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矛盾 业内建言宏观政策应把工具用足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矛盾 业内建言宏观政策应把工具用足
2023年07月24日 22:01 媒体滚动

  财联社7月24日讯(记者 高萍) “总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今日下午,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宏观政策季度报告发布会上,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总结报告时称。

  张斌表示,在宏观政策选择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调节总需求的有力宏观政策。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十分清楚,最突出的矛盾是总需求不足,把两种政策的工具都用足就能走出这种局面。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调节总需求的有力宏观政策

  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景气回落、金融条件仍在收紧,国内公共支出放缓、真实利率上升、社融扩张乏力,此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几个特点。CF40最新发布的《走出需求不足和低通胀——基于美日欧三段历史的回顾与启示》(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其中,工业生产小幅抬升,企业效益修复不明显。上半年,汽车等交通设备制造业增长带动工业生产整体持续恢复,消费品制造恢复较为乏力。工业企业实际库存持续上升,企业盈利负增长。

  另外,消费温和恢复。二季度城镇居民消费增长11.2%,剔除基期影响后7.6%。消费恢复增长主要来自消费支出倾向回升,消费者收入没有更进一步改善。

  “总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张斌在发布《报告》时总结称,当前外部环境、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环境难以保障持续复苏,虽然得益于消费支出倾向改善,消费有所恢复,但消费恢复仍受制于收入增长,且企业盈利和投资需求疲弱。

  给定外需的趋势变化和现有的政策力度,张斌表示,202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复苏速度大概率会延续二季度的情况,是比较温和的复苏进程。展望下半年,应充分重视“低通胀陷阱”、城投债和大型房企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外需回落叠加内需不振诱发的超预期冲击等风险。

  “接下来宏观政策首先要做的是尽快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并给出相对明确的政策目标,目的是锚定经济主体的预期,避免预期‘脱锚’。” 《报告》指出,在宏观政策选择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调节总需求的有力宏观政策。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十分清楚,最突出的矛盾是总需求不足,把两种政策的工具都用足就能走出这种局面。降息和增加财政赤字不冲突,如果能够比较大幅度降低利率,本身也能够降低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是政策协调配合的直接体现。

  破局关键:降低真实利率 恢复信贷增长

  通过回顾美国大萧条(1929-1933年)、日本(1998-2012年)和欧元区(2014-2016年)低通胀的三段历史经验,《报告》总结需求不足和低通胀的原因以及走出低通胀的政策启示。对需求不足的解释,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叠加:负面冲击+市场失灵+逆周期政策失灵。

  第一个层次是需求不足最初面临的负面冲击,诸如房地产市场危机、股市危机、银行业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或者是公共卫生事件危机,这些负面冲击带来了第一轮的需求冲击。第二个层次指出市场机制缺乏自我修复能力,其原因不仅是市场失灵,还包括金融中介难以正常发挥金融中介职能,以及经济个体和企业经常面临的流动性约束。

  第三个层次则直指政策应对不得当——从各国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即便是在巨大的外部冲击下,市场难以通过自身的力量自发修复,充分逆周期政策工具还是能够帮助经济走出需求不足局面。正因为如此,逆周期政策工具的选择失误或者使用不充分,也可以看作是需求不足的原因。

  综合而言,张斌总结《报告》得出的启示称,无论需求不足和低通胀的原因是什么,需求不足和低通胀都会表现为信贷紧缩,破局的关键是恢复信贷增长。美国凭借暂停金本位和恢复银行运行走出了大萧条、日本和欧元区也都是凭借宽松货币政策走出需求不足和低通胀。

  另外,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掌握应对需求不足和低通胀最有力的政策工具,通过充分的真实利率下降才能重建储蓄和投资平衡,克服需求不足。通过向市场宣布明确具体的通货膨胀目标和政策实施路径,可以影响市场预期,提升政策效力。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报告 通胀 张斌 货币政策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8 蓝箭电子 301348 --
  • 07-28 盟固利 301487 --
  • 07-28 华勤技术 603296 --
  • 07-25 华虹公司 688347 52
  • 07-25 民爆光电 301362 51.0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