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周到上海
“因特殊疾病导致失聪的人群,我们怎么样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听力,增加个人的自信心,避免因为失聪导致的一系列的烦燥、焦虑、抑郁、孤独、社交恐惧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觉得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他们。”今天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龚树生教授呼吁。
在中国,由突发性耳聋、听神经瘤、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小耳畸形等特殊疾病导致的单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患者数量保守估计超3000万。为提高临床医生及全社会从治疗疾病到关怀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听力重建的重视度,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特别主办了以“特殊疾病所致听力损失的听力重建”为主题的线上沟通会。
听神经瘤、慢性中耳炎等特殊疾病,往往会导致听力损失。对于这部分听损人群,不少临床医生通常更关注这类疾病术后的伤口恢复及疾病复发情况,而忽视听损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及听力重建。
“突发性耳聋和听神经瘤这两种听力疾病,较大可能造成患者永久性听力损失,最终导致患者单侧耳聋。由于一直以来缺少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让很多临床医生及患者都选择性放弃了术后听力重建的干预措施。”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龚树生教授表示,
“随着工作节奏加快,突发性耳聋逐步低龄化,发病率越来越高,有的可通过药物治疗产生效果,但对部分患者来说,可能耽误了药物治疗的最佳治疗时间,即使治疗及时,疗效也未必好,保守治疗可能导致听力不能有效恢复。”
同样的问题,也反应于小耳畸形,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对术后听力重建的重视度不高。对比双侧小耳畸形,单侧小耳畸形受重视程度更加不理想。“双侧外耳道都闭锁,明显影响小孩听力、言语发育和正常生活,所以家长会比较重视,治疗及时。但单侧畸形患者另一侧听力正常,部分家长不一定积极重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黄治物教授对此表示,
“在嘈杂环境下和声音定位方面,单侧小耳畸形患者会感到一定困难度,对某些特殊场合交流和学习带来影响,也提倡早干预原则。”
而分泌性中耳炎是很多人在小年龄段的时候都会碰到的问题,一般可以自愈或者通过吃药和手术的方式恢复听力。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主任王硕教授提醒,
如果在听觉言语发育期,中耳炎长期存在,家长应该予以重视,考虑助听器验配。若中耳炎长期存在,有可能气导听力阈值会波动,骨导助听器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患者对外观的考虑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助听器选配。
一直以来,临床上对于突发性耳聋、听神经瘤、小耳畸形和慢性中耳炎这类特殊疾病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已开发出一些干预手段,包括手术类如外科植入骨锚助听器、传统的经皮骨导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然而,实际上患者对生活和社交品质的需求在快速提升,他们不仅希望挽回听力损失,对于干预手段本身也有了新的要求,包括能听到清晰自然的声音且隐形无创无感等。
目前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将声音信号通过特殊的装置,在与颅骨紧密相连的牙齿上产生几乎无感振动,将声音无损传导到耳蜗,中间没有皮肤和软组织的衰减,尤其保留了对噪音下言语识别和判别方向至关重要的高频信号,是目前唯一能以无创的方式实现直接骨传导的解决方案,并且实现佩戴的“极致隐形”。研究数据显示,把振动单元放到皮肤外的经皮骨传导助听器,皮肤和软组织会导致高频信号衰减15-20分贝,这相当于声音能量衰减了约10倍。换句话说,直接骨传导比经皮骨传导的传导效率高10左右。声佗医疗透露,目前这种最新的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全国数十家大型三甲医院的耳鼻喉科或神经外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