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
有人走,有人来,上市公司“有进有出”渐成资本市场常态。随着年报季结束,一批“问题”公司将会相继从A股谢幕。连日来,多只*ST(退市风险警示)股将退市的消息频传。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关键制度。注册制全面落地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一边把好“入口关”,一边畅通“出口关”,正加快实现优胜劣汰。
*ST股退市消息频传
昨天,*ST蓝光再度大跌4.76%,收盘价格为0.4元/股。这是该股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被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若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
因股价太低而游走在退市边缘的,还有*ST搜特,截至昨天,该股收盘价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
*ST腾信5月8日晚也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4月29日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6.44亿元,且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由此触及创业板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一年前,该股曾因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已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锁定退市的还有*ST文化。近日披露的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显示,该股同时踩了三项财务类终止上市“红线”。
*ST宏图则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公司4月18日收到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因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ST泛海、*ST易尚、*ST中天多只个股近日也拉响退市警报,有的因收盘价连续多日低于1元,有的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交易数据还显示,整个*ST板块自3月中旬以来一直连跌。昨天收盘,170多只个股中,仅有8只股价飘红。
财务类退市“红线”显威力
2020年,A股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上市公司触发退市的情形更加多元化。比如新规增加退市风险警示公司的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同时审计意见还与财务类指标交叉适用。
审计意见这条“红线”已成为触发上市公司退市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近期上市公司披露的退市情形看,包括*ST银河、*ST奇信、*ST中潜等在内,因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除审计报告被“非标”外,一些上市公司还涉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等其他财务问题。
“多元化退市制度彰显威力,退市渐趋常态化,优胜劣汰机制更趋稳固。”上交所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上交所已有11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其中,4家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3家公司预计重大违法退市,4家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深交所方面,今年已有2家公司被强制摘牌,另有18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
资本市场加快净化生态
“退市难”,曾长期是A股市场的顽疾。自注册制试点以来,A股通过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简化退市程序,完善退市标准,退市力度明显加大。2022年被市场认为是退市新规实施见效的关键之年。以深交所为例,深市全年共有24家公司退市,退市数量接近过去三年总和。24家中,主动退市2家,强制退市22家。
今年,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在此背景下,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发威,正在加快净化市场生态。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未来市场洗牌力度会加快,资本市场会更加注重流动性表现。”他认为,由此可能产生的结果是,未来市场流动性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或者稀缺资产聚集,但对普通企业来说,则可能面临流动不足等风险。也就是说,未来市场流动性分化将更明显,低价股可能增多,跌破1元面值的股票也越来越多,面值退市将会更为常见。
(原标题:多只*ST股拉响退市警报)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孙杰
流程编辑:u062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