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05月16日 15:14 中国质量新闻网

转自:中国质量报

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 郑 航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工作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标准化发展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笔者认为,只有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质优”和“创新”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加强质量提升,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一)强化质量服务支撑

以高质量服务提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提升质量服务水平。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创新活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质量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质量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二是优化质量服务流程。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建设一站式“互联网+认证”平台,将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技术纳入服务范围,简化流程、降低成本。

(二)强化质量管理支撑

支持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全行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和保障。一是鼓励自主制定标准。支持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二是完善质量监督制度。引导支持企业建立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探索取消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三是加强质量政策宣讲。面向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提升培训,提升全社会质量、标准意识。加强申报培训、深度辅导,鼓励企业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等重点奖项,通过重大奖项和实验项目的申报创建,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三)强化检验检测支撑

加大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检测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质量服务产业能力,进一步释放新质生产力。一是构建新型服务模式。建立市场环境下的新型客户关系,由单一检验逐步转向以检验为基础、质量诊断为手段,提供产品质量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标准项目的前瞻布局,健全(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机制,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等领域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检测中心。引导组建若干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质量。三是促进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建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育创新型、应用型、服务型检测检测人才力量。

推动标准发展,为新质生产力蓄势

(一)强化标准创新引领

结合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发展特点,及时修订和制定地方和行业标准,确保标准的前瞻性和适用性。一是发挥标准“为创新划定底线”的作用。对于新兴产业尤其是未来产业领域,尽早制定技术标准,设置必要的技术门槛,引导科技创新健康发展,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同时,提高新兴产业领域标准的更新速度,确保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形成良性的互动支撑机制。二是发挥标准“为创新引领方向”的作用。对于还没有形成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新兴产业,坚持放管结合、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三是发挥标准“为创新强化保障”的作用。在新兴产业发展导向上,强化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发挥事后监督作用;同时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让标准真正成为质量的“硬约束”。

(二)强化标准体系引领

强化省(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建立统一的标准管理体系,减少标准间的冗余和冲突,降低企业遵循标准的复杂度。一是在标准架构上,逐步将现行行业标准和省(市)级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地方标准。二是在标准范围上,将强制性地方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三是在标准管理上,各省(市)有关部门负责强制性地方标准项目的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组织实施和监督;各省(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强制性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和编号,并按照规定对外通报,以及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

(三)强化标准开放引领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交流,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认,形成新质生产力国际竞争优势。一是推动国际合作。推动检验检测头部企业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针对标准空白领域,制定事实性国际团体标准。二是加强信息跟踪。加大对国际标准的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加强国家及地方标准的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与主要对外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三是加强标准互认。充分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领域,推动产业准入与标准互认,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数据结果互认,以中国标准“走向海外”带动中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同步输出”。

(作者为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质量报》【工作研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