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工作机制和沿线省份、中央企业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综合服务、集成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迈上新台阶。
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支撑产业发展的成效加快凸显
航运网络体系加快织密。北部湾港、湛江港、洋浦港整体呈高质量发展态势,港口货物吞吐量78076万吨,同比增长15%,集装箱吞吐量1143万标箱,同比增长11%。推动南宁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基本实现东盟国家全覆盖。湛江机场开通2条全货机运输航线。北部湾港、湛江港共开行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十国、其他国家和地区等班轮4197班,同比增长165%。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153条,2023年新开航线20条,基本实现国内及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全覆盖。新增9艘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注册“中国洋浦港”,总载重超40万吨。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达43艘,总载重超53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综合运营平台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以统一运营主体为引领,各地国际物流平台共同推进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强化与中远海运集团、中国物流集团等央企及京东、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在物流、产业、数字化等领域战略合作。通道沿线省份共建的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完成第二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由1.6亿元增至4亿元,实现由6个省份8个股东拓展为11个省份13个股东共建,在7个省份区域运营机构,驻老挝工作机构实体化运作。
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开工建设中越智慧口岸,加快打造24小时“零等待”口岸。持续深化应用“直提直装”“先放后检”等通关改革,积极落实“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随到随查”等措施,对原油和部分矿产品实施“先放后检”,对进口铁矿、棉花实施“依企业申请”品质检验,不断压缩货物全流程通关时间。广西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5.16小时和0.2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73.2%和98.01%。湛江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5.02小时、0.87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84.4%、97.12%。新疆建立出国重车积压及断流预警机制,压缩班列站停和通关查验时间。重庆、昆明、满洲里等海关强化协作联动,推进“铁路快通”模式常态化,从俄罗斯莫斯科经满洲里口岸入境、磨憨口岸出境至泰国马达埔站直达运输时间最短仅15天,相比传统海运节约20天。
降费优服能力明显提高。推动实现货物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三同”。重庆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进口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试点,单箱节约成本1700元。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从2024年起将钦州到小南垭站、鱼嘴站运价下浮比例由大箱14%、小箱25%,统一调整为28%。广西不断完善多式联运“一口价”服务收费模式,“一口价”线路达157条。云南创新东西部协作平台,实现上海—昆明—老挝万象双向对开,单程运输最短时间从10天减至4天。曼德勒经猴桥口岸至成渝地区单程运输最短时间5天,费用较全程公路运输降低约10%。海南利用内外贸同船加注不含税油的特殊政策,通过实现跨关区直供等措施,2023年完成保税油加注总量突破20万吨,同比增速超50%。新增4艘“零关税”进口船,免征税款近2亿元,大大降低航运企业经营成本。
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铁海联运规则加快衔接。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加大对接力度,探索铁海联运运输规则标准衔接方案和任务清单。会同16家物流及标准化研究机构组建陆海新通道标准化联盟。探索创新跨境公路运输与贸易规则,制定5组20项跨境公路运输贸易术语。推动联合国贸法会、商务部举办铁路运单及其他货运单证可转让性国际研讨会,探索解决铁路运单物权凭证、国际铁路运输贸易规则等问题。
数字单证应用不断扩大。“一单制”试点推广范围持续扩大,从铁海联运班列延伸至中越、中老跨境铁路班列,辐射新加坡、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累计签发9613票,货值5.55亿美金。探索落地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深化在结算、融资等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延伸。深入推行“一箱制”,铁路箱下水箱量突破8.2万标箱,海运箱上岸箱量突破4.6万标箱,单箱节约成本1000元。
数字化改革快速推进。重庆正加快打造“数字陆海新通道”,围绕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物流、智慧冷链物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5个核心业务,搭建多个应用场景,将于2024年陆续上线,并逐步完善推广至通道沿线省(区、市)。广西全力推进铁路、港口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将短驳效率提高约30%。海南推动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库顶光伏发电、环境、能效监测实现信息化管理,被交通运输部评定为四星级绿色港口。陕西打造智慧物流监管系统,进出口环节验核监管证件由86种减少到41种,全程无纸化网上办理,办理时间压缩90%。
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通道建设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信息互通平台加快打造。重庆、四川等地已开展试点应用,累计生成并申报单证超39万票。重庆与广西、新疆等通道关键节点,累计共享通关物流信息超23万余条,降低人工成本50%以上。实现与铁路货运系统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班列计划查询、在线请车订舱等服务。累计实现订舱8万余单,箱动态跟踪超441万余次。与新加坡港(PSA)累计共享集装箱、船舶动态数据超80万票,将国际供应链信息动态从国内段延伸到国际段。
开放合作水平迅速提升。开展“驻华使节地方行活动”,30多位外国驻华使节及外交官赴广西、重庆开展实地走访。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合作平台,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产能示范区。布局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17个海外仓。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产业基地开工建设。中柬、中马等产业园区加快实施。中新跨境融资通道不断拓展,总融资金额达13.4亿美元。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母基金签约,规模达200亿元。
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沿线省(区、市)组建政企代表团赴海外开展招商引资、交流洽谈等各类展会、论坛活动上百场。重庆完善并发布2022年度通道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覆盖通道沿线省(区、市)基础设施、物流组织、贸易产业等多个领域,当前综合指数为135.2,表明通道建设呈健康稳定发展态势。〔作者:刘玮 系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挂职)〕
编辑:穆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