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 | 全国两会报道
“重大技术装备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由于其结构复杂、工作环境对外封闭,现场取证固证难度大,侵权易、维权难成为了行业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688425.SH)董事长刘飞香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近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创新研究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权制度基础领域研究组发布的《基于公开文书的常见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据分析研究(2006.9—2020.9)》显示,2006至2020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专利领域侵权案件中,制造行业当事人占总数近3成,远高于其他行业。
地下工程装备、大型船舶、水力/风力发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加强对其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保障。
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刘飞香发现重大技术装备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首先,知识产权取证固证规范尚未普及。由于知识产权维权对技术和法律专业性要求高,权利人经常面临取证不规范导致证据无效,维权失败造成重大损失。
刘飞香进一步解释:“不同于普通商品,重大技术装备侵权点隐蔽,急需出台针对此类装备的知识产权侵权取证和固证指引等相关规范,向全社会普及如何有效取得证据、如何快速固定证据。”
其次,现有知识产权取证固证方式效率低,不及时。据介绍,当权利人发现被侵权时,自行获取的照片、视频、文件等证据尚不具备成为定案依据,必须邀请公证人员现场取证,过程耗时长、不确定性高、维权成本高。
尤其重大技术装备如地下工程装备受工程周期、应用环境、转场拆机后证据易消失的影响,取证时机受限,若无法第一时间取得,则有效的侵权证据极易灭失。
“目前部分地区已开始应用电子证据区块链存证技术,无需公证人员亲自到现场取证,但还未广泛推广应用、也未实现区域互认。”刘飞香说。
对此,刘飞香建议国家针对不同行业出台更加具体的专利侵权取证固证指引,指导取证主体规范地进行取证固证,全面提高主动取证固证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建议国家搭建具有司法公信力的电子公证平台,大力支持和推广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区块链存证方式,同时统一各地法院、行政机关对于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
责编 | 孙庭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