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成都安家记①丨转化有“料” “以塑代钢”摘奖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院士成都安家记①丨转化有“料” “以塑代钢”摘奖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2023年05月14日 20:23 红星新闻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4月17日起,成都日报推出《成都“新”澎湃——科创城市观察》系列报道,在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过程中,从不同维度解读、观察成都之于全国科技创新集群城市中间,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即日起,科创城市观察将推出“院士成都安家记”系列报道,聚焦多位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落地成都的全过程,探究成果转化背后的“安家”故事。

院士团队何以将“所研”在蓉转化为“所用”?一座城市如何与“最强大脑”们协同发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今日,“院士成都安家记”系列一——《院士成都安家记丨转化有“料” “以塑代钢”摘奖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将聚焦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团队领衔的创新成果在蓉“破壳”转化的故事。

重点提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成果转化则是实现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成都把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一号工程”,要进一步打通成果转化要素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过程中,给领军人才和他们的创新成果“安家”,既是创新链紧扣产业链的“粘合剂”,也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催化剂”。

2月,在冬日的阳光下,放眼望去,成都彭州石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功能园区平静如常,而走进成都天顺保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内则完全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情景——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设备调试,为顺利投产做着最后的准备……

一个月后,该公司2500吨/年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项目(一期)一次投料试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产品。这意味着这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科研成果在成都完成“1—10”的产业化蜕变,将走向“10—100”的全国新材料市场。

如何破除科技产业“两张皮”症结,让更多的优质科技成果在蓉落地“安家”?近年来,成都充分发挥创新策源能力,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市校合作,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积极链接高校院所优质创新资源,逐渐探索出校院企地协同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一)

从0到1

创新成果在蓉“安家”

二十年前,留学归国的蹇锡高带领团队以“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醚砜酮(PPESK)及其制备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种工程塑料结束了西方国家在技术上和材料上的长期垄断地位,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空白。时隔8年,蹇锡高又带着他的第二代产品,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极少数能够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科学家之一。

二十年后,这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团队领衔的创新成果,经过优化升级,成功在成都落地“生根发芽”。

“2003年,蹇院士的成果突破‘卡脖子’技术。2023年,我们通过结构与工艺创新,创制出了既耐高温又可溶解、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量新型聚芳醚高性能树脂,并实现了产业化。”成都天顺保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文全介绍着手中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样品。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这句话是蹇锡高院士对其产业化公司的寄语。长期从事着有机高分子材料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实践的他,深知科研成果不应止步于实验室,还要“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再从工厂走向市场”。

从一套10吨/年的树脂合成扩试装置到100吨/年的开发试验装置,再到500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以至于未来即将建设的2000吨/年新型杂环高性能塑料生产线,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市场,这条成果转化之路,蹇锡高团队坚持走了十几年。

(二)

从1到10

校院企地协同助力成果转化

在距离公司一墙之隔的地方,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坐落于此。“研究院致力于解决高校科研成果到企业规模化生产‘最后一公里’,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桥梁。”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魏巍告诉记者,天顺保利便是在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开工建设的。

2019年,落地成都建设的研究院正在开展全面的筹备工作,研究院院长梁长海回学校收集成果转化意向,与身在大连理工大学的蹇锡高院士一次偶然的“聊天”,便促成了这一次跨越上千公里的合作。“蹇院士有成果,我们有平台,地方政府肯支持,可以说是一拍即合。”魏巍说。

“桥”搭好了,还需要“铺路”的人。“2019年12月26日,泸天化集团代表飞到大连与蹇锡高院士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当天,我们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郑文全清晰地回忆道。“产业化公司就这样在泸天化集团、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蹇锡高院士团队以及政府部门等多方的合作下,于2020年开工建设。”

天顺保利的成功落地建设进一步证明了校院企地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多方携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必然会产生‘1+1>2’的效果。”魏巍分析道——

○蹇锡高院士团队为产品创制“保驾护航”;

○泸天化集团在项目建设及生产方面提供人才和资金支持;

○研究院可以提供创新资源与试验平台;

○彭州有雄厚的石油化工产业基础,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撑

……

“科学家更加注重技术研发,企业家在产品生产上更有经验。企业家要主动与科学家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更快地打通科技成果产业链转化的关键环节,让好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郑文全认为,在校院企地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模式中,各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产生合力的关键。

▲一名研究员正在进行产品实验▲一名研究员正在进行产品实验

“科研和生产是相互作用的,科研能够促进生产,而生产也能带动科研。”谈及校院企地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模式,这位77岁高龄的科学家依然对此充满着信心。

(三)

从10到100

为成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将科学技术产业化,为人类创造价值。”郑文全将这句话作为公司的使命与担当。在他看来,优秀的科学技术成果应该通过深加工,成为产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他介绍,天顺保利产品系列解决了传统工程塑料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技术难题,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既可在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用材料等这样的高精尖领域应用,也可在家用电器如不粘锅等生活场景下使用,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天顺保利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其利用新型工程塑料可溶解性和碳纤维复合制作预浸带,热压成型制成板材,实现层间剪切强度大于100MPa,板材弯曲强度达2145MPa,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部分工程塑料可用于替代国产C919的原有材料,实现以塑代钢,有着高强度、轻量化的优势。”郑文全介绍道,公司已经与成飞、商飞等已有合作意向,共同解决我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对支撑新材料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一名研究员正在进行产品实验▲一名研究员正在进行产品实验

“未来我们将重点针对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希望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启动年产2000吨的项目建设,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郑文全说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蹇锡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6 星昊医药 430017 12.3
  • 05-15 同星科技 301252 31.48
  • 05-12 美邦科技 832471 10.74
  • 05-12 英特科技 301399 43.99
  • 05-12 亚华电子 301337 32.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