮菜共生

一池碧水循环使用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开展以来,试点县因地制宜推出绿色生产新模式。河北省定兴县通过探索“鱼粮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让一池碧水循环使用。

在河北定兴一家鲈鱼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大棚内一个个直径5.2米大的圆形智能化节能鱼舱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忙着将8万尾鲈鱼鱼苗分级筛选放入舱内。

成群的鲈鱼在节能鱼舱里游动,而不远处,蔬菜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经过处理后的养鱼尾水正浇灌着水稻、黑小麦,180亩的“小生态圈”内实现了良性循环。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种全循环水养殖技术。水循环系统将鱼池里的粪便、食物残渣等颗粒物进行分离、收集,之后借助藻种促使发酵形成有机质,一路输送到麦田、稻田,另一路则用来浇灌蔬菜。而灌溉后收集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次到鱼池进行循环利用,尾水利用率高达90%,能源节省率可达50%。通俗来讲,就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棚12个智能化节能鱼舱一天的水交换量只有8立方米左右,基本上不用额外补水。目前,整个基地一共有9个养殖棚,年产鲈鱼500吨,年产水稻近3万斤,相比于大放大排的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绿色生产蚯蚓来帮忙

在绿色种养循环中,一些地方还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这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在湖南宜章长启村,70亩脐橙进入了结果期。与前些年不同,今年,这里的脐橙全都用上了一种特殊的有机肥。

宜章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脐橙的优势产区。可由于前些年施肥不当,当地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却一度陷入发展困境。

为了让脐橙好看好吃,当地多方考察后,引进了适合当地的蚯蚓有机肥生产模式。

蚯蚓主要以动物粪便、作物秸秆等为食,而它的粪便对脐橙生长来说,是营养元素齐全且没有异味的有机肥。

小蚯蚓发挥了大作用,蚯蚓有机肥生产模式,让当地脐橙园小生态圈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闭环。如今,当地通过发展这种模式,每年规模化处理畜禽粪便、农业秸秆等农业废弃物3000多吨,生产蚯蚓有机肥2800吨,产值7000多万元。

坚持机制创新

深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启动三年来,培育壮大了一批服务组织,集成推广了一批技术模式。下一步将加强机制和技术创新,深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开展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74.02亿元,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299个县整县推进。目前,已总结提炼10项粪肥还田典型技术模式,累计应用面积6140多万亩次,同时,发展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2500多家,对接服务种植、养殖主体89万个。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肥料与节水处处长 薛彦东:分作物分区域推广轻简、实用的还田技术,健全养殖场、服务组织、种植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粪肥收集、处理和施用全过程监管,打通粪肥就地就近还田“最后一公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